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中建深圳李蓓:BIM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
来源:中装新网    时间:2022-04-28 17:39:43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Autodesk的CAD系统,其实那时候我们也学过一个CAD的三维建模,但是三维技术它只是一个几何形象的描述和一个体量的描述,它对内部这样的一些信息并没有很好的支撑。

  2022年4月15日下午,从学设计到做设计——“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系列活动之数字化设计线上直播活动成功举办。数字化设计,尤其是建筑的数字化与建筑工业化的融合发展,既是应用技术的系统性创新,也是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化,建筑的数字化与建筑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必将成为推动建筑装饰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本次活动探讨的主题为数字化设计,以期通过在线交流分享,提升高校师生对数字化设计的关注度,促进在校学生对数字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

  协会及行业领导、高校师生、企业代表、设计师、媒体等上万人在线与会,共同探讨数字化设计的发展方向以及数字化设计在建筑装饰产业的实践与应用。

  线上活动中,中国建筑装饰集团所属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李蓓做了精彩分享。以为内容为演讲实录。

微信图片_20220422132738.jpg


  演讲文字实录

    李蓓

    广大的师生、同学们下午好。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我从事装饰行业近20年,一直在从事数字化设计,现在从事的是BIM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下面我以技术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来谈一谈我在企业中的一些工作的分享。

  先谈的第一个:我认为叫数字进化之路。首先谈一下它的阶段,最开始我是经历一个甩图板的阶段,那时候还是从大学生开始,从手绘画图到转到CAD的应用, CAD确实在效率上有非常大的提升,以前的改图都是在一个图纸上进行一些修改,然后每一条线用规尺进行制图,耗费在上面的时间是非常长的。

  然后是CAD的一个引用,那时候我在大学里面看我的师兄们在用 CAD,那时候是用DOS系统下的版本在进行画图。当时觉得非常的震撼,因为它的效率非常高,当我们在画一张图的时候,可能仅一张图的时间,他已经画完几张图或者做完一些专业的资料了。

  CAD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麻省理工提出的一个交互式图形的研究计划,最开始是用于军工的,后来在80年代的个人PC的应用中,CAD得到迅速的发展,出现了专门从事CAD系统开发的公司。

  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Autodesk的CAD系统,其实那时候我们也学过一个CAD的三维建模,但是三维技术它只是一个几何形象的描述和一个体量的描述,它对内部这样的一些信息并没有很好的支撑,它只是为我们二维图纸提供了一个空间的描述内容,但是对这个信息并没有植入。

  接下来再讲一下我们现在所从事的BIM技术的概念,BIM不知道大家了解过没有,可能大家有多多少少在网上看过这样的一个介绍。我再重复一下,其实它是一个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这样的一个解释,building指的是建筑物,Information其实就是建筑物建造过程中的建造信息,modeling它实际上是一个虚拟搭建的过程和结果。

  这个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1975年,是由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的教授来提出的。在这个基础上,国内实际上,我接触它应该是在2009年,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随后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并进行了一些知识的扩充。我真正去接触这个培训是在2011年,因为我们项目上的需求。这可能跟我的专业有关系,因为我们公司是从事建筑装饰,内装和外装,内装的就是室内装饰,然后外装是建筑幕墙。主要是建筑幕墙这样的项目很难从这种二维概念里面去解决工程上的一些问题。

  所以,当时我就想能不能用这样的一个技术去解决一些问题,查阅了一些国内外的资料,也得到了一些论证,最后找了一些机构进行一个培训并进行自我的一个学习。后来在这个项目上也有成功的应用。BIM其实在美国有很深的一些规范,还有一些机构对他进行一些研究。最开始我所谈的资料里面了解的是美国军方,美国军方有专门的这样的一个机构,类似于国内一个基建的机构。美国军方医院的一些资产管理,他们之前是把一些建好的医院进行模型化,然后新建的医院按照BIM的执行标准进行数据库的建立,对整个军方的军队资产,包括医院的设施设备,还有能耗、后期的运营维护进行一个妥善的管理。

