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加坡的启示 寻找中国建筑的定位
   时间:2015-03-23 15:21:41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  中国建筑设计现状是,产量大,质量不够。但比例高,机会多,所以要认清自己的问题。两三百年前,中国还是中心。西方产业革命后迅速发展...

  中国建筑设计现状是,产量大,质量不够。但比例高,机会多,所以要认清自己的问题。两三百年前,中国还是中心。西方产业革命后迅速发展,我们被边缘化。想成为中心,不可避免的就是抄袭。“山寨版”有个问题,当你开始复制别人的东西时,你会放弃自己的东西,而一旦放弃自己的中心思想,你就永远成为不了中心。由边缘变成中心,必须独立思考。

  近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寻求民族形式与现代化的融合,绑在一起就出现了奇怪的建筑形式,变成一种思维定势:要么东方,要么西方,要么传统,要么现代。但设计不是选择题,是论证题。

  2000年后,奥运是一个契机,国际建筑团队的介入,最新的建筑理念引进,中国人开始学习技巧并且讨论建筑,也开始把西方搬过来,填补中国的空白。

  李晓东教授认为,现在许多西方建筑形态还处于雏形时期,但没有探讨社会问题、建筑、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通过探讨这些问题来寻找中国设计师自己的定位,而不再重复中国符号。民族形式和当代没有关系,只能证明对当代的不自信,或者媚俗。”

  中国这么大,什么能代表中国?我们能讲的可以是地域。根据每个城市环境气候的不同而做不同的建筑。不可能有标准,只能探讨在一特定地域中如何做当代的建筑。

  新加坡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给了我们巨大的启示。这个既乏历史传统、又无民族认同的新建岛国,最初试图通过复制西方而建构自身文化特质未果,在反思了失败教训之后,将建筑设计的核心聚焦于,探讨如何针对性地解决新加坡的热带气候问题,围绕遮阳、通风、防潮、造影等问题重点突破、巧做文章,终于创造出一大批迥异于西方现代建筑、具有鲜明新加坡当代认同特质的优秀建筑。

关键词:  
分享到:
[责任编辑:丁艳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装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 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