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强活动 > 百强动态 > 高管动态 >

中天精装张安: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附演讲视频)

来源:中装新网   时间:2018-04-08 13:36:25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3月26日,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装修产业分会2018年第一次会长工作会议上,中装协全装修分会副会长、深圳中天精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安做题为《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的精彩演讲。

张安:如何同时管理1000个工程(上)

张安:如何同时管理1000个工程(下)

4.jpg

深圳中天精装总经理张安

    3月26日,深圳中天精装股份有限公司张安总经理在中装协全装修产业分会会长工作会议上,做了一个即席演讲,题目为《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演讲内容被多家媒体转载,在行业内反响很好。但因文章是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的,存在不少疏漏错误之处。对此,分会深表抱歉。

    为勘正错误,中装协全装修产业分会正式向张总约稿,张总同意将公司内部的交流学习稿对外发表,此次的修订版内容更加丰富生动,重新刊发,以飨读者。

    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

    3 月 26 日,我在常州中装协全装修分会的工作会议上做了一个即席演讲,题目叫做《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可惜没有讲好,有些地方甚至有错误,因此重新写一篇文章,供同事们参考学习。

    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我们公司每年交付 25000 套精装修房子,每套房子的泥水工作量平均下来肯定不超过 80 平方米。已知一对夫妻在目前的组织模式下,一天可以完成 20 平方米的铺贴工作量。现假设,所有夫妻一年 365 天都可以顺利工作,请问我们公司需要多少泥水夫妻?

    计算公式如下:

    25000*80/20/365≈274

    也就是说我们只要 274 对泥水夫妻就可以完成所有泥水施工任务。可是实际上我们公司有多少对泥水夫妻呢?我估计有 2000~3000 对,而且施工过程中还经常缺少泥水工,这说明,我们的产能有可能被浪费了 80~90%!所以我们的施工组织方式一定存在着巨大的改进空间。

    我估计有人看到这里已经跳起来了:怎么可能一年 365 天都连续施工呢?太理想主义了吧!而且,工人又不是机器,难道不需要休息吗?别急,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了,这个算式理论上显然是正确的,它的本质是要求我们将建造过程模拟成制造业那样的流水线,只不过这种流水线上流动的不是产品,而是人。模拟得越像,产能就越高。即便是生产工艺完全不变,也有可能将产能提高 5-10 倍。工人的确需要休息,但是即便是一年有 1/3 的时间在休息,通过后面讲到的“科学管理”方法,将每天的产能提高 1/3 也不是什么难事。总之,我想请大家关注的是理论值与实际值为什么差异这么大,然后想办法去缩小它。

    说实话,第一次想到这个结论的时候,我自己也被吓倒了,于是赶紧去寻求理论上的支持。通过阅读,我发现德鲁克在《21 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写道:“在 20 世纪,管理最重要的、事实上真正独特的贡献是制造业手工工人生产率 50 倍的提高”,这比我前面计算的结果还要高很多。这种巨大的进步并不见得需要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很多时候只需要改变组织方式、提升现有资源利用率就可以达成其中一部分。我们很多人想到创新就以为是要发明全新的技术或者产品,实际上著名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早就说过,组织的创新本身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模式。

    关于阅读

    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下关于读书的问题。我希望中天精装的每一位员工都喜欢读书,热爱读书,哪怕每年读一本也好。读书很有趣也非常有用,可惜太多的人花费大量时间在手机上,平时几乎不读书,就算有也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碎片阅读。碎片阅读时间长了会影响我们的系统思维能力,应该努力地沉浸式地去读一些经典著作,沉浸式阅读最开始肯定很难,但是读多了就不难了,这对于知识体系的形成、系统性思维的锻炼都很有帮助。即便是在网络上进行阅读,我也建议读那些万字长文。为什么要读长文章呢?最简单的理由是:写“口水文章”的人写不出长文章,而且一般来说,严肃的作者写长文章的时候,本来就是准备给那些同样严肃的读者来读的。所以从反向选择的角度来说,长文章的质量普遍意义上更好。

    有些人认为读书没有用,这一点我不同意。本田直之在《杠杆阅读术》里说,读一本书的价值至少是书价的 100 倍甚至更多,我觉得很有道理。一本规范多少钱?十几块钱,常用的建筑装修规范一共几十本,当你读完读懂读透就已经能解决装修现场大多数问题了,这其中的价值不言而喻吧。我认为,我们公司组织模式的形成就和读书有很大的关系,我写这篇文章也是读书的结果。“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这句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多年前读书时偶然所得,这个结论如此铿锵有力但又不是那么显而易见,对此我一直心存疑惑。直到有一次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听课的时候,一位教授在讲课过程中说了同样的一句话,于是我打断了教授的正常讲课,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请教,讨论的结果对我启发很大。

    我认为,“25000*80/20/365≈274”这道算术题正好是“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的有力诠释。我写这篇文章,就是试图说明该怎么做才能逐步靠近这个理想值。

    如何管理 1000 个项目?