  数字化的趋势有4个阶段。第1个阶段表现,最开始的时候我们接触的是 CAD,制图的效率是大为的提升,我们叫甩图版。第2个进阶是BIM技术,它是在不满足这种快速表达到建造数据的实施,提升的是协作,各单位之间的这样的一个协作,还有提高设计质量。而我们想知道在各个的环境里头,一个建筑物,包含建筑、结构、机电、装饰、还有幕墙等等一些其他的附属专业,他们在共同去建造,但是在每一个专业里面又包含了各自的这样的建筑资料,相互在各个专业自我的建造过程中,有很多的这样的一些信息,进行一个规则的收集,最终集合在一个建筑体内。但在建筑过程中,在设计这个阶段有非常多的这种问题。比如说我们做的最多的是碰撞问题,以前我们传统的这种方式是各自按照一个标准进行设计,然后再开各种的会议、技术性会议去解决,有些是在前端的时候是可以去解决,但是大量的问题隐性问题是在项目上去解决、可能在过程中会制约工程的进度,还有造价的提升,还有一些工程浪费。在BIM技术的这种概念下和技术条件下,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在前期进行一个各专业的搭建,在前期的时候进行一个组织协调,把一些隐隐性的问题和显性的问题在前期解决,然后制定一个合理的建造计划和得出一个建造成本。

  在后期建造过程中,按前期规划要求和标准进行模型搭建,这样的话大大提升了建造速度,还有成本得以控制,然后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当下提的互联网、物联网这些非常多的概念,我觉得应该进入的第三个阶段,那就是云计算。但是它有一个格式问题,它的概念非常大,经常会有比如说数字城市 CIM,包括我们现在做的建筑BIM的一些体,我们叫做模块,每个建筑在城市里,每个建筑就是一个数字模块,一个集合,但是它是用于城市管理的。从大的环境下来看的话,它是里面有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date,我们认为是一个公共数据,其实数据的它的价值在于共享,只有共享的利用率越高,它的价值才会得到提升。

  这里面就结合了非常多的概念,比如说BIM结合GIS,或者是说BIM结合云计算等等。你发现它是把这个维度进行进一步的扩张,更多的专业,更多的不同的行业加入到集群里,因为它的概念从一个建筑物体扩大到一个城市,或者说扩大到一个地区,这样的一个状态。

  后期动态BIM这一块就是结合了在大的维度里面对个体之间的信息的传导,提出了一个动态的BIM的这样的理念,它是结合了BIM技术和地理信息,再加上了IOT物流等等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多维度的数据环境。因为大家以后可能会进入到工程体系的这样一个单位或者设计体系一个单位,BIM最后的趋势,其实我也查过一些资料,唯一看过比较合理一次资料,也就是说bim的期望值,最后期望的终点,或者是期望的最高点,它就叫集成交付,把所有在建造过程中的所有的部门或者所有的这样的一些比如说商务,比如说物资,还有项管,还有设计,都集成在一个流程里面,这是它的最终的一个状态。

  下面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企业需要bim呢,我在中建深圳装饰工作了20年,在这个过程中,从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来看的话,其实我觉得企业越来越需要朝着数据化转型和信息化发展这个角度去走,因为在所有的过程中,比如我在项目上,我也从事过设计,然后做完设计以后到项目上去进行深化设计,然后在项目中每个阶段跟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又回到机关去做研发工作,最后从事bim设计。在这一系列的环境成长的过程中去发掘企业最后的状态。可能以前是一个很传统的企业,像这种传统的企业里面到后面的发展,它应该更为的像一个工厂,所以在这个阶段里面,可能会有数据互联,比如说现在的情况,疫情加剧了,我们有些在居家办公的时候,我们工作还是得做,所以像各种的会议系统要诞生出来,然后一些制度,还有一些设计流程进行的更像互联网公司这种方向去靠近的一个协同协作的这样一个模式。

