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协同发展规划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0-03-18 08:36:04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决策、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深入推进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以下简称“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对于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化首都发展格局、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五章 共同建设高效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

  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要求,率先破解交通瓶颈,深入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构建一体化的道路系统,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交通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打造安全、高效、便捷、绿色、智能的综合交通体系。

  第一节 率先破解交通瓶颈

  完善与北京中心城区的高快速路系统。加快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骨干道路对接,统筹实施跨河桥梁建设。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南部与大厂、香河的骨架性通道网络,提升相关道路标准。构建快速公交通道。完善北三县与北京中心城区的快速公交网络,提升跨界公交运行效率。

  第二节 推进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

  推进城际铁路建设。以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中心,构筑通达京津冀各中心城市、枢纽机场的城际铁路网络。构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为主,亦庄站、燕郊站、三河站、香河站为补充的客运枢纽体系,实现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顺畅衔接。

  完善多层次的城市轨道网络。形成区域轨道快线(含市郊铁路)、轨道普线、局域线等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区域轨道快线服务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中心城区的中长距离轨道联系。在北三县各发展组团研究现代有轨电车等形式的局域轨道线布局,与区域轨道快线、轨道普线相衔接。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在北三县地区设置轨道交通车辆基地。

  推动轨道枢纽与功能区的耦合布局。建立轨道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机制,加强轨道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及场站用地综合利用。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运河商务区等主体功能区的轨道网络支撑,推动北三县城市功能和空间沿轨道廊道向纵深发展。推进城际铁路枢纽及区域轨道快线主要站点综合开发利用。

  第三节 完善一体化道路系统

  完善区域高快速路系统。构建区域高速疏解通道,将东六环路国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至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近期利用密涿高速作为区域过境通道,远期新建密涿—京沪高速公路联络线,构建外围疏解通道。研究通过经济杠杆调节、行政管理及货运铁路建设、运输结构优化等途径共同疏导区域过境交通。

  完善城乡一体化道路网络。形成由高速公路、快速路、区域性主干路(主要公路)、主干路(主要公路)、次干路(次要公路)、支路等组成的功能完备、衔接便捷的城乡一体化道路体系。合理增设高速公路出入口,加强区域性主干路与高速公路系统的衔接。

  构建“窄马路、密路网”城市道路格局。推进开放式街区建设,完善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组团、特色小城镇内部道路系统,提高路网密度。开展人性化、精细化的道路空间和交通设计,塑造安全有序、绿色健康、活力开放、生态美观的街道空间。

  第四节 加强交通运营管理

  创新交通建设与运营投融资模式。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多元化的交通投融资平台。探索建立促进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合作机制,通过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区域交通一体化。完善对轨道交通建设地上、地下空间实施土地综合开发的政策措施,加快跨界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停车收费价格政策,大力推动停车产业化发展。研究建立特许经营制度,放宽社会资本进入交通运输市场条件。

  实施绿色导向的交通需求和停车管理。制定分区差别化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分区完善拥车、用车管理策略,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控制路内停车位的供给,加大对违法停车的处罚力度,建设有序停车环境。建立停车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推进停车设施社会共享。

  协同推进交通运营管理。统筹推进交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完善区域一体化的交通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创新跨区域交通建设组织模式,建立城际轨道、公交运营补贴分担等运营机制,推动北京市与北三县公交“一卡通”互联互通。率先推进汽车电子标识试点工作,采取智能化手段提高车辆进京的便利性。建立交通执法区域联动机制,实现区域交通统一执法。

  第六章 共同培育创新引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目标,推进产业协同分工与联动发展,面向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需求,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探索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

  第一节 推进产业协同分工

  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顺应产业发展的趋势,遵循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分工发展规律,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培育新型服务经济。以非首都功能疏解为契机,顺应新经济的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区域服务功能,完善对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支撑保障功能。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休闲经济等新型服务经济。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传统产业技改升级、兼并重组,引导食品加工、家具制造、建材、商贸物流等传统优势行业企业与京津科研院所、高校和大型企业开展合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智能化、服务化,提高农业附加值。

  推进产业协同分工。充分发挥北京市产业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动北京“摆不下、离不开、走不远”产业向通州区与北三县疏解转移,明确通州区与北三县产业发展重点及产业链条上的协同分工,形成分工明确、层次清晰、协同高效、创新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通州区重点围绕前沿技术研发环节、科技创新与服务的高端环节进行布局,北三县地区重点在中试孵化环节、制造环节和配套服务环节实现与通州区的产业协同。加快推进服务首都的区域性物流产业基地建设。

  第二节 建立产业协同机制

  强化产业协同政策机制。统筹研究制定通州区与北三县产业创新协作专项政策,推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向北三县延伸,引导产业和创新资源向北三县疏解和集聚。综合考虑价值链、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空间资源、消费需求等因素,制定通州区与北三县差异化禁限目录,引导产业按照不同细分领域、产业链条在通州区以及北三县合理布局,禁止布局高耗水、高耗能及环境污染高风险项目。建立产业协同发展的风险防控机制,推进产业联盟建设,加强对信用风险和竞争风险防控,完善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

