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 要闻 > 行业要闻 > 正文
【图文直播】数字设计的当下和未来——2023设计主题沙龙
来源:中装新网    时间:2023-09-08 16:18:36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9月8日,数字设计的当下和未来——2023设计主题沙龙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

主题:数字设计的当下和未来

时间:2023年9月8日16:00

地点:五洲宾馆        

沙龙主持人:

朱时均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学术与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嘉宾:

朱建华 艾哎集瑟创始人、B站AIGC领域知名UP主、青椒云战略合作伙伴

史 懿 金螳螂设计总院副院长、华南设计院院长

李 蓓 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李夏楠 深圳市郑中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管理合伙人

易 沙 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

蒋维乐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院艺术系系主任、教授

唐海玥 一千零一艺(ART1001)CDO北京城建长城设计院副院长 

DLE3111.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调整大小.jpg

DLE3105.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调整大小.jpg

朱时均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学术与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设计师朋友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近年来,随着建筑信息模型在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数字化对设计的产业影响在持续的展开。前几年GOOGLE阿尔法完胜围棋比赛,今年上半年推出的GPT,更是引发了一阵热议,大家感到很兴奋,因为大家的GPT的强大输出功能,不管我们问什么都能瞬间给出答案,这当然也引起了很多的焦虑,有一种说法说人类的很多职业将会消失,很多的工作包括知识化、技能化的工作都会消失,大家担心失业。有人预言机器略杀人类的时代不远了。对我们的设计产业,AI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大家都在思考,AI的本质是什么?AI意味着什么?他能做什么,将来会对我们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相信在座所有的从业人员和装饰行业的同仁都在思考这些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邀请了几位嘉宾来共同探讨这些话题,这些嘉宾既有数字技术研发权威人士,也有对AI、人工智能、数字化技术的使用有很深的体验,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朋友们,也有在高校一线教学的骨干老师一起来探讨,下面有请艾哎集瑟创始人、B站AIGC领域知名UP主、青椒云战略合作伙伴朱建华老师的分享。

    有请。

IMG2348.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调整大小.jpg

朱建华 艾哎集瑟创始人、B站AIGC领域知名UP主、青椒云战略合作伙伴

    朱建华:非常感谢主持人,主办方给这样的机会跟大家分享我们在过往近八个月的时间在AI领域的探索,今天把我们过往探索和实践的内容跟大家进行分享。

    首先跟大家分享我们认知AI绘画的四个基础逻辑,大家跟大家讲的是AI绘画的应用,今天的AI绘画进入到快车道,到今年的发展非常快速,甚至周围的单位在不断的迭代更新,大家不用特别多的操心背后的原理,我们想要知道的,SD  AI绘画是一个数据,背后隐含是一个概念。引申出来的第一个认知是双100%逻辑,无法100%的如你所向,无法100%的如它所像。所有的领导对同事布置任务研究AI,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AI是有边界的,是有它做得到的地方,也有它做不到的地方。

    这个是无灵魂画稿,在AI生成什么样的图片?生成了这样的图片,大家觉得可能很有意思,根据线条画出这么大的建筑物。大家都是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一定可以看出这个建筑有尺度上的,比例上的,细节上的,甚至合理性上的问题。比如右上角的部分,这里的玻璃要有多高?AI有很多它能做到的事情,但是现阶段的AI有很多的事情做不到。AI有一个边界,他无法100%像我们脑海里想的做事情,也无法100%还原原始的素材。包括上面的玻璃,包括里面的建筑材料的细节都会有很多的问题。

    第二个逻辑是:过去半年多时间有一些视频播放很多,有人会问,AI在商业工作中应该怎么发挥作用?是数学家?是算法工程师还是程序员?我跟行业从业人员交流,我们发现这个答案是来自于自己,尤其来自于企业当中真正懂业务又懂AI的复合型人才。至少在现阶段,AI无法替代人,只能辅助人。我加一个暂时,从去年12月份到今年上半年我们一直观察AI的近况,我们不知道未来是否会在某个领域完全做完,有可能,但是目前无法完全替代某个工作,或者是某个人。

    第三个逻辑是:当我们知道AI是有边界的,AI能做什么?这个答案要取决自己的时候,企业需要做什么。可能企业需要做的是真正理解SD  AI,思考工作流和AIGC的融合,同时动起来,不是在想或者是观察或者是研究,而是真正的把事情做起来,然后建立起符合型的工作流。