  然后自动化,比如说我们在从事bim技术应用过程中,有很多的比如说编程,像我们这种传统的这种工程类公司,程序这一块,其实对我们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因为传统的设计师他其实不用学,不用去了解编程或者程序语言。但是随着近两年近三年的这样的一个比如说新人加入,还有我们在工程方面的支撑,发掘程序这一块,比如说语言、计算机语言,还有计算机语言在工程的一种应用,这样的技能和协同是越来越重要,因为给你的时间是非常的短,但是需要你在可控的时间内提高生产效能,支撑这个项目的运作。你必须懂行业,你应用这个语言之前你必须要懂你当天要去做这件事情的规则,判定这个事情的规则逻辑,你这样才能很好的写出这样的一个程序,去高效的完成你将要去行事的一个做事的过程,然后得到很好的结果。

  工业化这块的话,其实我个人觉得现在是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各个企业都在进行尝试,用技术在工业化的支撑里面,比如说模块建筑, MIC或者PPVC等等这种,有些是比如以之前的 PC建筑、PC构建装配式到现在的模块化建筑,它比如说中集集团开发的集装箱建筑,希望通过这种集中的这种方式,在工厂类生产线的模式,对产品质量,对交付的这种效能进行一个集中控制。工业化这一块我觉得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现在各个企业都是在收集,在这个社会上收集各种各样的人才,比如说设计人才,还有 MIC生产线流程的这样一个框架的人才。非常多的人才想集合到这里,因为他不单单是一个传统的一个行业,向工业化方向去发展的行业,它需要很多的探索要去走,但是这些探索的支撑必须要更多的人才加更多专业,各种更多有想法,有这种有能力的人集合在一起。它是一个团队,而且它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一个探索。企业要花更多的精力资源还有成本投入到其中,还有对市场的这样的一个深入的这样一个调研。其实我认为的bim技术是向制造业靠拢——建筑业向制造业靠拢。理论上其实建筑业也是属于制造业的,它是一个高度离散的,它是非常离散的这样一个制造业、一个大工地。什么专业都有,有很多公司在里面,每个公司的工人的管理制度也不一样,然后技术水平也不一样,建筑物它是一个定制化的建造产物,它跟制造业不一样。制造业其实是研发一个产品,然后进行一个量产,建筑是无法真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量产,因为建筑具有象征意义,建筑设计需要象征意义,然后不同的功能空间。装饰也是一样,装饰不可能说千面一律,像酒店的话,它也是有几个板块,有几个套房可能会一样,但是如果都长得一样的话,大家也失去对这个酒店失去了兴趣。

  bim技术的精神实质是要建筑业进行制造业化的这样的一个改造,还要能够满足建筑业的个性化需求。目前也有一些公司,我所了解的一些公司也在尝试利用bim技术进行工业化的产品生产,建筑产品生产。比如说模块化建筑,然后装饰装配的一些产品,还有一些户外独立的建筑体,都是有这样的一些尝试。我认为它需要市场一些消化性,因为产品这个概念的话,它不是说站在你个人的角度去定义的,它是需要一个广大的受众群对它的定义,因为它有非常多的信息,还有一些市场的受众群的调研。还有一个市场的定位等等这里来制约它。

  建造实际上是生成一个建筑物,我们都很清楚下面几张图片就是我们现场一些大的规模的工地,建材的种类也非常多,生产周期也很长,质量也不可控,人员的素质涉及面也非常大,都是一般制造业不具备的。因为制造业大家都很清楚,比如说造车、手机,或者说一些这种智能产品,我们都能从电视上和各种资料上看到他们这样的一个生产环境。但是工地又不是,工地相对来说是开放性的,只是一个围墙把它围起来,但是我认为这些是大家在某种契约下或者某种制度下进行一个建造。

