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设计 > “最设计”系列访谈 > 内容页

“中装杯”导师专访 | 于历战:期待“中装杯”涌现更多有思想的设计作品

来源:中装新网 时间:2022-08-01 14:33:19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于历战.png

【中装新网】于老师您好,请您介绍一下您的从业之路,您为何选择设计学术研究和教学作为自己的职业?

  【于历战】我以前是专门学习艺术设计的,毕业于原来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也就是环境艺术系。无论是在设计领域,还是在教学领域里面,都经过了漫长的磨合期,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对于教育、对于设计的热爱有几个方面:

  一是设计本身是为人们创造更高品质生活、更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能让我们生活得更舒适,品质更高。

  我们做环境艺术的主要是环境品质的创造,环境品质的创造和其他行业还有一些不同,环境往往是人无法脱离的,人在环境里几乎没有选择权,不像产品设计、艺术作品,你不喜欢可以不买可以不拥有。但是我们在环境里边,你无论喜欢不喜欢都无法逃离,因此环境的品质就非常重要了,对于设计师的要求也很高。

  你做出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格调、什么样品质的环境,对以后在这个环境里面的人都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处在这个环境里边人有时候都可能没注意到,就会受到这种环境品质的影响。所以对设计师素养和他这种能力的要求就会很高。

  教育同样是这样。教育是培养人的环节,那么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始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现在社会变化非常快,跟我们上学时候所处的时代完全不同,现在孩子们对于信息的掌握,对于新知识的渴求,和以前相比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也给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挑战。

  作为我个人来说,一直从事教学方面的工作,也深深地体会到这里边的不易。现在年轻人的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他们的素养、素质也越来越高,对于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正是这个行业的魅力所在,所以我一直还乐在其中。

  【中装新网】清华大学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上,有哪些特色和优势?

  【于历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有自己一些独特的地方,我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特色也不一样。

  以前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时期,我们更注重的是实践、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跟清华大学合并以后进入综合性的大学,我们也从一个实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校演变成研究型的专业,尤其从招生的规模、从学生的素质、从学校的教学宗旨来说,都是以研究型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所以我们整个的教学方向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当然学生的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学生更注重设计方法的学习,更注重素养和格局的培养。学生本科毕业仅仅是他学习生涯的一个阶段,更多的学生还要进行研究生的培养,甚至是博士阶段的学习,这样才会走入到社会。

  学生们进入社会的状态和之前也有很大不同。由于整个社会的专业化体系越来越强,学生在学校里的这种实践和真正社会上的实践是不一样的:学生更多地是方法性的学习和概念的掌握,还需要在实践领域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练,才能够适应真正的社会发展。这看似毕业后对于工作的适应性没有以前那么强,但是对现在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视野可能会更好,发展的后劲比以前会好很多。

  我们的教育更国际化,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和国际几乎是无缝衔接的。这也是通过我们的学生本科毕业以后去到国外读研、读硕士读博士,能够看得出来可以跟国外的教学体系进行很好的衔接,学生不会出现不适应的状态,这都是我们教育方法发生改变以后产生的一些积极变化。

  现在无论从教学方法还是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地摸索和改进中:每个学年我们在教学方面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调整,就是为了适应现在快速变化的社会发展的需求。相信这种变化是始终在持续,我们教学的调整也一直在进行。

  【中装新网】清华大学在产学研结合上做了哪些尝试和努力,成果如何?

  【于历战】我们所有的毕业生最终都是要走入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都要从事相关的工作,为社会做出专业的贡献,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就是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提出的重要的要求。

  作为研究型的大学,在教学体系上更侧重于学术的研究,更侧重于格局的培养、视野的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能力培养上,我们二年级以后,尤其在三年级和高年级的这个阶段都会有社会实习,鼓励学生走入实践岗位,在实践中去掌握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

  现在学生的状态跟以前有很大区别。在学生阶段,真正的设计、专业的工作并不像以前那么多、实战性那么强,在学生阶段更多的是参加一些设计竞赛和 srt 的这种教师的工作坊。真正的很实际的工程性的设计,往往要到专业的公司、专业的事务所里面进行的。在学校里学的是设计方法和设计概念,在公司里从事的设计是更实际的操作,那么这两条腿在我们教学里面是在同时进行的,也使我们学生在掌握概念的同时,也了解社会发展的动向,以期到毕业的时候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当然我们在校期间重点培养学生的是他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技能。能力和格局的培养,或者说思维的拓展,是我们在学校这个阶段更看重的。

LEQ_8992a.jpg

  【中装新网】目前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难点是什么?