    第四个SD的逻辑,SD这个公司训练了8.5亿张的图片,它的参数达到了35亿,非常夸张,在座所有设计师一辈子,在场这么多的领导们大家一辈子加起来看到的图片都只有这里面的九牛一毛,我们建议大家一定不断的尝试。AI是一个非常性的东西,在建筑设计领域到底发挥到什么样的程度,没有一个人能给出答案,因为它是非常新的。

    比如这张图,是一个美女穿着婚纱拿着花,裙子的部分是二维码,这种AI艺术的二维码是在今年7月份刚刚出现的,实际上SD  AI已经跑了大概8个月到9月份,做出这个功能的小伙伴是一个大学生,他自己做了一个课题跑了一个模型,后面使用时发现可以通过AI技术把一张图片和二维码进行深度的融合,这个方式非常的出圈,整个模型就被商业机构买掉了,最贵一张图有人出了两万,在这之前没有人说二维码可以变成一个艺术,整个AI技术是非常性的东西,企业研究AI与企业结合的时候会爆发出新的东西,可以让大家得到更好的竞争。这是我们过往思考AI绘画在建筑设计的基本逻辑,大家一定不能奢望AI能解决所有问题,不是的,AI是有边界的。第二,AI在建筑设计行业到底怎么应用?因为它的非常新的东西,企业如何应用AI这种新工具?应该真正在企业内部建立AI应用以及储备企业内复合型人才。

    基于刚刚讲的逻辑,未来不仅是AIGC,更多是AIGW,W是工作流,AIGC只是一个工具,他未来在企业中产生价值,更多是变成企业的工作流,有可能是独立运作的工作流,或者是融入企业内部的工作流,我们接触了游戏行业或者是广告设计行业,他们研究AIGC的时候,会出现不断没有优化自己的工作流,反而而增加了额外的工作流,导致现有的员工承担了更多的工作量,如何思考把AIGC融入到企业的工作流中,是企业面对的问题。怎么建立自己企业的AIGW。

    当我们建立了AIGW,对用户来讲,终端用户来讲,这个图片是属于AIGC或者是AIGW,是需要我们给用户提供的AIGS。我们最终都是把AI变成一种服务,然后给到所有的终端用户。

    AIGS的时候,现在做了一款产品面向室内设计,做了家装、工装,我们希望把家装概念设计里面的最前端的节点,能够80%的工作流完全被AIGC替代,它不能增加现在员工的工作量,我们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出图成功的概率和质量的概率。为了实现这个,我们做了一整套的AIGS,自己定制了训练模型系统,自练LORO模型,自建生图参数体系,定制UI,把正套图走完,才能变成自己企业的工具。如果在座的企业想要做一套AIGC的系统,就是AIGW或者是AIGS投入是非常大的,基本你要配几万块的电脑,要准备以万为单位的素材,要准备模型的训练,工具的整合,是一个很难去做的决策。

    我们做了这个工具,面向是目前家装设计的设计师经常碰到的问题,用户喜欢白漂,有用户说我要一个效果图,最后用户说我选了别家的,在过往过程中,前端设计的碰撞和概念确认环节,带来了非常大的工作量,我们做了这个系统之后,帮助设计师在前端把整个工作流的这部分实现,并且实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我们拿着电脑在毛坯现场AI随时渲染,跟客户现场碰撞,不需要回去再加班出效果图,现在是随拍随绘。如果业主觉得布局上有要求,甚至可以在现场毛坯图片上通过画的功能直接勾勒出线条AI渲染出更加精准的图片。我们在设计师用的非常多的SU插件,做了建模可以快速的做一个渲染。我们把AI的底层,生成的工具全部走完之后,基于前面讲的解决一个工作流结点80%,90%这样的逻辑做成这样的产品,可以帮助设计师在前端跟用户之间沟通,降低工作量,AIGS在建筑设计工作流的融入,并且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

    以三线城市为例,需要效果图人工200-50元/张,AI就低很多,20-50元张,方案表现周期人工要一、两天,AI只需要1、2分钟,都是非常快速的。这是我们随机找的两张图,这是淘宝价值200块的图,这个是直接用AI重新渲染,现在的AI绘画在室内设计这一块,在很多场景已经比较能够做到使用了。

    这个是其他的例子,主要逻辑都是一样的,当做大的项目设计时,可以做一些参考,右边是大的设计院,有名的设计师的作品,把作品拿下来通过模型训练变成模型,基于我们的线稿,通过AI的工具可以直接生成右边的最终效果图。这都是在借鉴风格,大家觉得非常厉害想要参考,或者是非常火的风格进行借鉴,AI模型,最终实现出图的效果。这个例子是大家想到自己想要的,就可以非常快速通过模型训练,通过工具的控制就能快速的出效果图。

