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0

2018年6月12日-14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携手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在深圳福田隆重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颁奖盛典,实现规格升级、品牌升级、规模升级,以赛事、展会、论坛等多种方式,打通业主、设计师、施工方、材料商,打造产业链生态,为企业塑造与推广品牌服务。近年更因为奖项含金量高、参赛作品质量高、大赛奖金高被业内称为“三高”赛事。

届       别:
单位名称:
获奖项目:
设  计  师:

 更多阅读:引领设计新风尚 开启产业新格局——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

 2018年6月14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携手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在深圳福田隆重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颁奖盛典。以下为6月13日2018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现场直播——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2018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共同探讨中国建筑装饰产业的发展之路。

  今天出席论坛的嘉宾有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福田区人民政府的领导,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建筑装饰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设计院院长、行业协会领导、新闻界朋友和其他应邀的嘉宾。让我们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出席嘉宾

  现在,首先请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圣元先生致辞,大家鼓掌欢迎!

高圣元

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 高圣元

  高圣元:尊敬的刘晓一会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再次在福田举行。这次活动,我们还将举行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永久落户福田签约仪式,共同推动建筑装饰行业集聚壮大发展,推动福田打造建筑装饰企业总部基地,这将对福田中心城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我谨代表福田区委区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及设计师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建装行业将成为促进城市化高质量发展的朝阳行业。随着城市化发展的升级,我国建筑装饰行业正在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居住品质的重要行业。2017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近十分之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七届,已成为中国建筑装饰行业设计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赛事。今后,大赛永久落户福田,将借力中心城区优势平台做大做强做优,而这也将为福田中心区高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福田将努力打造建装行业发展的集聚区和总部基地。福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强、势头好,福田也是中国建装产业重镇,拥有规模以上建装企业600余家,占据了全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半壁江山。2017年,福田经济总量实现3820亿元,在全国县(区)排名前列,其中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9.3%,增速9.0%。建装产业是福田区重点扶持的产业,去年以来,我们推出建筑装饰行业“五个一”工程,专门出台《福田区 支持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发展若干政策》,拨发建装行业扶持资金近2亿元,积极为建装行业拓空间、搭平台、揽英才,全力打造福田建筑装饰设计企业总部基地。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为建装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发展的深入推进,将为包括建装行业在内的所有高端产业带来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大湾区建设将在城市合作、创新发展、对外开放等各方面开辟全新发展境界,希望建装行业立足福田区,借力大湾区建设东风,加快实现再腾飞、再壮大、再发展。

  最后,预祝2018年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和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高圣元区长热情洋溢的致辞。

   接下来,有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刘晓一先生做主题演讲,大家鼓掌欢迎!

刘晓一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 刘晓一

  刘晓一: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建筑装饰行业的同仁,新闻媒体的朋友们:

  上午好!

  首先,我谨代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向大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感谢大家不辞辛苦,出席2018年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同时,也向在即将揭晓的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设计师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福田是中国建筑装饰产业的发源地,是装饰企业的福地。福田区汇聚着最密集的建筑装饰总部企业集群,拥有发达的产业链,涌现了奇信股份、美芝股份、建艺集团、亚泰国际、维业股份、深装总集团等一大批建筑装饰行业龙头企业。在2014年度中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中,有47家企业注册地在福田。

  福田的建筑装饰企业之所以如此兴旺,与福田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继2017年实施支持建筑装饰行业发展“五个一”工程之后,今年5月,福田区政府又继续推出了《支持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发展若干措施》。福田区的这些产业政策,不仅是对福田当地建筑装饰企业的扶持,同时也是对整个装饰行业的引导和激励——引导和激励装饰行业依靠创新驱动,提高效率,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在经过30余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国建筑装饰企业普遍面临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等问题的困扰;甚至,一些曾经非常优秀的企业,现在也挣扎在盈亏边缘。建筑装饰行业亟需转型升级,突破瓶颈制约。淡化速度‘执念’,强化效率意识,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是建筑装饰行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破发展瓶颈的现实选择。

  高质量来源于高效率。效率是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企业的成长方式,一是扩大业务规模,二是提高经营效率。尤其是在扩大规模遭遇阻力的时候,效率的提升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效率高低的竞争,是投入产出比的竞争。建筑装饰行业的转型发展,必须以效率为导向,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以较少的生产要素投入,创造出更高质量、更好体验的人居环境,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

  效率提升的关键在于创新。建筑装饰行业的转型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让创新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设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从而减少能耗,减少人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赋予建筑装饰产业更多的技术含量、文化艺术含量,从而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品质、引领新需求、开拓新市场,以此化解资源压力、环保压力,以及全球化红利和人口红利不断下降对装饰行业的不利影响。