  【于历战】新的技术、新的社会变化,对于教育提出了挑战。现在知识和各种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 ai 对于设计的介入,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以前要经过长时间艰苦训练的一些技能,现在用计算机很快就完成了,留给设计师更多的是一种思维的拓展和思想的表达。

  如何使学生产生好的思想、好的观念,这实际上是在教学当中更着重培养的。技术性的培养,我们只是提出一些要求,或者是学生知道现在科技发展的一些最新的动向和成就,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掌握,在学习阶段实际上更多的还是思维的训练。

  【中装新网】随着行业的发展,设计软件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更迭,高校如何培养更贴近企业当下发展需要的设计人才?

  【于历战】近年来各种新的技术新的软件、新的技术手段和装备不断地涌现,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被这些新技术所吸引。但对于设计师来说最本质的还是他的思想,是对人的关注、对社会的关注,对于设计本体的一些研究。

  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注重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当然也把一些最新的技术成就融入到教学里面。比如我们开设的课程参数化设计,现在这个课程的名字已经调整成数字设计思维,因为现在的数字技术已经深深地介入到设计里边,并不像曾经的数字技术仅仅是一种设计手段,它现在甚至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内容当中也会有所融入。比如说编程的设计、BIM系统在工程中的使用,在我们的教学里面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这样使学生们至少在上学阶段要了解当前行业方面的动态,使学生在事业和格局上有所拓展。当然具体的技术性的掌握还需要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或者学生自己靠业余时间进行学习。

  我们教学体系里面还没有特别技术性的计算机或者数字性的课程,还都是思维训练方面的内容。

  【中装新网】现在什么样的设计人才最受企业欢迎和渴求?

  【于历战】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每种类型的人才在企业里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欢迎。比如说技能型的人才,企业里需要有很多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去进行方案的实现和方案的配合,当然企业也需要一些思维型的研究型的人才,对方案、对前期工作的拓展,或者企业在更宽领域里的探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需要的。

  那么我们对学生的培养,更多地是希望学生既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技能,同时更看重的是学生本身设计能力的提升和设计素养的提升。审美能力其实是在学校里建立的一个基础,随着他从业阅历的增长,素养会逐渐地加深。学生的格局和视野实际上是我们培养时候的重点。

  【中装新网】作为“中装杯”全国大学生环境设计大赛的导师,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希望得到您的指导?

  【于历战】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仅是提供更好的效果图和设计表达,我们更需要看到有思想、有思考有内容的设计,其实这个最能表达学生的一种设计潜质。它不仅仅是对一些表面问题的解决,我们希望看到学生对于背后更深层内容的思考,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的关注、对于真正生活的关注,然后通过这种关注,用适合的手段表达出来,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中装新网】您对中装杯作品进行评审时最注重哪些方面的考核?

  【于历战】图面设计表达是一个方面,这个主要看他的审美素养、审美能力,当然更注重的是他设计所表达的更深层的思考--对于使用者、对于这个项目本身是不是更适合;对于一些社会问题,对于一些更深层的人与社会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生活关系的理解,实际上是我们更看重的。

  【中装新网】您对中装杯有什么样的期许和建议?

  【于历战】中装杯已经连续举办有一段时间了,我觉得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专业化,而且里边呈现的这种研究性也越来越强。

  我希望“中装杯”像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同时吸纳更多的专业方向。

  【中装新网】您对即将毕业的环境设计专业学生有什么样的建议?

  【于历战】各位同学毕业以后终将走入到社会、走入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学校的毕业并不是学习的终止,进入工作岗位是更进一步地学习。同时也希望同学在各自岗位上要耐得住寂寞,要有定力,持续地去学习去钻研,相信肯定能够取得非常好的成就。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
投稿|推荐|提问
热点推荐
最设计更多>>
最话题更多>>
设计企业档案更多>>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