    除了刚刚讲的逻辑,我们帮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做这个事情的解决方案,不用自己从头搭建。基于刚刚讲的逻辑,总结一下我们的思考:首先AI是真正来了,从去年12月到现在各行各业已经做了非常多的研究,比如游戏行业和广告设计行业,游戏行业的原画岗位已经大幅度的裁员,包括研发低级和中级程序员也被覆盖了,我们公司95%的代码全部由AI写的,当大家意识到已经来到了AI时代,我们该怎么真正建立AI体系?我们可能无法等,但是什么是最正确的?什么是最优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有待于大家自己探索。真正的培养AI人才,大多数的设计师都是感性的,大家做创意或者做感性思考,但是AI是一门科学,是一个工具,让感性的设计师,感性文化氛围更重的设计公司怎么更好的玩好AI,这里面有非常多的挑战。因为每个公司的基因和文化不一样,但是第一步肯定是事在人为是在从培养AI的人才着手,公司是否有玩懂程序,技术,玩懂AI的人?AI人才的培养非常必要。我们在社交媒体上也有帐号营运?有的粉丝群一半是设计,已经有年轻人感受到压力了,是自己对这个事情的认知,有很多的小伙伴已经研究AI的事项,如何培养AI人才,如何建立起AI人才体系,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个是资源配置优化,我们刚刚展示了这个工具,虽然比较初期,但是在很多的环节中已经能够极大的提升效率,在重构管理时资源怎么配制?其实行业内肯定也不会全部被AI代替,如何把整个公司进行优化配置?这一块也是我们未来企业在面对AIGS的时候去探索思考的问题。以上是我跟大家的分享,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朱建华老师的分享,下面有请一千零一艺首席设计官唐海玥老师给大家分享,他分享的题目是BIM+AI在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与应用。


IMG2433.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调整大小.jpg

唐海玥 一千零一艺(ART1001)CDO北京城建长城设计院副院长

    唐海玥:我是一千零一艺首席数字官,本身也是北京城建长城设计院副院长,是一个双重身份。

    我下面讲关于BIM系统的架构研究,第二个是AI技术,第三个是BIM和AI的结合。

    对于BIM系统我们的目标是三效改变价值,第一是提升90%以上的设计效率,第二是提升50%以上的管理效益,提升50%以上综合效能,说起来很夸张,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升,目前已经实现90%的目标。

    为了解决效能的问题我们做了划分,将整个BIM的系统分成了几个部分,平台化,数字化、生态化、智能化、专业化,开放性和扩充性。

    我们数字化设计系统的研究,我们把这些年做的相关研究和简单案例进行浏览,比如说运维系统,我们从二维设计到三维设计,到绿建的设计分析,清单算料,AR、VR多重的混合,还有模型藏,人力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进行了整合,最后形成了一体化的设计图形,将图模渲数管进行一体化。我们的目标是降本增效,降低成本提高效能,前面生产的子系统,我们如何进行生产、设计,如何进行画图和建模,第二是协助系统,如何进行文档存储,举个例子,程序化定单,社交媒体管理,尤其是装饰行业,设计是一部分,另外是市场的拓展,如何使用新的技术,新的方式,新的平台扩展项目,提高整个谈单的效率,这也是从BIM体系延伸出来的内容。

    市场平台,我们怎么用BIM技术,怎么用平台化进行移动广告,还有视频营销,现在也在开发数字人的技术,我们有主播,有6-8个小时工作时间,数字人一天24小时不间断滚动式的播出,讲我们的理念,讲我们的方案。

   下面是协同平台,基于这些功能,我们进行了流程的探索,最后形成了这几个产品,汇总到整个平台中,比如说阿拉丁的ALDCAD,这是国产的平台,我们利用平台将二维三维图模一体化进入到系统中。最后讲到产品提升的价值,底层设计系统和工作系统,利用我们的二维,三维BIM体系来进行填补,第二是市场化的系统,利用数字人,市场平台进行填补形成综合的平台。

    第二块讲讲AI的技术在建筑装饰行业的探索。我们在2017年当时看到了GOOGLE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标志着全球进入AI时代,更早的时候AI还不够智能,只有这篇论文的提出定义了什么是AI,这时候我们就进入AI层面的研发,比如说扫地机器人,后面眼神出来的体系,MOTEAI,OPINAI,GOOGLE  AI,我们基于chat2.5我们就研发了图形大模型,除了图形化大模型,我们也在进行文字大模型的研发,比如说mateai训练入了知识大模型,比如一个项目,要做一个美术馆的设计,但是一些年轻的设计师不知道美术馆设计消防疏散的距离,楼梯的宽度,我们可以通过这里面的GPT的对话,比如说美术馆多大规模要求多少个安全疏散通道,有多少楼梯,宽度多少?包括室内风格装饰的时候,比如做云南当地的美术馆的设计,请给我一些设计的灵感,我们可以利用语言阿拉丁的GPT生成对应文化的回应。

