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0-03-18 08:36:04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深入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以下简称“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对于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首都发展格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深入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以下简称“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对于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首都发展格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北京市、河北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依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落实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原则,编制《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通州区与北三县规划建设的基本依据。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通州区和河北省廊坊市所辖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行政辖区范围,国土总面积2164平方公里。规划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第一章 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一盘棋”谋划,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城市副中心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北三县协同发展,打造新时代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第一节 重大意义

  通州区与北三县共处京冀交界地区,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生态相融、文化相近,具有良好的协同发展基础。深入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有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优化首都发展格局,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有利于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新的增长极;有利于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要求,破解协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制;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第二节 发展现状

  通州区与北三县位于北京市东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地区,空间紧邻、联系紧密,协同发展需求迫切,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跨界协同发展缺乏有效途径,发展中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空间布局缺乏协调,功能组织松散,职住不平衡问题突出,贴边连片发展问题严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大气环境质量超标严重,水资源瓶颈制约明显,地下水超采严重,主要河流水质仅为V类,森林覆盖率不足30%。跨界交通问题突出,交通拥堵严重,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段交通秩序混乱。产业发展结构失衡,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产业层次低,就业吸纳能力不强,过度依赖房地产开发。公共服务落差明显,两地在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资源配置、服务水平、设施标准存在明显落差。

  第三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落实“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要求,按照整体谋划、协同创新、减量提质、互利共赢的总体思路,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先进的理念打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第四节 战略定位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为统领,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标国际一流城市的宜居建设标准,建设生态环境卓越、人与自然和谐、经济活跃繁荣、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安定和谐、人民生活幸福的美丽家园。

  ——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遵循超大城市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规律,妥善处理好城与乡的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着力推进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政策体系,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城乡规划、资源配置、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一体化,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高质量发展,实现功能分工协同、交通互联互通、生态共建共管、设施共建共享、安全联防联控,探索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的协同机制,成为京津冀交界地区协同发展的典范。

  第五节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协同发展机制建立并有效发挥作用,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程技术等领域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城乡空间和功能格局进一步优化,重点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基本完成,轨道交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园区共建取得实质进展,公共服务落差逐步缩小。

  到2035年,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高效一体的空间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改善,智能绿色的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创新引领的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基本建成。

  第二章 共同构筑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

  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实施留白增绿战略,构建新型城乡格局,融入区域开放大局,逐步形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空间格局。

  第一节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科学划定规划控制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各类规划空间控制线的衔接,逐步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控制线“两线合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要求,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确定后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严控城镇开发边界。

  高效利用城乡建设用地。按照减量提质发展思路,合理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和开发强度。推动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引导存量低效用地、集体产业用地减量,优先用于还绿以及补齐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欠账。

  实施留白增绿战略。充分考虑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划定战略留白地区。在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内预留弹性空间,制定严格的年度土地供应和开发计划,适度预留集中建设区存量用地。在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范围外,预留远景发展用地指标。积极开展“留白增绿”工作,优先将疏解腾退的存量空间资源用于城市绿地建设,增加绿地游憩空间。

  第二节 构建新型城乡格局

  打造生态化、组团式、紧凑型的空间格局。按照城绿交融、主次分明、组团布局、纵深发展的布局思路,构建“一中心、一绿洲、四组团、四片区、多廊道、多节点”的空间结构。

  一中心即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区域发展的功能中枢,统领区域城镇空间布局与设施系统建设。一绿洲即北运河—潮白河中部地区的大尺度生态绿洲,是区域生态体系建设的主体。四组团即城市功能集中建设的重点区域。四片区即4个大型生态斑块。多廊道即多条生态廊道。多节点即多个特色小城镇(新市镇)和生态节点。

  创新城乡功能组织体系,构建“城市副中心—发展组团—特色小城镇(新市镇)—美丽乡村”四级联动城乡体系。

  ——高水平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按照“一带、一轴、多组团”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依托大运河构建城市水绿空间格局,形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生态文明带。依托北京市六环路建设功能融合的活力地区,形成一条清新明亮的创新发展轴。

  ——完善发展组团功能。建设定位明确、特色鲜明、职住平衡的发展组团。燕郊组团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商务服务、健康养老等功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优化提升城市品质,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更加紧密的功能协作关系。三河组团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和商务服务功能。香河组团重点发展健康养老、智慧物流、科技创新等功能。亦庄新城(通州部分)组团重点发展科技创新功能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培育若干特色小城镇。加强分区指导,按照产业集聚地区、生态优势地区、传统农业地区三个区域,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实现差异化、特色化、绿色化发展。坚持分类推动,因地制宜,突出差异,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优化村落格局。按照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四种类型,引导村庄改造建设。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基础设施配置标准。