  建立重大项目统筹机制。积极开展产业对接,通州区重点组织前沿科技、硬科技项目对接,北三县重点组织中试孵化、制造及配套服务项目对接。建立通州区与北三县常态化项目会商机制、重大项目评价和统筹落地联合审议机制,制定重大项目统筹管理办法,保障重大项目实施推进。

  创新产业协同利益机制。统筹研究制定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税收优惠与分享政策,加快引导企业和人才集聚。建立财政投入增长长效机制,通过创新公共财政支出方式,对产业价值链相关领域和项目进行贷款贴息、风险投保补贴等方式的利益补偿,加大对龙头企业、新型创新机构、重点园区平台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发展,加快形成集群效应和链式效应。

  第三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打造两条特色产业带。依托京哈、京沈两条区域交通廊道,有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两条特色产业带。京哈特色产业带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为主导的产业带。京沈特色产业带形成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产业为主导的产业带。

  重点建设五大产业功能区。立足主导产业方向和现实产业基础,有序引导产业向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平台集聚,逐步推动产业功能区向高端化、集约化升级。加强产业功能区整合提升的分类指导,完善产业准入与退出机制,加强运营模式创新。

  建设若干特色产业小城镇。加强城乡功能互动和特色产业培育,激活乡镇发展动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特色产业带沿线地区重点布局以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智慧物流、印刷媒体为主的产业型特色小城镇。潮白河和北运河沿线、中部生态绿洲及生态廊道周边地区重点培育以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休闲农业、健康养老等为主的休闲型特色小城镇。

  第七章 共同分享优质便利的城乡公共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北京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北三县延伸,统筹区域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建立公共服务协同配套推进机制,逐步缩小两地公共服务落差,共同塑造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切实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节 跨界统筹公共服务资源

  推动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向通州区与北三县布局。鼓励以合作办学、建立分校区等方式,促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向通州区与北三县转移。推动师资共享,大力促进师资在北三县地区流动。强化市场化运营机制建设,鼓励通过成立运营集团等方式,加速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培育北三县区域性医疗养老服务功能。鼓励北三县建设医疗卫生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设施,全面提升在健康养老领域服务北京市及京津冀地区的能力。研究制订鼓励政策,引导北京优质健康养老资源向北三县延伸。通过机构合作、设置分院等方式,推动在京服务全国和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向北三县纵深布局。完善区域资源共享、双向医疗转诊、异地结算、多点执业等机制,积极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在区域内的实施,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事业融合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推进大型文体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设施利用效率,避免重复建设,共同推动文体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通州区与北三县大型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共建共享,共同促进地区间的文化活动交流,共同承办和推进重大体育赛事活动。

  第二节 均衡配置基本公共服务

  重点补齐基础教育设施短板。坚持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完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统一通州区与北三县地区基础教育设施配套标准,促进城乡基础教育设施均衡布局,优先利用棚户区改造和单位腾退用地补齐欠缺的基础教育设施。特色小城镇中心设置初中、小学和幼儿园,较大的村设置完全小学,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和教育部门合作设置村办幼儿园,鼓励国际教育集团办学,保障服务覆盖和适宜的办学规模,提供均衡、优质的教育服务。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力度,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设施配套水平,统筹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形成覆盖全面、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发展。在严格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前提下,鼓励合理利用文保单位和历史文化载体环境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高标准配置卫生健康资源。坚持病有所医,建立覆盖城乡、服务均等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院、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等基础设施,优化服务机构布局,提高基本医疗设施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卫生健康服务能力。

  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加快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精准对接百姓健身需求,补齐体育设施短板,积极推进15分钟社区运动休闲圈建设,形成高品质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鼓励学校、科研院所内部体育场馆开放共享,鼓励结合大型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布局体育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和资本参与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体育健身需求。规划在北三县地区预留区域性重大赛事设施用地。

  提升社会保障基本服务水平。坚持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目标,创新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完善社会保障政策。切实保障残障人员、老人、儿童的教育、文化、医疗等基本服务,统筹考虑养老服务设施配置,建立健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完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劳动就业服务政策,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第三节 建立多元住房供应体系

  优化居住空间布局。促进职住均衡发展,推进就业与居住空间的匹配与融合。严禁在交界地区大规模开发房地产,科学引导居住空间布局。合理控制特色小城镇的居住空间规模,强化特色产业功能,避免房地产化。加强保障性住房、公共交通、公共服务与市政基础设施的整合式开发,适度在轨道车站、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周边布局混合性居住空间。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根据产业布局、人口流动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共有产权住房和公租房,形成供需匹配、结构合理、流转有序、支出与收入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住房保障监督管理机制,努力满足实有就业人口住房保障需求。

  严控房地产无序开发。坚决摒弃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发展方式,制定更加严格的房地产项目准入条件和年度开发总量约束机制。根据就业增长、配套设施情况,合理确定住房供地数量、布局和时序,严控房地产开发总量,引导房地产理性发展。加强交界地区房地产开发全过程联动监管,严厉打击房地产企业囤地炒地。


关键词: 北京市 通州区 三河 大厂 香河 协同 发展 规划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丁艳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