    现在相当于多模态的生态体系,包括建设业知识大模型,建设业图形大模型。现在若干个功能可以跟大家讲讲,我们使用AI不管是用阿拉丁的体系还是使用GPT,文生文,文生图等功能,我们可以让他们给我讲设计的理念,设计的方法,我们做一个项目,项目在一片山区,有一片竹林,让文生文技术30秒生成50个名字,进行筛选和优化大大提升工作效率。现在我们BIM做设计,在BIM的过程中,以前要用渲染器渲染,现在不需要,现在在BIM截取图形,用AI生成图在BIM上渲染。自动训练模型,我们对于大师工作室所有的作品进行自动训练,利用模型生成和大师工作室很相似的设计风格所有的作品,这也需要大师的版权。

    我们早期也提出了一个内部的测试,和设计师做了相应的成果。这张图是文生图功能,通过描述在广场中有苹果旗舰店,有LOGO,所有的关健词在生成图都有体现,而且图片有图片编号,相当于图片ID。

    比如这张图,要在中间客厅做一个楼梯,是曲线造型,大概是什么样的,对业主来说很抽象,现在只需要一个概念,做办公楼,曲线造型,玻璃幕墙,通高中庭明亮、大理石地面,根据我们的关健词生成上千张图,这样很大提升了效率,而且速度很快,我们很早和国家超算中心建立合作关系,算力算法算距三方进一步的优化成果,提升我们的效率。

    比如这是一个卧室的场景,这个图的特点是什么?我里面用了图改图,里面吊灯是吸顶灯,我通过图改图,在这里圈一下,描述是一个吊灯,是一个什么颜色,什么风格的吊灯,这个图会重新生成,把灯进行修改,其他空间保留。

    这个是关于原画的尝试,除了文生土,这个是图生图的算法,通过原始图跟提示此生成的图。我们通过原始的照片,通过文字描述生成符合描述场景的效果图,这个效果只需要一分钟。另外也做了艺术化的尝试,这个是家具的展示。

    总的来说,通过这么多年设计的实践,产品的研发,掌握了大模型核心技术,我们训练了装饰,训练的建筑,训练的平面,训练的景观,都进行了专业化的训练。我们把BIM+AI技术进行有机的结合,很多朋友想,现有把AI生成的成果然后生成模型,现有技术来说很难,基于现状的技术条件,现在有显卡的公司有这个技术,但是很难,基于现有研发团队,我们对BIM体系进行平面大模型,用空间框架生成这样的空间模型,如果甲方认可,我们回到BIM模型继续深化,最后完成整个的图片,如果不OK,只要在平面进行体块调节,可以快速生成更新的方案,然后再BIM更新工作。这是基于我们的BIM+AI的工作流。

    最后是关于BIM+AI技术的价值,我们跟施工设计和供应链进行整合,施工我们用项目、任务、协作管理和感知,用BIM,在设计方面,用GPT用问生图AI功能快速生成无数各种风格的设计方案,在规划和方案通过手绘确定风格,最后用AI生成效果图,反到BIM进行清单造价的生成。

    我们平台的逻辑,我们AI有改图功能,比如客厅AI效果图,业主需要沙发换成某某品牌的沙发,以往的话需要这个品牌沙发的所有模型,现在不需要,只需要拿到图片,把沙发替换成指定的品牌,颜色和款式。最后这个产品可以快速的给到客户。

    最后进行GPT项目协助文档工作整合,同时形成我们新的平台。我们这两天有一个小案例,不是装饰的,是一个建筑领域的项目,这个项目正在建设中,是一个山地地形的度假中心的设计,我们也在研发AI如何生成填色。这个是用我们BIM体系简单拉的非常粗糙的模型,只需要这个模型就可以了,利用这样的模型生成一个场景风格,我们描述云、水、风,我们跟业主沟通我们的设计想法,这张图是用刚才体块模型,通过描述自动生成的AI作品,有一点点的中式味道,非常雅致我们也给业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案,在山区里,竹林,利用图改图功能,自动生成背景,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张图,我只通过文字的描述最后生成这样的场景,是不是我们以后的效果图公司的产能就被释放出来了。我们就不需要效果图公司了。

