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国家发改委:特色小镇建设应找准定位和方向
来源:中国网  作者:陈亚军  时间:2017-03-28 09:20:54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日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千起千镇工程在北京启动,将通过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陈亚军副司长在启动仪式上强调:特色小(城)镇建设应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找准定位和方向。

  日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千起千镇工程在北京启动,将通过企业、社会资本参与,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陈亚军副司长在启动仪式上强调:特色小(城)镇建设应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找准定位和方向。原文如下:

  祖才副主任介绍了2016年新型城镇化取得的新进展,展望了2017年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新设想,深刻阐述了特色小(城)镇建设和“千企千镇工程”的重要意义和方向举措。回顾刚刚过去的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确是成果丰硕、亮点纷呈、可圈可点。2017年随着相关改革的深化和政策的落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仍然大有可为、成效可期、前景广阔。下面,我结合今天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谈点认识和体会。我的发言题目是:特色小(城)镇建设应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找准定位和方向,提出三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第一,如何认识特色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定位?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这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区别与传统城镇化的本质属性。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对城镇化的正本清源,以人为本,不仅要以市民为本,也要以农民工和农民为本。新型城镇化规划中明确的四大战略任务,核心都是围绕人展开的: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为了解决目前2亿多农民工在城市的身份和待遇问题;优化城镇化布局,是为了解决未来10亿左右城镇人口在哪里分布的问题;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为了解决城市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对人口的承载支撑问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为了解决仍留在农村的人口能够同样分享现代化成果的问题。

  那么,人口城镇化,与特色小(城)镇的关系是什么?这就不能回避长期以来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之争问题,这既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策取向问题,直接关乎小(城)镇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

  从国际经验看,城镇人口越来越向100万以上的大城市集中,特别是向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集中,这是一大态势。根据联合国2012年《世界城市化展望》中列举的1970年、2011年和2025年城镇人口在不同规模城市中的分布情况,从1970至2011的41年间,50万以下城市人口比重下降了10.7个百分点,100万以上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了10.1个百分点,其中10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增长最快,比重提高了7个百分点。预计2011到2025年的14年间,50万以下城市人口比重还将下降8.5个百分点,100万以上城市人口比重还将提高7.6个百分点,而1000万以上的城市人口增长仍然最快,提高3.7个百分点。

  从国内历程看,大城市对人口城镇化的贡献率也是不断上升的。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从城市数量看,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间,市区常住人口超过50万的城市从59个增加到242个,20年净增加了183个,占城市总数的比重由12.6%提升到36.8%。其中,市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城市从无到有,增加了6个,500万~1000万人的城市从2个增加到10个,200万~500万人的城市从7个增加到37个,100万~200万人的城市从22个增加到83个,50万~100万人的城市从28个增加到106个。从不同规模城市对全国城镇化的贡献看,1990年到2011年的21年间,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贡献从27%提高到46.1%,提高了19个百分点;20万~50万人口城市的贡献从12.1%提高到13.9%,提高1个多百分点;而20万人口以下城市的贡献则从10.7%降低到3.6%,下降7个百分;小城镇的贡献则从50.2%降低到36.4%,下降近14个百分点。

  从政策取向看,1980年《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纪要》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基本方针,1990年《城市规划法》继续提出“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而那时大城市的标准是人口超过50万。直至2001年经全国人大批准的“十五”计划纲要取消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提出要“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之后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在继续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鉴于1990年《城市规划法》中提出的大中小和特大城市的划分标准已经严重不适应我国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态势,2014年国务院重新颁布了新的城市划分标准,将原来的四类调整为五类七档,明确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的为中等城市,100万以上的为大城市,500万以上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

  之所以列举以上三组不同视角的数据,是想说明,城镇化有其客观的规律,城市的生成发展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无论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客观规律都在起主导作用。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在重视小城镇、发展小城镇的同时,应该看到发展大城市、特大城市对于解决人口城镇化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在关注“大城市病”的同时,同样不能回避“小城镇病”的问题。由于小城镇量大面广,规模不经济的局限性,集聚产业和人口功能弱,如果“遍地开花、一哄而上”,对水土资源的消耗、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处理起来可能比“大城市病”更难。为此,我们去年专门出台《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和引导各地特色小(城)镇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关键词: 发改委 特色小镇建设 定位 方向 千企千镇工程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丁艳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