  所以在这里面会导致了建筑业的生产的复杂性,然后加上一些法规一些外部的情况,会造成很多施工行业中一些劳工的纠纷,还有工程造价的模糊问题等等。其实我可以这么说,工地上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社会,非常的复杂。但是能不能有什么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很多的企业想在下一步依托这种数字化转型或者说信息化,还有比如说诞生的这些一些模式下去改变这些现状,大家都在努力去改变当下的这些问题、通病。

  我之前一直在从事bim技术。在设计阶段,也做过一些通过bim的一些技术的手段执行一些方案,所以有些思考,当我们使用一些制造业的惯性思维去看待建筑劣势,我们会有一个与制造业的对比,我们会发现有巨大的困难。首先普遍性的困难,就是表述困难。无论是对整体战略的表述,还是对具体任务的表述,乃至于一个很简单的采购物品,从设计源头到采购,到这个库房的整个描述过程都非常困难。描述它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的材料过于的离散,然后标准也不同。比如说建筑结构构造、钢筋有各种型号,然后装饰有各种材料,装饰又分内装和外装,还有机电等等各种的设备,还有管道的信号,就非常难说。我认为是非常难去描述的,就是用制造业的方式来说是非常难去描述的。更别说整个建筑这种产品的这样的一个本身。

  解决表述困难,这就是bim技术被创造出来的一个初衷。其实有这样的一个诉求。

  Bim模型其实就是信息化模型,它就是建筑物物理性能和各方面属性的综合性的直观描述。就拿我现在从事的做的最多的项目来说,后面会讲一些我参与过的一些项目。比如说幕墙,其实幕墙它的方案是由建筑师来制定的,然后幕墙设计师主要是做一些系统的配型,按照这种方案的形式做系统的一些配型,比如说单元式幕墙,比如玻璃幕墙或者说石材幕墙,金属板的幕墙,然后有立柱和无立柱的,引框的、点抓的等等,按照建筑的状态进行一个配型。建筑师往往在建筑设计的时候,为了比较标新立异,天马行空,表达建筑的一个气质,所以在造型还有一些难度上会有非常大加持,这样的设计对后期的建造设计有非常大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bim技术对方案的实施进行一个技术支撑,比如说双非线性建筑,比如说像扎哈或者说马岩松,还有一些设计大师或者设计院等等做的一些这种非线性建筑,它最终要从效果图这种表现形式上剥离出来,然后把它建成。但这里面会有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利用这种数字化的技术、这种手段或者bim技术手段。首先是数字化技术手段,怎么样做数字化技术手段,例如,对这种类的建筑表皮进行一个几何塑形,并最终这些材料被我们社会当下所在的工艺基础材料加工然后落地,还要考虑到它的造价问题,并让业主觉得这个方案很好。我就希望它能建成,但是它有很多东西必须要落地,这就是我们从事这一行要去做的事情。在方案阶段配合建筑师做表皮优化,通过一些算法,比如说我们也会有一些算法,但这个算法基于特定的规则,比如说用的最多的是退火或者是遗传,其实就是用一种方式,比如说说它是一个双曲面,能不能用单曲或者这种材料在加工中被认同的这种几何形态进行拟合,拟合实际上就是逼近不是完全一致,就是把他们之间的公差降低到最小程度。如果用传统的方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要用到计算机的程序,计算机的一种他最擅长的算力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规则是你去发现的,所以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我们怎么去做好设计,而且这个设计符合以后发展的需求和支撑,以后支撑你能走得更远的这样的一个技能。

  我认为首先你要掌握一定的工具,工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你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工具才能支撑你的概念走得更远。因为以后的社会是高速发展的,工具会为你带来效率的升级。