    这也是我们其中的一个方案,用我们的体块模型生成曲线型的,在山区,有泳池的设计风格。小福利,大会限时开放注册,就在这两天之内。

    最后简单描述一下我们的团队,第一个板块是城建长城,我们做设计板块进行实际的项目实践。第二是施工企业,第三个是BIM技术研发,阿拉丁的产品。第四个是BIM教育板块,目前跟高校进行项目合作,分享BIM技术和AI技术,基于这个,我们是有着专业设计背景基因的技术公司,这是我们的定位。

    最后说一下我们的目标,建设行业BIM和CIM全产业链数智化生态平台,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唐老师比较详细的介绍了BIM+AI能够做什么,现在的技术水平能够做什么。今天的主题是当下和未来,现在设计界正在用它做什么,做的怎么样,以及未来还可以做什么。为了设计的未来以及AI数字化,今天还邀请了几位设计师和高校从事教学的一线老师共同探讨这个话题。下面有请艾哎集瑟创始人朱建华老师、一千零一艺的唐海玥老师,金螳螂设计总院副院长、华南设计院院长史懿老师、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数字创新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李蓓老师、深圳市郑中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管理合伙人李夏楠老师、深圳技术大学创意设计学院教授易沙老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院长、人文学院艺术系系主任、教授 蒋维乐老师。

    主持人:下面请李蓓老师谈谈你在工作实践中对数字化和AI技术的应用和体验。

    李蓓:我们在数字化前期准备了人力、资源、技术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这一块的依托应用BIM技术,我们的公司主要针对公司营运的生产作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前面老师说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也在进行实施。

    最近AIGC也在尝试,对AI的技术涌现最近几个月做一些试行,以前我是做设计的,通过我这几个月的尝试,我觉得有一点,它目前的状态是无法取代高级的设计的思想,在某些方面在设计的灵感方面,画面感,理念的融合,它能很好的在极快时间内把概念进行具像化,从而更高效支持我们前期概念的聚焦。第二个方面的思考是,一旦它进行进化,对我们的工作有什么样的影响?包括自身的学习,确实有很大的挑战,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专业回归,或者说让你的知识进行更纯粹的体验。设计师与AI之间是相互学习的过程,一起成长的过程,所以我也经常跟我的伙伴们提出来,现在要积极的了解它,因为它是一个过程,就像以前进行BIM技术的培养和学习,现在不了解它,到某一天它的进化,因为AI的进化是属于跨越性,无限的。以前是线性的解决问题,AI是属于范围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进行参与,不进行学习和相互的了解,那一天有可能我们的专业,我们会变成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专业。这是我的一些想法。

    DLE3186.JPG~tplv-9lv23dm2t1-resize-animforce_1600_3000_gif_调整大小.jpg

    主持人:金螳螂是行业的弄堂企业,据我所知,他们在数字化技术和AI领域都走得很前列,请史懿老师谈谈金螳螂在利用数字技术和AI干什么,干的怎么样?

    史懿:刚刚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很有必要大家思考一下GPT在我们行业的发展。我们研究这个挺长时间了,也一直在考虑,源自于一个投标,5天要画大概30张效果图,几个设计院一起做,有一个团队说可以用AI技术进行尝试,那时候我不明白,后来5天之后出来的PPT,我看后对我的打击非常大,当时的图纸里面的渲染比我们五天里面的人员在零渲染上渲染得更加出色,看到效果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其实里面有很多大师的影子在,所以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做的东西,是应该理所当然借鉴或者抄袭延续还是有创新的东西?这是我思考的一方面,后来我也玩,这个东西作为工具来说可以帮助我什么,首先第一它是一个善良的人,第二它是因地制宜,可以交到不同阶层的工具。当时我说可以纠缠量子学吗?他给了一个文案的东西我基本看不懂,后来我说我不太懂,我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换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弟弟和一个哥哥,弟弟摔倒了哥哥说没有关系。第三是它的学习能力特别强,从1.0到2.0到3.0到4.0我都有跟他有过对话,他的知识是全方位的,这个工具给到设计师里,可以更快速的让我们了解某个项目,了解当地的文化或者在项目中提供更深层次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工具,设计师是一个艺术的创造者,美学的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想,它是1到9的工具,但是灵魂的东西是人该摄取的,我更看重0到1的过程,只有他看到可以学的东西,才可以把他学到的东西进行创造。还有一个9到10,我们创造,他可以给你快速高效的完成,最后落地是什么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思考在最顶端和最低端的东西,中间工作量的东西,或者是速度型的,经济型的东西交给他更合适。我在设计一线做工作,我想得比较更感性,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郑中设计的李夏楠谈谈,从设计的本质角度思考,对AI、数字化的看法。

