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PPP项目如何实施?
来源:筑医台 时间:2015-07-09 13:48:39 [报告错误] [收藏] [打印]
PPP模式作为目前政府鼓励和大力提倡的公私合作模式,似乎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办医敞开了一扇大门。公立医院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属于PPP项目中政府方可以拿出来合作的公共事务,PPP模式的核心是并不改变公共事务的公益性,而是通过社会资本参与提升公共事务的效率。
代表模式
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经营并不是新鲜事物,有需求、有利益,就有人参与。过去十几年来,各地在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投资上已经诞生了多种形式,大体来说,有股份制改造、托管(公办民营)等。
股份制
股份制改造的典型案例有2004年实施的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当时的通州市委、市政府对人民医院实施股份制改革,通过公开竞拍,引进江苏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作为医院大股东,还有股份为国有资本和职工持有,分别占30%和25%。10年间,这家医院的建筑面积从4万平方米增加到10余万平方米,床位由不到400张增加到1600余张。控股的国有资产增值率达到132%。
尽管如此,对于这次改制的质疑也从来没有停止。有人认为,“人民医院”顶着“人民”的招牌却属于私人,不能保证公平。股份制和公立医院公益性身份的冲突似乎成为社会资本投资公立医院不可调和的矛盾。
由于股份制改造改变了公立医院的性质,股份制后的医院似乎不能被容于新的公立医院发展规划中。2009年新医改方案颁布,其中要求“政府在每个县(市)重点办好1-2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导致不少地方政府不得不从民营资本手中回购原公立医院的股份,使股份制医院重回公立医院的队伍。
江苏通州人民医院的案例代表了十年前的尝试。此后市场化方向的改制遭到质疑甚至否定,新医改强调政府投入,社会资本一度归于沉寂。
2013年以来,在国家政策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行业后,公立医院改制迎来新的资本热潮。最新落定的一个样本是广东汕尾和中信医疗合作的公立医院股份制改造。合作的方式,是由汕尾市政府和中信医疗共同出资组建一家合资公司,公司资本金以三家医院的净资产评估作价,再由中信医疗按照六成的股权配比投入现金,居控股地位。三家医院的非营利性和事业单位属性保持不变。
托管
公立医院托管也是社会资本参与医院管理的常见模式。托管有多种形式,有托管资产的、有托管管理、有托管运营的。较为彻底的是医院整体托管,目前比较流行的是成立医院管理集团托管多家医院,既可以托管公立医院,也可以托管私立医院。
2013年10月24日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长策智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在京推出的《民营医院蓝皮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报告(2013)》(下称《蓝皮书》)认为,公立医院由社会资本托管(国有民营)是我国公立医院改制一条有效的途径,这对于国有中小型医院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公立医院托管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不涉及公立医院所有权的转移,即投资方不获取医院的产权,仅仅通过委托经营的方式获取医院管理费和供应链管理利润。
托管方式的社会资本代表有凤凰医疗集团,其采用的IOT(投资-运营-移交)医院托管模式已在多家公立医院实施。所谓IOT模式,简单讲就是投资换取运营权。IOT模式不改变医院的所有权和非营利性质。凤凰医疗集团通过对医院进行投资,改善医院的医疗设施和诊疗服务水平,以换取在19-48年的期限内管理和运营医院、收取医院管理费以及为医院供应药品、器械及耗材的权利。
Q&A
股份制改制为什么无法作为本轮公立医院PPP的主流模式?
公立医院的政策可以看出,由于要保障公益性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政府不会允许改变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
从PPP本身的操作来说,通常认为股权合作也是PPP的一种方式。但股权合作的法律基础是公司化运营,而公司必须以营利为目的,所以确实股份制改制和公立医院本身的公益性、事业性存在不相容。
中信医疗在广东汕尾的项目似乎采取一种变通方式,即政府和中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政府将医院资产注入合资公司,中信以现金出资,由合资公司对医院进行投资管理,医院的事业性和公益性保持不变。但由于采取该模式后,医院的所有者变成了合资公司,即社会资本,严格来说,医院不再是公立医院性质,而是社会资本设立的非营利性医院。由于政府对于公立医院数量的要求,这种模式很难在一些公立医院数量不富余的地方开展。
上一篇:海南: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医疗旅游先行区
下一篇:美媒:缺乏完善的医疗市场成中国房地产商追逐的新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