  第三节 优化交界地区布局

  划定生态绿带控制线。重塑空间发展秩序,共建环首都生态保护绿带。在交界地区划定生态绿带控制线。

  严格生态绿带控制线以内地区管控。加强生态建设与修复,原则上不再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拆除违法违规建筑,依法收回已批未建用地,逐步实施村庄拆迁和异地安置,按照规划要求优化调整已建在建项目。

  优化生态绿带控制线两侧用地布局。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结合轨道及骨干道路建设,逐步引导北三县地区按照轴向集聚、组团布局的方式向纵深紧凑发展。

  第三章 共同塑造魅力人文的城乡风貌特色

  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厚植京畿文化底蕴,创新文化内涵,强化城市设计,展示门户地区形象,形成“田园风光、国际风范、京华风韵、时代风尚”的总体风貌。

  第一节 共塑门户风貌特色

  塑造“田园风光、国际风范、京华风韵、时代风尚”的总体风貌。凸显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强化城乡融合、城景交融,呈现田园风光。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的要求,体现文明包容的开放活力,彰显国际风范。强化东方营城理念与首都格局特色,突显运河文化和多元交融的京畿文化特色,展现京华风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借鉴其他文化特色,塑造古今交融的时代风尚。

  突出“蓝绿交织、城景交融、文化传承、舒缓宜人”的形态特色。蓝绿交织重点突出以潮白河、北运河、鲍丘河、泃河等多条生态景观河流廊道和多层次、多季相、多色彩的大尺度森林生态环境相交织的环境特色。城景交融重点突出各级城镇组团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有机融合的布局特色。文化传承重点突出历史文化底蕴,塑造具有人文感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特色。舒缓宜人重点突出人性化的建筑与城市空间尺度特色。

  彰显具有现代气息和东方神韵的建筑风貌特色。传承中华建筑文化基因,汲取国际先进设计理念,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工匠精神,塑造天人合一、古今交融、形神兼备、简约包容、端正大气的建筑风貌。

  第二节 加强城市设计管控

  建立舒缓有序的城市高度秩序。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高度控制要求,严格控制在城市中心区、铁路公路干线和主要街道、滨水地区及城市边界地带建设高层住宅。严格管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传统风貌协调区的建筑高度。

  塑造和而不同的分区风貌特色。划分都市时代、特色城镇、乡村景观、生态景观等4类风貌区,实施分类管控。都市时代风貌区主要彰显古今融合、以中为主的现代特色,展现开放、活力的城市气息,形成功能齐全的现代都市。特色城镇风貌区重点结合不同职能特色,展现小城镇活力与休闲魅力,形成尺度宜人的特色城镇。乡村景观风貌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塑造总体协调、富有诗意、适宜栖居的田园生活意象。生态景观风貌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重点关注大尺度自然景观的连续性、完整性,彰显水清河畅、绿意盎然的自然风光。建立和谐雅致的城市色彩体系。

  塑造富有韵律的城市天际线。重点塑造北运河北京城市副中心段的天际线,打造错落有致、局部簇群式的天际线。严格管控燕郊潮白河沿岸、大厂祁各庄镇潮白河沿岸、香河城区北运河和潮白河沿岸的滨水天际线及三河山前地区的天际线,除已建成区外,滨水、临山和历史地段周边宜采用退台式高度控制,不再新增贴边贴线建设的高层建筑,合理控制建筑面宽及连续等高建筑数量,并留出通河、观山等景观视廊和生态走廊。控制引导北三县城市中心区、大型开敞空间周边及重要景观廊道两侧天际线,营造疏密有序的城市空间。加强城市第五立面管控,统筹考虑城市肌理、建筑高度和建筑轮廓,塑造错落有致的城市第五立面。

  第四章 共同打造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共建北运河潮白河生态绿洲,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建设,全面提升综合环境质量,构筑首都东部生态安全格局,满足城乡居民对高质量生态环境的需要。

  第一节 共筑生态安全格局

  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安全格局。按照以洲为心、以廊为脉、以园为景的总体思路,塑造“一洲两楔多廊多点”的生态结构。“一洲”即在潮白河和北运河两河之间规划的大尺度生态绿洲,建设多个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两楔”即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两条楔形绿地。“多廊”即潮白河、北运河、鲍丘河、泃河等主要水系廊道和交通生态廊道,强化区域生态廊道的连贯性和完整性。“多点”即若干重要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大型生态公园。