    李夏楠:说到数字化,在AI之前,郑中设计一直做数字化的平台,比如说智慧物流平台,两三年就搭建了,要做表格的东西通过数字自动化进行完成。说到AI,今天想谈一下设计师的本质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这半年,很多设计师觉得AI之后很多人会失业,很多会被替代。也许我们做一些项目他所承载的点比较复杂,比如高端顶级项目的时候,需要更多的关注人,关注用户的对象,是比较细节的,很多东西,它的一些温度,机器、数字是很难达到的。我们公司也在做这一块的研发,我们也需要拥抱它,这是一个很好的工具,这个工具怎么用,还是在探讨的一个过程。

    前面的几位嘉宾提到了,他只能提供概念的帮助,从一开始的创意到后端的落地,还是需要设计师你的思维,你的思想,你对设计的理解什么样的,还是依赖于设计师的本质你的创意的逻辑是什么,你的思维的高度,审美的高度是什么,还是要回到人的因素再决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要回归到设计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上,再通过AI的加持,把你的想法进行概念性的表达,最后落地时要靠自己人为的思想把好的点呈现出来。在行业里,大家不必因为AI而惊慌,但是我们要更好的利用好它,让他帮我们分担一些繁琐的设计的过程,对我们有比较大的帮助,最重要回到设计师的本质,设计师对项目的理解,因为每一个项目的都不一样,尤其是大型酒店项目,每一个场地,场景、环境、面临的条件、业主的需求,每个功能性的需求都不一样,很复杂,需要系统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设计师本身的素养。

主持人:蒋维乐老师来自大学,任何行业需要实践,实践需要理论指导,下面请蒋维乐老师从人才培养,从理论研究方面谈谈我们对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看法。

    蒋维乐:谢谢秘书长。来到深圳设计之都,一到机场就能感受到深圳设计的温度,这两天过来之后也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跟老朋友相聚。在跟新朋友认识知识,我感觉到西安交通大学这两年比较有正能量,知名度还是不错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有一位非常好的校长,王数国(谐音)校长,王校长每次谈大学育人的时候主要谈几个方面,首先是谈到今天这个时代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信息时代,结合今天讨论的所有问题,AI也好,以前的物联网,大数据都是信息时代,同时校长也谈了家国情怀,也谈了大学要主动融入社会,在这个时代下谈家国情怀,从昨天到今天,对于AI人工智能领域,我们要做什么,包括昨天认识的新朋友,比如唐老师刚刚说的BIM,做的都是自主研发,自主研发要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上,就不会被抢夺走,这是家国情怀。

    今天说到的MG也好,SD也好,我们也是教育学生们进行其他方面的尝试,在2022年进行了大的学科门类,作为一级学科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提出了一个概念,将设计放大了,设计变成了大设计,大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跟各行各业进行交叉,我们学校在十四五规划的时候将大设计列入西安交通大学列入十四五规划当中,同时我想说,今天的人工智能,AI并不是新的概念,它已经提出的很多年,这个概念除了今年GPT火之前,做研发企业之前都痛苦,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同时AI有能力,AI深入学习,会造成伦理上的争论,今天也要辩论的看。今天数字化信息情况下,无论是物联网,大数据,包括两年前那么火的元宇宙概念,做这个就是偏向于要做理论式的智能交互,最近欧盟提出WEB4.0,这是AI往后走非常重要的一步。回到家装行业,他都是图片,一个空间并不是视觉看到的这个面,转到另一面,生成跟之前是否是一个风格?它要是完整的,成体系化的。不可否认,AI做了1到9的工作,但是核心的工作是0到1,9到10也很重要,真正落地的一部分是匠人精神,工匠精神。

    回到大学,实际也是宇宙的概念,我们放大思维不受约束,提出了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探索。大学是允许试错的,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很难建立起完整的教学体系和课程培养方案。今年把本科的培养模式进行了调配,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储备做AI专业的教育,我们只能将设计的课程进行比例的放大,设计的课程把模块的出现,里面的内容就可以填跟智能相联系。

    最后回到人才培养,育人是很重要的工作,我们既要做科研,去尝试,去探索宇宙大的奥秘,尝试AI带给人们无限的创造性,同时也要秉承匠人精神,也要看到我们这个行业一步一步走去落地的过程。这是我粗浅的见解,谢谢。

    主持人:深圳技术大学易沙老师,我想今天的主题是未来,我特别想知道,高校的学生是怎么看待数字化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从高校教学中来说,在智能化的时代,教学内容的改革有什么思考和实践?

