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近百年来清华大学图书馆1-4期的设计过程
   时间:2015-05-20 16:14:16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  清华大学图书馆首建于1919年,为美国建筑师亨利·莫菲所设计。那是20世纪之初美国校园中常见的风格:清水红砖墙,重点部位用石材,青紫...

清华大学图书馆手绘鸟瞰图 关肇邺绘

  清华大学图书馆首建于1919年,为美国建筑师亨利·莫菲所设计。那是20世纪之初美国校园中常见的风格:清水红砖墙,重点部位用石材,青紫斑斓的石板瓦,有些拱窗、牛腿等处理。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一期(1919年):亨利·墨菲(Henry Murphy)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一期(1919年):亨利·墨菲(Henry Murphy)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一期(1919年):亨利·墨菲(Henry Murphy)

  清华大学图书馆二期扩建:杨廷宝的巧妙设计

  12年后,杨廷宝老师完成了他那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成为名例的杰作——清华图书馆的扩建。杨老在开始着手的时候还不到30岁。

  原有莫菲楼体量较小,只有约2100平方米。在预见到清华园中建筑将日益增多、规模加大的情况下,杨老以一个与原楼从总体到细节完全一样的新楼与它垂直方向布置,并用一个以45°方向布置的4层高的中楼将二者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共7700平方米),避免了可能产生的过于零碎的缺点。不知情者均想像不到这是两次接连而成的。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二期(1931年):杨廷宝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二期(1931年):杨廷宝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杨老处理手法之巧妙细致。两个八角形小过厅和两个八角形楼梯间成为新老楼间在平面上和外形上的联接与过渡,十分自然,十分妥贴,天衣无缝。中楼的大门设在二层,成为全馆的主要入口,直接联系各大阅览室,它没有重复原馆由一层入口后再上大扶梯的手法,既在外观上表现了入口的主次,形象上也有个变换。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二期(1931年):杨廷宝

  主门厅面积不大,但上下左右四通八达,是一个经济而高效的交通空间。扩建后的L形图书馆位于校园的中心建筑——大礼堂之后,从东面和北面把礼堂拱卫、衬托起来。它的屋顶轮廓在平缓之中又有变化,在这一组建筑群中扮演着积极而恰当的角色。它的每个局部或构件,无不在尺度上、构图的繁简上做次一级处理,使人们在这个环境中享受到一种平和、庄重和有秩序的整体之美,并营造出浓郁的学术气氛。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二期(1931年):杨廷宝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二期(1931年):杨廷宝

  1919年,图书馆盖了第一期,1931年第二期扩建,所以在技术和经济上没有太大突出,外形按照这样来盖也很合理。把一二期加在一块,变成了衬托大礼堂的形状。但是性质是符合的,要让一点大礼堂。又解决了校长的要求,又解决了艺术的问题,所以说,杨先生的做法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很重要的一笔,当时他只有31岁。

  清华大学图书馆三期新馆(逸夫馆):不是甘当配角,而是争当配角

  我和清华图书馆有着不解的情结。1946年夏,以清华园为伤兵医院的日本侵略兵刚撤走不久,我们几个正读高中的同学到仰慕已久的清华大学参观。那时园中无人管理,荒草没膝,满目疮痍。图书馆内大理石地面上满是血污,杂物狼藉,但外表的凄凉不掩其内质的壮美,我们久久不忍离去。

  我于1982年受命做清华图书馆的第二次扩建设计,杨老亦在这年年底仙逝,而未能得到老人的指教。虽然这时的条件与他当年执笔时已大不相同了,但我努力以杨老的精神来指导这项设计,作为对他深切的纪念。当时,我提出的建筑思想是“尊重历史、尊重环境、为今人服务、为先贤增辉。”

  当时我们的价值观是要和谐,而且要有级别。在这样的环境里头谁是最主要的主角呢?应该是礼堂,无论是性质还是什么都是它,但是它比较小。

  现在新盖的这部分面积是一期加上二期的三倍,所以要想把它做好了,而不抢礼堂的位置是很难的,因为它太高大了。和谐里面最重要的一点是根据它的性质、空间体制关系,你要得体。

  我不赞同“甘当配角”,我们要“争当配角”。某些建筑师可能觉得好机会来了,要做一个大楼,还要扭着来,这样就成主角了,把礼堂压倒了。

  礼堂虽然小,但是性质很重要。另外,它的风格也可以看出来是非常讲究的,我们盖了一个比它大十倍左右的建筑,看起来还是它的配角。

  简单用了几个办法,第一个是把主体向后退,不是往前冒出来,把它藏在了院子里头。在外面做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比较矮小的两层楼房子,当你站在前面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大,中间隔了一点东西的话,你马上又是另外一个感觉。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三期(1991年):关肇邺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三期(1991年):关肇邺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三期(1991年):关肇邺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三期(1991年):关肇邺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三期(1991年):关肇邺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三期(1991年):关肇邺

  当然,还有很多的困难,那个时候经济不是很好,拼命地省钱,最后建成的时候核算一下,仅花了一千块钱一平米。没有用什么好材料,就楼梯用了一点石头。后来盖好了以后有很多建筑界的名人来看,建筑学会秘书长说,“这是一碗很好吃的阳春面”。“阳春面”是上海的小吃,最穷的人吃的,不花什么钱,但是很爽口,很好吃,但是得到这个评价,我是满足了。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四期北楼扩建(2015年):关肇邺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四期北楼扩建(2015年):关肇邺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四期北楼扩建(2015年):关肇邺

清华大学图书馆第四期北楼扩建(2015年):关肇邺

 

  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筑历史分期:

  第一期建筑(1919年):亨利·墨菲(Henry Murphy)

  第二期建筑(1931年):杨廷宝

  第三期建筑(1991年):关肇邺

  第四期建筑(2015年):关肇邺

关键词: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丁艳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装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 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