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精英访谈 > 正文
张柱:让高雅艺术走进大剧院 让老百姓走进大剧院
来源:中装新网  作者:张晓东  时间:2013-09-24 15:51:21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有机会负责建设大剧院是一生中难得的机遇,建筑师做大剧院的设计则是一辈子的荣幸。

   张柱:甘肃大剧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甘肃会展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甘肃投资集团云天酒店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

  记者:张总您好,甘肃大剧院被誉为是承载着甘肃2600万人民希望与梦想的项目,您作为这里的管理者,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大剧院的基本情况?

  2006年11月,为解决制约我省会展产业、文化建设的瓶颈难题,提升省会兰州的城市品位和发展辐射作用,甘肃省政府第92次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由甘肃电投集团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模式,在兰州市黄河中心滩区域开发建设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

  这个被誉为承载甘肃2600万人民“希望与梦想”的甘肃民用公共项目“一号工程”包括展览中心、大剧院/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广场地下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市民广场等子项目。

  其中,甘肃大剧院/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4.5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1500座剧场兼大会堂1个,300座剧院式报告厅1个,120座国际会议厅1个,50-200座会议厅20个,还设有新闻发布、贵宾休息和会见设施等,以大型歌剧、舞剧演出为主要功能,兼顾音乐、曲艺、话剧的表演,同时具备承办省、市“两会”等各类政务性会议以及各种类型的国际会议和商务会议等功能,可同时容纳3000人观演和开会,是目前我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建筑智能化水平最高的观演及会议建筑。

  自2011年6月建成投运以来,甘肃大剧院致力于打造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平台及西部地区国际文化交流和国家级演艺中心,奉行“让高雅艺术走进大剧院,让老百姓走进大剧院”的宗旨,坚持零赠票、低票价,在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剧目的同时,大力扶植本地文化创造,通过演出招商、媒体推广等措施,打造形成了新春演出季、艺术节和金秋演出季“一节两季”的演出模式,先后演出各类剧目150余场,其中引进来自法国、俄罗斯等10余个国家演出100余场,展演本地院团演出50场,累计接待观众15万人次,极大地活跃了我省文化演出市场、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您的工作经历,是怎样与剧院运营工作结缘的?目前主要负责大剧院的哪些具体工作?

  我过去的工作经历或多或少与“文化”有关。2006年之前,我一直在甘肃省武威市工作,从中学教师转为公务员,先后在组织部、文化局、房地产局、城市投资公司、城建委等单位工作并担任领导职务,近20年时间从事文化事业、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市政园林、城市投融资及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管理等。期间,主导实施的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文物保护与汉文化园区工程荣获2004年度全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06年以后,我调至甘肃电投工作,主要负责甘肃会展中心建筑群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组织及运营管理等工作。我是因大剧院的建设来到兰州,也是因为建设大剧院而与剧院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在大剧院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营管理的探索实践中,我曾考察学习过国内外20家大剧院的建设及运营,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文化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的经验。

  甘肃大剧院采取合作管理模式,由甘肃会展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中演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合作管理公司,负责剧院的运营管理。我作为项目投资者代表和经营股东的甘肃会展中心有限责任公司的代表人,在甘肃大剧院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担任副董事长一职,也是剧院运营管理的主导者之一。

  记者:甘肃大剧院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曾经有过有哪些重要的事件?

  有人说:有机会负责建设大剧院是一生中难得的机遇,建筑师做大剧院的设计则是一辈子的荣幸。这缘于像大剧院这样的公共建筑一个城市也许50年甚至更长时间就建一个。有幸参与该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是我难得的机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用二十多年从事文化工作、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的学习和实践的积累做这个项目,在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几年间,我几乎投入了全部的时间、热情和精力,期间经历了不少挑战和艰辛,但也充满着快乐。

甘肃大剧院

  甘肃大剧院作为文化甘肃标志、高雅艺术殿堂、省市会议中心、商务交流平台和文化产业窗口,其建设和运营对甘肃文化产业而言是一次全新探索和实践。我觉得甘肃大剧院的建设和运营中以下三个方面是大剧院建设和运营的关键所在:

  一是在甘肃大剧院的规划设计方面,我们创造了甘肃公共项目建设国际竞赛的先河。设计决定大剧院的成败,设计又是一个项目的灵魂。为提高项目的规划设计水平;2007年上半年,我们按照“国际竞赛、专家评审、公众咨询、规划审查、科学决策”的程序,对甘肃大剧院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进行了国际设计竞赛,从英国皇家工程院等8家国内外设计单位的9个参赛方案中评选出了3个优胜方案,并举办了项目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汇报展览并进行了公示,省上领导及省、市、区数十个个部门和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及省内外数千人参观展览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为了解决好专项设计中技术、经济等问题,我们先后组织召开专家咨询论证和审查会100余次,邀请专家、学者990多人次,组织进行建筑和各专项设计方案优化200余次,设备选型比较64余次;仅甘肃大剧院幕墙方案就组织设计了40多个方案。从而为大剧院的建设和运营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

  二是在甘肃大剧院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在时间与质量的赛跑中打造了甘肃大剧院建设的文化标杆、建筑标杆和精神标杆。大剧院建筑处于艺术和科技两大门类的交汇点,被建筑界普遍认为是“世界建筑之最难”,几乎涵盖了建筑的所有难度,是建筑领域公认的专业性强,技术复杂程度高,涉及专业种类多的工程项目,是建筑学、建筑声学、灯光、音响、舞台机械、舞台美学、智能控制、人工气候、装饰工程等20多个专业工作的协调工程。针对项目技术工艺复杂、工期任务紧、施工协调管理难度大等诸多困难,我们以“确保飞天金奖、争创鲁班奖”为目标,我们以所有施工、监理单位为主体,“人为”的挑起竞争,制造“不平衡”,在省内首创推行了质量、安全、进度“三优”竞赛活动和以“日计划、日报告、日督查、日落实”为主要内容的“清单式”量化管理,在项目与项目之间、总包与总包之间、分包与分包之间、监理与监理之间竞争,使参建单位你追我赶,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强化对参建单位的考核和施工过程动态监管力度。在甘肃大剧院建设的两年多时间里,面对项目建设工期的巨大压力,全体员工以一种“拼命三郞”式的英雄气概,充分发扬“5+2”和“白+黑”的工作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顽强作风,完全放弃双体日和节假日,昼夜坚守工程一线,早上7点多上班,晚上经常工作至凌晨……据统计,在那一阶段,我们的员工每月平均加班时间达20天,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建设者的责任和忠诚。

  三是在甘肃大剧院运营管理模式的选择上,我们开创了“央地”协力推进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为确保甘肃大剧院一起步就能在艺术营销、服务质量、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我们在反复调研和比较国内外剧院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采用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演演出院线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经营管理甘肃大剧院;在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甘肃大剧院于2011年12月20日盛大开幕,自此甘肃剧院开启了致力于打造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资源开发的战略平台及西部地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国家级演艺中心的崭新征程。李长春在考察甘肃大剧院时,对剧院的建设水平及运营探索给予高度评价,对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在承担政府公益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赞许。他指出:“甘肃大剧院是一座集政务活动与艺术活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兼顾会议及演出功能,在运营上采用企业化运作、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的模式,是一种机制创新。”他要求:“甘肃大剧院要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在运营上出成绩、出经验” 。

关键词: 甘肃 大剧院 建筑声学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二庆]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9 手机: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