    易沙:深圳技术大学是深圳本土的大学,有时候别人听到技术大学是,我们是深圳市政府提倡我们要有一些工匠精神。关于高校的学生是什么样的状态?我想到一个有趣的事情,上个学期期末,我们请了一个企业导师评图,一个同学讲了设计理念,我个人听上去比较全面,总感觉有一点点……,企业导师就问,你这个是不是GPT写的?同学说是的,我们要求同学写的要标注出来。我坐在那就在想,差距在哪?他的设计说明感觉有一点点僵硬,就像一个外国人讲中文的感觉,新事物出来同学们肯定会用,使用过程中给高校工作者带来挑战,怎么引导同学,同学是设计的未来,高校怎么样拥抱未来这样的学科,这也是我自己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在设计院很多年然后去到学校,对于我来讲也一直想,室内设计这个学科会是什么样的发展,在经历了很长时间之后,回过头看是什么样的总结经验传递给新的一代设计师们。我们碰巧处在这个结点上,我们之前在体验经济,服务经济,现在我们拥有了AI,对学科的设置带来了挑战。

    建筑学院以前在理工科,欧洲是艺术学院,在艺术学院我个人感觉设计跟各个门类的交流非常多,在欧美会上材料科和时装科,我想我们的设计学科应该放在艺术学院?回到AI时代,我们在建筑大学已经被诸多理工科保卫了,我突然发现我们处在学科龙头的阶段,就是设计现在思考的问题,除了从人文的角度,他一定需要面对科技,这样的角度我觉得是以后学科的思考的重点。所以现在会推进在学校有交叉的学科,也有交叉的学院,就是大数据,有创意一起来上课,我感觉成果慢慢会有一些展现。

    最后在学校的教育这一块,我们一直在思考针对AI内容,刚刚李蓓总讲了一句话很深刻,我们没有必要对一件新的事物采用拒绝的态度,我们要学会跟他相处。因为人工智能也在学习,作为人类也在学习,这样相互之间互相的学习和交流,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基于这个理念,在学科上,目前的计划在探讨AI能够做什么,它不能做什么,它能帮我们做什么。

    回归到设计这一块,我现在更多的倾向于跟同学们的交流,放在创造力的交流,放在同学要学会表达人类情感上的交流,我觉得这一块是AIGC可能缺乏的,但是基于这一块,我们讲到1到10,我们要做哪一块,是做1到5吗?在创意上,在概念上,对未来设计培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点,这一块需要人类来主导,这也是我们对于未来的同学,未来的设计,未来的方向我所期待的。我来之前还跟同学交流了,有时候在课堂上同学用了要标出来,同学对于AI的态度是什么?同学告诉我,AI帮我省掉了60%的工作,这个也是让我反思,我们的设计教育要关注从本源上,对设计的启发,他们对于设计的了解,对设计大师的语言的了解,这些需要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培育下一代,或者是未来,怎么样跟我们出现新的技术真正的成为朋友,让设计师提高效率的工具。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青椒云是什么东西?是企业内部服务体系还是面向社会的服务体系?

    史懿:未来的AI时代,顶层是算力和算法,青椒云这样的企业是给所有的需求方提供基于云端算力的服务。我们方向是帮助企业快速的度过前期的建造的过程。对于企业来说,要采购,人才培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类似云端的服务,帮助企业更好的迈过前期的过渡期,是做云端服务的平台。

    主持人:一千零一艺,你们建立了阿拉丁的系统,对高校的教学有什么便捷的合作模式吗?

    唐海玥:我们BIM研发已经八九年的时间了,现在让设计师上手最快是AI的技术,可以快速的生成概念方案,比如说做装饰,做法式或者是新中式,需要文字描述就能生成无数多的可能和方案,前期喜欢手绘的设计师,可以手绘画线稿,之后不需要建模和渲染,直接用AI生成效果图,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时间。后期画施工图也可以了解BIM体系,整个流程都可以进行落地上的探索。再补充一点,刚刚在座的领导和教授分享,还挺有体会,尤其是学校,我原来也在大学当老师,有两点感受,第一点是学生对于软件的表达能力是比较弱的,我经常在业余时间留在学校给学生讲解表达,讲软件,当初花了很多时间,这一块的成本随着AI技术的到来,这个成本已经为零了,或者很低了,有了这样的技术,学生的想法很超前,发散,但是无法把模型做出来,效果图表达出来,就失去了很多竞赛机会,有了AI技术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第三,针对学生或者是设计师来说,我个人认为AI技术不是让我们把大脑萎缩了,减少创造性,我觉得是启发了我们的思考,以前设计师做设计的时候,他的思维会被建模、软件技术进行局限性,我做什么样的效果,什么能落地,怎么可以执行,其实会陷入这个筐中。而现在通过AI可以全部的想象,什么材质,什么颜色的,什么风格的,他有无限的选项,我觉得反而是扩展了我们设计师的思维。