    1999 年~2000 年期间,我曾经在中海监理工作了一小段时间。有一次受托接待一个美国的访问团,当时我比较随意地问了一个问题:请问你们在全球同时管理多少个项目?一年的咨询费用是多少钱?对方的回答是:他们大约同时管理 1000 个左右的项目,一年的营收大约 10 亿美金。这个答案让我非常震惊,我想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将来一定有公司会达到这样的规模,我们应该提前研究一下其中的管理问题。事实上,18 年过去了,放眼神州大地,已经不止一家房地产公司同时管理的项目标段数超过了 1000 个,一些大型施工企业的营业额已达数千亿,同时开工项目恐怕早就超过 1000 个了。但是我们要问的是:这些项目真的处于非常高效的运行状态吗?恐怕不见得吧!因此,即便到今天,讨论如何同时管理 1000 个项目的话题仍旧有很大的意义。

    我说的同时管理 1000 个项目,是指直接管理,不是挂靠转包,也不是以包代管。有一个问题很值得研究:为什么建筑行业挂靠转包现象比较普遍?为什么装饰行业到目前为止仍旧极度分散?我的猜想是:建筑行业普遍意义上还没有扎实地掌握多项目管理方法,只好采取挂靠转包或者以包代管的方法扩大规模。而且由于技术相对落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大部分装饰企业的规模经济较小。所谓规模经济,是指扩大生产规模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但是超过一定规模之后,边际效益反而可能出现下降。有些产品(例如软件)一旦生产出来,扩大规模几乎不需要什么成本,但是建筑行业一旦规模扩大,为了保证质量和经济效益,不得不增加额外的管理成本,这样一来,效益反而可能下降了。如何通过技术进步及管理改进去突破规模经济的限制,这对建筑装饰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如何同时管理 1000 个项目这么大的问题,应该从哪里着手开始研究呢?当时我正好读完一个管理方面的研究生课程班,于是就找到国内外的一些专家教授请教,他们建议我尝试多读一些书,例如可以研究:大国是如何治理的?麦当劳那样的跨国公司是怎么治理的?科学管理是怎么回事情?……于是我就开始了一系列的阅读之旅。

    大国治理

    国家治理当然是件很难的事情,大国治理更是难上加难。我们国家历史上曾经尝试过很多种治理方法,例如:周朝的时候采用分封制,将国土划分成若干块,由各诸侯自行治理,这些诸侯国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交纳贡赋。后来礼崩乐坏,这个制度就被淘汰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它崛起的时候是很小的一个国家,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实现了大一统,但是又很快走向灭亡,是历史上最短命的大型王朝。秦帝国尽管灭亡了,但是由它建立的管理制度被后世长期沿用,其中哪些方面值得借鉴呢?

    首先,秦非常重视信息的传递。大家都知道秦很早就统一了文字,本质上就是为了方便信息传递。秦还修建了驿道、驿站,对传递路线及传递方式的管理也特别严格,这些都是为了信息传递的高效准确。实际上到今天为止,信息的高效准确传递还是非常的困难。我们公司长期只做一种产品,就是批量精装修,这种事情我们从 2004 年就开始干了,但是还是会犯错误,许多事情讲了 100 遍,有些人仍旧不知道,或者知道的也是错的。我们必须要注意,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知道的事情别人也知道,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讲过的事情别人一定理解了,千万不要以为别人的理解和自己一定是相同的。更有甚者,有的人出去开会回来什么都不说,这样信息如何传递?管理效果怎么可能好?我们要求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定期召开会议就是为了加强信息传递,提升管理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开发了各种软件,信息传递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得我们有可能在很大范围内实现扁平化管理,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其次,秦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史记》 有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讲的是秦朝开始统一度量衡、统一轨距、统一文字。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统一标准,方便管理。有了统一的标准,对于平时的沟通、生产、运行有巨大的帮助。现代出土的秦朝箭头精度非常高,据说误差达到了 0.02 毫米,一支箭的不同部位由不同工匠制造,但是仍旧可以很好地相互衔接起来,显而易见,这对于大规模制造武器意义非常重大。除了具体的产品生产需要标准化,管理本身的标准化也非常重要。

    最后,秦还是一个小国的时候,就非常重视规章制度的建立,而且推广实施力度极大。大到什么程度呢?负责刻写的人必须保证一个字都不允许错,错一个字就要杀头。负责讲解的人要提前通过考试,考试的时候错一个题目也要杀头。过了这两关之后,将刻写好的制度放在闹市中央,让官员们逐一解读给老百姓听,然后再严格实施。严格到什么程度呢?公子虔因为触犯了新法,鼻子都被割掉了。秦在大大地扩展疆土范围后,仍旧采用相同的治理方法,应该说见效很快,但是也带来很多问题,产生了很严重的后果。其中一个例子就是:陈胜、吴广两位同学在服兵役的路上,因为天气原因无法准时抵达目的地,眼看着要被杀头了,于是他们索性就造反了。为什么无法按时抵达呢?因为秦建立制度的时候还很小,小国范围内天气变化不大,抵达时间比较好预测,国家大了之后就不那么好预测了,路上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而制度制定者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结果就惹来了天大的麻烦。坐办公室的人写制度容易脱离实际,这一点必须注意。时间、地点、任务、环境变了,各种规章制度也要跟着变,否则就会容易出问题。

    秦帝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土崩瓦解,其原因很多,除了前面讲的原因外,短时间内快速扩张、人才严重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人才不足,秦帝国只好启用较多的前朝官员,这些官员在思想上其实并不完全理解和认同秦的做法,因此当帝国局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动荡便扩散到全局,最终导致政权的崩塌。

    秦朝的治理方法到底好不好见仁见智,但是其有效性是不言而喻的,秦国能够以弱胜强到最后一统天下,与其治理方法的先进性有着莫大的关系。后世的各个朝代在批判秦朝的同时,无不模仿其管理方法,甚至完全照抄。刘邦大军攻入咸阳后,其余人忙着抢夺各种金银财宝,唯独萧何抢夺的是秦朝各种典籍,后来的汉朝就是按照这些典籍所记载的方法来进行管理的。


关键词: 张安 标准化 中天精装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