  所以有什么样的工具呢, BIM技术里面其实有很多工具,可能同学们也多多少少在学校里面接触过,当然CAD也算, CAD其实也算一个bim的工具,比如说Revit,然后还有Rhino,他们各有所长。这些工具我都接触过,这些工具各有所长包括在建筑中用的最多的那个 Sketchup。但是在这里面我认为你要根据你将要去解决这个问题的本质去选择工具,比如说像异形建筑,我认为在前期方案的优化阶段的时候,你要使用Rhino。它的曲面工具更为强大,而且更简单。但是在处理优化的过程中,你要用到程序来解决。设计师应该是用什么样的工具呢?我建议就用gh,我们叫grasshopper。它能让你非常方便而且高效的去解决参数化的问题,而且当你的方案进行一个更替的时候,你只需要改数据,这样大大提升你的一次存活,或者说修改方便,不需要重建。以前我用3dmax10年,3dmax的多边形建模工具,只是给你解决一个视效问题的建模,比如效果动画。Sketchup也是一样,但它有它的好处,它预览比较好看,效果建模也很方便,但它的编辑能力不是很好。所以其实从我的从业经验来说,其实我有很大一部分过程是根据我的工作需求,我在选择工具,而且这个工具是非常的高效的支撑我的工作。这些概念其实就不用去讲它们,因为这些可能大家以后就慢慢会接触到。我就讲一下bim技术的一些优点,比如三维可视化,因为你的模型建出来了,再根据建造需求来建出的模型,然后模型中是带有构建信息的,然后相互之间是有制约的,所谓制约叫约束。比如说螺栓跟这个是约束构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空间的关系,还有几何形态等等,他们有一个相互的链接。比如说我们在现场的一些技术交底,会通过模型里面截出很多的爆炸图。后面会给大家展示一些爆炸图,还有一些工艺图,这样子方便在工程建造的前期阶段,我们的设计技术要求和标准能更为直接的去传递给建造的施工员。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信息互通,像协作也是一样,它有三维协作,比如说一个建筑体的设计阶段,它有很多专业,比如说建筑结构专业,还有包括建筑方案、建筑结构、机电,然后暖通,然后还有内装,还有幕墙,他们合起来是这栋楼的整体设计资料,但是在这里面过程中,每个专业之间都有交界面或者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设计的碰撞问题。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通过一个机制,比如说轴网,我们都认为建筑的轴网是我们共同的统一的一个标准,我们在这上面进行一个搭建,去重叠罗列这样的各自专业的模型,从中去发掘各自在设计过程中相互之间是不是有不友好的界面,或者说是不是这个方案所需要的的一个形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这样子以至于在后面实施过程中不会因为设计的问题而进行一个变更,或者说成本增加,工期延长等等这一些问题。

  在说说模型检查,其实当前模型检查用的最多的还是属于管道,即机电这个专业。我认为他确实是在这方面是做得很好,比如说地下车库的管中,包括地下车库有限高,这些管道的高度,还有相互之间的穿插,还有他们的信息都是非常复杂的,特别是像那种十几万方,二十几万方大型商场。那里面的管道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在这里面的话,它大大提升了机电设计师的效能。

  这里面又谈到一个概念,就是全生命周期,因为我的公司是一个装饰公司,全生命周期概念它是从建筑本体来讲的,但是我觉得也可以从一个子专业来讲这样一个叫项目的生命周期,项目级的生命它可能是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建造部分的一小环一个小周期,它是一个生态系统。

  我们讲一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它是从设计概念一直推演交付给运维,就是物业。在这个过程中有非常多的环节叫阶段,比如说细节设计、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希望模型在每个阶段进行一个细化和构件进行添加。像bim模型它实际上是讲深度的,比如说LOD。这个标准是从美国引进过来的,我觉得很好。我们就会利用它比如说LOD200,然后一直到LOD500,其实它这个深度其实代表的是每个阶段,这里面每个专业都在这个阶段进行添加,比如说到细化的时候,可能你的模型要做到LOD300,在分析过程中,你这个模型可以直接引用到比如说日照,比如说节能,就拿这个模型进行一些数据提取出来进行一个分析,然后建筑出图。