    主持人:刚才听到各位嘉宾的讲述,我现在也忍耐不住想表达我对人工智能,对数字化技术的感悟个看法。前提我要讲,我既不懂数字技术,我是一个纯粹的文科知识结构的人,我作为行业工作者,对数字的发展还是有一定了解,我说的不一定对,我从概念出发,以尝试作为依据思考一些问题,我想把我的思考表达出来,请各位嘉宾以及在座的同仁批评指正。

    人工智能对设计的影响,尤其是未来的影响,我非常赞成李蓓总说的,要回归到本质,设计的本质是什么?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刚刚朱总的一句话,我记的非常深,他说在AI本质上,就是数学,就是概念,这跟我的想法是非常吻合。因为人工智能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核心是智能,前面有一个定语叫做人工,这种智能是我们人赋予它的,人怎么赋予电脑系统的智慧和伦理?我的理解,我最近在学习,我学习的体会是两个,第一个我给电脑设置一套,输入一套算法,这种算法其实就是数学,据我所知现在普遍的人工智能都是使用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系统,这个系统实际上是统计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人工智能表面上它很复杂,从本质上,他没有脱离统计学的范畴,也就是说所谓的算法,根据人的经验和知识,设定一定的逻辑,我们还要教会大量人的知识数据化放到机器里去,我相信人工智能不仅不仅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无法取代人类,永远也无法取代人类,他的算法是我们赋予它的,它的知识体系也是我们赋予它的,它怎么超过人类。我对人还有一种信念,英国的莎士比亚赞扬人类,最后的结论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人的伟大和高贵在于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情感的丰富,这才是最核心的。

    人除了统计、计算能力以外,现在的脑学科证明,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一种独有的生物,根本是计算之外的其他特殊的智能,这个智能包括情感人,这些东西是人工智能很难有的。回到设计的本质,设计是一个联合词组,设和计,设是构想,计是计划筹划。设计本身是达到某种目的构想某种方案,通过技术手段,材料应用,把我们的构想呈现出来实现它,这是我作为文科生从望文生义理解的。

    对于英语,设计的英文,最核心的解释第一是设想,第二个安排,筹划,设计中的计,筹划和安排,可以通过它丰富的知识,技术手段,演算出若干方案来实现你的构想,而构想不是计算,刚才好几位都说了,更多是依靠灵感,这种灵感是思想、观念,是文化、是感情、是精神品质,从这种角度说,设计师大可不必担心我们就被AI代替了。设计对于人工智能的影响有哪些?我想有三种态度,决定三种状态,第一种学习人工智能,关注人工智能,运用人工智能,最后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我们非常高效的工具,不仅仅是工具,也有可能成为我们工作上的伙伴,人工智能和人是有交流的,是互相学习,互相成长的。人工智能可以把我们的想法跟我们通过计划,技术安排去实现,倒过来,人工智能它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海量的知识,他提供的方案是我们没有想到的概念,倒过来会丰富设计师,启迪我们的设计灵感,所以说我们关注人工智能,学习人工智能、运用人工智能,最后人工智能可能会成为设计师的很好的伙伴,不仅仅是工具,共同成长,互相成就,这是最好的状态。

    不好的一种状态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模式技术的进步,我们当它不存在,不关注它,我们用传统的知识干工作,结果是什么呢?毫无疑问你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时代的潮流所抛弃。这是一种比较坏的状态,我个人认为这不是最坏的状态,最坏的状态是把人工智能神话,我们顶礼膜拜人工智能,认为人工智能无所不能,无所不会,那样的结果所浅了他可能会束缚、约束我们的创造力,然后我们成为人工智能的奴仆。说的严重一点,如果我们把基于算法、数据、算力运作的人工智能看作比人还要高贵,还要伟大,从哲学来说,是对人的智能的侮辱,是对人的诋毁。我也运用了GPT,我也提了很多的问题,我有两个感受,第一它无所不知,很多东西是我以往没有学到过的,但是我也发现一个问题,当学界没有定论的东西,他也不可能给我们一个结论,甚至表面上提出这个问题,他也对答如流,实际上是答非所问,对我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有可能相互矛盾。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主持人:由于时间原因,感谢各位嘉宾,请各位嘉宾落座。


关键词: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李艳]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9 手机:135208589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