  强化生态分级管控。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严格控制蓝绿空间比例,结合生态本底特征及生态功能分布,划定两级生态管控分区。一级生态管控区以生态保护红线为基础,进一步涵盖区域河道水系及两侧控制绿色空间、重要山体、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地震断裂带控制区、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控制绿色空间、重要区域性生态绿地等,一级生态管控区突出生态保护功能,不符合生态功能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村庄、产业用地逐步退出。二级生态管控区以构建地区重要生态空间为重点,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和一级生态管控区以外的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现有生态林地等,并含有部分村庄、零星国有建设用地、区域设施及战略留白等建设用地。二级生态管控区突出生态休闲功能,以引导减量和扩大生态空间为主,通过平原造林、农业结构调整、腾退用地复垦还绿、生态绿洲和郊野公园建设等,逐步完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在达到规模和质量要求,完成评估后,可动态增补到一级生态管控分区。

  第二节 共建绿色游憩体系

  共建北运河—潮白河大尺度生态绿洲。依托北运河—潮白河两河良好的生态资源,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为目标,以生态修复和生态示范为重点,在两河中部地区划定生态绿洲。生态绿洲地区一切建设及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地服从于保护两河生态资源的原始性、自然性、完整性、丰富性及特异性要求,构建由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水系构成的结构合理、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复合生态系统,大力推进森林生态、生态农业和生态廊道建设,推动既有村镇生态化改造,适度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格控制开发强度。

  建设区域绿道系统。结合生态廊道的保护、修复与建设,重点推进北运河、潮白河、长安街东延长线、鲍丘河、南部等5条区域绿道建设。逐步完善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三级网络,安排适宜慢行要求的各类设施,满足人们交通出行、休闲散步、跑步健身、商业休闲活动等公共活动需求。

  第三节 推进生态修复建设

  加强水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坚持“以水为脉、净水于野、利水循环”的原则,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与建设。实施重要水系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工程,逐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开展生态型河岸建设,保留河道天然的形态及断面,控制截弯取直,采取透水性好、有利于水体交换、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生态护岸形式,改造原有硬化河岸,恢复岸线和水体自然净化功能,强化水体的污染治理效果,维持河道基本生态需水。加强河道生态养护管理工作,健全工程后期管理体系,完善考核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定期开展运行维护和景观升级工程。

  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以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绿洲地区和生态廊道的森林生态系统建设,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积极推动大型森林公园、郊野公园、集中连片林地和城市绿道网络建设,形成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和城镇之间绿色隔离带。加快平原林地建设,加强平原生态涵养区水田路林综合治理,推进退化林带修复。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按照生态功能优先、适地适树、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的原则,建设树种配置合理、结构稳定、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

  提高农田的生态功能。加强农田保护,引导农业向观光型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农田充当绿化隔离带的作用,重点提升农田的生态功能,加强农业灌溉水网的连通性,培育湿地环境。依托平原区造林工程,适度将部分非基本农田的耕地转换成林业用地,同时针对低质低效林进行抚育和养护,提高其生态功能。

  第四节 推动环境综合治理

  推进区域大气环境治理。按照“以点带面、区域协同、量化管理、严格标准”的原则,对各类大气污染源采取严格控制措施,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优化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天然气、电力等能源消费比重,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行业环保技术改造升级,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合理控制机动车保有量,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实施重型柴油车排放实时在线监控,淘汰改造高排放老旧车辆。

  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按照“系统治理、城乡统筹、水陆兼顾”的原则,实施分流域、分阶段治理,逐步构建流域系统化污染控制体系,消除区域黑臭水体,实现重要河湖水系长治久清。结合海绵城市建设,采用低影响开发措施,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养殖规模,建立农田休耕提质机制,实施测土配方、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加大畜禽养殖业、农业种植面源污染治理。加大沿河截污力度,强化沿河岸溢流控制,同步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彻底消除入河点源污染。实施河道内源治理,清理沿河垃圾和水面漂浮物,对黑臭水体进行清淤疏浚,快速降低河道内源污染负荷。通过设置泵站、合理连通水系等方式实现水体流动,恢复河网间自然连通,形成活水循环。按河网水系分单元统筹配置以再生水为主的河湖环境用水,增加水体流动性和环境容量。对于无法全面截污的重度黑臭水体采用旁路治理措施,实现水体净化。鼓励引入社会力量,采用市场化、公司化运作方式参与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

  统筹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重点监测”的原则,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逐步建立区域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实施用地分类管理,建立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科学评估确定土地用途。严格控制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保障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完善区域垃圾处理体系。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加强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和危险废弃物管控,完善区域垃圾处理体系,促进垃圾回收利用。按照“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区)处理”的原则,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及处理处置体系,提高废弃物回收效率和水平。加强医疗废物、工业废物及社会源危险废物的收集、处置和利用,提高危险废物管控能力。


关键词: 北京市 通州区 三河 大厂 香河 协同 发展 规划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丁艳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