  当然装饰出图目前就软件来说不是很友好,但是不是不可以出,但是你的设计投入成本会比较高,还有一些构建的加工,特别是在幕墙里面,它有一些构件加工直接是从模型里面提取出来,然后进行一个拆解,然后编号,进入到 CNC。比如说5轴4轴5轴进行一个加工。到现场的施工管理,比如4D,5D的概念,3D就是三维模型,4D就是加了时间,也就是计划,然后5D加了成本,所谓成本就是全阶段的计划,或者每一个阶段的成本的变化,它是一个多一个维度的概念。

  然后到施工的物流,其中施工物流其实就是材料转运。因为在项目上,工地它是比较复杂的,各个子专业都有各自的材料,因为整个工期都是定下来的,大家都为了赶进度,所以在这里面非常多的穿插,在这个里面有非常多的物质的垂直转运和水平转运。所以我们要有非常恰好的计划,所以在这里面会通过各自专业的部位,然后通过变模型这个阶段,这个时候反映阶段的物质需求进行一个计划调配。

  下面这些图片是我们公司参与过的项目的一小部分展示。当下来说,我认为bim技术支撑的最多的还是一些场馆类的项目,比如说体育场,规划馆,然后超高层的那种流转塔体。都是一些比较有难度的大项目才会去用的最多。因为他对建造的把握,最后交付的质量有一定的支撑,还有一些对精度要求非常高的项目会应用最多。

  企业要使用bim技术应用,我觉得从三个方面谈。第一个是专业方向应用,用的最多的比如说我们在谈幕墙这个专业的话用到最多的是金属面板。像这种预制材料,像这种异形的建筑表皮,还有一些建筑在设计过程中一些阴角和阳角系统之间搭接不明朗不明确的地方,或者说费时费力一些部位是需要进行一个bim技术支撑的。然后我在谈一下幕墙项目与精装项目,目前我们公司在施工中,bim技术应用在幕墙上确实是由于室内精装项目。从幕墙专业本质来去讲,其实幕墙我是在08年开始接触的,因为之前我一直做室内。2008年因为工作需要,然后借调到目前公司来做这个事情。从我的从业里面来观察,我觉得幕墙非常适合建筑工业化这条路线,因为它的很多材料是都集中在工厂进行数控信息加工的。它跟装饰材料还不一样,室内的装饰材料不一样。装饰材料比如像石膏板,像铝板吊顶,它都是标准格式和标准化加工。比如说你选择什么牌子600×1米2的吊顶的盖扣板或者其它,它其实上都是一个标准化的尺寸。但是幕墙不是,它有很多的材料虽然是标准的,但是每个建筑的造型是不一样的,尺度也不一样的,然后它的形态也不一样的。所以在这个方面它有很多材料都是要单独进行加工的,或者说要到工厂进行加工。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它有非常多的数据需要去采集,然后进行分类,然后进行一个编辑,然后再运送到各自的加工场进行加工。比如说铝板通过铝板厂家进行加工,比如说异形的双曲,或者单曲或者平板或者折板或者空间板。这些数据提取出来然后进行编号,然后发送过去,或者说直接丢模型。比如说有些工厂的数字加工能力很强,我们就把型材编号,然后把模型传递过去,需要它的数据格式进行这样的一个加工。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做很多这样的一些爆炸图,这些图都是通过这个模型进行拆解的,主要是做技术交底的。在这个里面我们通过模型去做一些引导图,主要是方便一些技术方面的交底。做成图纸出图,这些都是用Rhino来做的,不需要做渲染直接抓取就可以了。

  包括螺栓的一些安装节点。这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一些概念,这些概念其实是一些表皮的分析,这些分析可能大家出来以后到各自的项目上都会接触的到,然后他会有一些逻辑,其实跟数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这些背后是建筑师和一些设计师的思想凝聚。

  在这里面我也谈一下我们用的一些软件,比如说Revit然后MAX。我们要做效果的话就会有一些及时的渲染,我们用的最多其实就是Rhino的Grasshopper。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研究一下,现在网上的资料是非常多的。像表现的enscape、inventor。inventor主要是我们来做加工用的等等。时间比较有限,有很多这样的内容给大家就简单的说一下。像有些表皮分析,我们会用这两个组合进行这样的逻辑表达。

  然后可视化编程,我建议各位同学有兴趣的话一定要去学一下这个技能。可视化编程目前的话有两个,一个是基于Revit?的?Dynamo,还有一个Rhino的Grasshopper。我的建议主要是要学Grasshopper,因为它可能更为友好一些。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参与过一个项目,就是这样一个小项目。它是做的模型全驱动,用上面这些程序去驱动,看上去其实复杂,如果说你对这个建造逻辑比较清晰的话,这个程序对你来说不是很难的。它的最终的目标是当你一点进行改动的时候,它最后出来的每一个玻璃面板进行改造就会随机而动,它的加工参数都是关联的,大大提升了你的工作效率。

  比如说这些Excel表格的数据是同时在进行关联的,就是一次存活。我们也做过一些建筑项目的表皮梳理,通过了用了Cshop的语言,结合Grasshopper来进行这样的一个模型搭建,目的是提高效率。

  这些都是属于设计优化这一块。像这些构件加工的话,我们也是通过CAM的软件结合Revit的模式这样软件进行结合,也是为了更方便的输出我们所需要的加工信息。

  在这些项目里面其实有非常多的内容去讲。像这里面来说的话,像这种玻璃体这是属于室内的项目。这种双曲面的玻璃体它的加工实际上直接是通过模型来提取的。通过模型来提取然后包括一些规则,加工数据的规则。首先是要跟厂家说好、沟通好,然后进行规则制定,然后进行批量生产。它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最后建出来的效果是能接受的而且效果还是不错的,每一块玻璃都是双曲面的。

  我们也会做一些下料的研究。目前下料编制一些插件,也会参与一些活动 ,发表一些论文。这样都是在鼓励大家参与到实际的探索、整个团队建设、技术建设这一块儿过程中来。在项目中我们经常会做一些投标阶段的支撑,其实就是投标这边的分析,跟造价是有关系的。

  下面讲的就是一些相互约束。最难的一个项目,它是一个雕塑性项目,是双曲面、不锈钢的。这个项目是武汉中建光谷之星(E地块),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去武汉看一下,就效果来说的话是比较麻烦的,因为它用极小的曲面来进行扭转。

  我们搭建了这样的一个模型,然后进行所有数据的采集。进行归类编号,然后出这种加工的数据,然后进工厂进行弯曲,然后现场进行单元这样的一个分配,每个颜色代表一个单元,而且传统的颜色代表一个相同规则的这样一个单元,现场进行这样的一个吊层的安装。

  然后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它始终跟模型的边缘曲线保持顺滑的,每个角度都是顺滑的,难度还是很大的。最终完成的效果跟模型几乎接近,只能说是接近,但是整个曲线的曲度来说是控制住了。

  下面是装饰吊顶的一个项目,这个是在深圳2.7公里长的这样的一个项目。在这里面,bim技术确实在过程中从设计与建造之间是进行了一个搭桥,一个bridge的搭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信息需要通过设计提出,然后我们赋能于深化设计,进行一起合作。还包括项目合作,对一些所需要的一些节点的数据,还有安装的数据,还有构造的数据进行一个拟合。最终的效果,左边是建成后的效果,右边是这个模型效果。其实对比来说是没有什么差别的,没有任何差别的。

  当然我们还做过非常复杂的项目,更为复杂的项目。它是一个扭转体,这个是河南科技馆,它是属于渐开窗式的变形体,所以它是三层皮。每个角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开启这个阶段的时候,它的这些数据都是通过模型提取的。包括它的翻滚角度,但这个过程中我们 也去做过一些室内的设计方案。主要这个是可视化部分,用Rhino来做这样的方案,跟建筑师进行沟通,包括一些构造等等。


关键词: BIM技术 中装杯 李蓓 中建深圳装饰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胜军]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