  创新的主体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建筑装饰行业的转型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努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的设计师、建造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为了适应建筑装饰行业转型期,对创新人才和技术的巨大需求,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了学术教育委员会,负责协调组织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促进产、学、研的深度协作,为建筑装饰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理论支持和职业教育服务。

  今天,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福田区政府将正式签署中国建筑装饰产业论坛暨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永久落户福田的协议。我会将与福田区政府通力合作,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代表行业发展最高水平的国际性赛事;把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打造成为融合行业智慧、激发创新动力的高效平台。

  最后,希望今天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设计师、专家,以及中装协的所有会员,都能积极参与、支持中装协学术教育委员会的工作,积极参与、支持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积极参与、支持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群策群力,众志成城,为建筑装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刘晓一会长的演讲!

  下面是本次大会的一项重要议程: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永久落户福田签约仪式。

  有请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刘原先生,中共福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伟先生一起上台签约,大家鼓掌欢迎!

LEQ_2891.JPG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刘原与中共福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伟

  再次祝贺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暨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永久落户福田。我们相信,在福田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建筑装饰企业一定会借助产业政策的支持迎来新的发展热潮!

刘源、黄伟

  福田区对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本届大赛增设了两项奖励资金支持!

  黄伟先生请留步。接下来,有请黄伟先生宣读《福田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奖励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和十佳家装设计师的复函》,大家掌声欢迎!

LEQ_2916.JPG

中共福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黄伟

  黄伟

  下面我宣读“福田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奖励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和十佳家装设计师的复函”。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组委会:

  你们关于奖励中国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和十佳家装设计师的函收悉。经研究,我区同意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设立的年度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奖和年度十佳家装设计师将冠名为福田杯。从2018年起对大赛评出的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年度十佳假装设计师给予奖励: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20万元每名,十佳家装设计师10万元每名。每年所需经费300万元由我区承担,建议每年年度获奖者自动成为福田区的建筑装饰设计顾问,此函。

  福田区人民政府,宣读完毕,谢谢大家。

 

  主持人:这可是真金白银的奖励啊!据我所知,2018中国十佳家装设计师的决赛将在旁边的菊花厅进行中,到底谁能当选2018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谁能在十佳家装设计师的决赛中胜出,结果将在14日晚上的颁奖典礼揭晓答案,敬请期待!

  由于福田区领导还有其他重要政务活动参加,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送福田区领导,再次感谢福田区领导出席论坛活动。

  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的嘉宾演讲。

  首先有请深圳市亚泰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忠先生上台,他的演讲主题是《设计与产业发展》,掌声欢迎!

  

[page]

  郑忠:《设计与产业发展》

  郑 忠

郑 忠

  郑忠先生担任亚泰国际(002811)董事长,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CCD(Cheng Chung Design)的创始人、设计总监。郑忠先生被誉为“资本圈第一时尚先生”,以“东意西境”的设计理念享誉国际酒店室内设计领域。郑忠先生带领的CCD,其专案作品迄今已获得41项顶级国际大奖。

  2013年,他创立的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在美国专业权威室内设计媒体《INTERIOR DESIGN》杂志公佈的2012年度HOSPITALITY DESIGN GIANTS 100 (全球酒店设计公司100大) 排行榜中名列第三,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前十名的亚洲公司。此外,他带领CCD将室内设计界最高荣誉——“Gold Key Awards(金钥匙奖)”最佳酒店设计奖项收入囊中,成为首位囊括全系列酒店设计大奖的华人设计公司。


  以下是演讲全文~

  郑忠先生:

  今天我们演讲的题目是《设计与产业的发展》,第一次在深圳说这么大的议题。可能说这个议题的同时说一下我们公司过往的案例,会比较容易了解产业发展的方向。今天跟我同台的是我们CCD的副总裁庄瑞安先生。

郑 忠

  亚泰国际董事长、香港郑中设计事务所CCD创始人郑忠先生

  设计与产业的发展关系,是一种内外的关系。设计是无形创新的原动力,产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把两个词汇放在一起,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成为产业是今天探讨的主要内容。

  设计是不计量的创意过程,是创造价值,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现场

  现场

  庄瑞安先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街道上可以看到很多小吃都是百年老店,但是因为没有设计,没有包装的关系,它们就慢慢被一些以前没听过,但是包装非常精彩的商家淘汰了。

  最近Apple专门开设了一个新职位:CDO (Chief Design Officer) 就是——首席设计官。这跟我们经常听到首席设计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职位,由此可见设计这个专业上已经开始需要一个更高的职位来管理设计,我们也可以借此看到设计和产业发展是多么的密切、多么的重要。

香港郑中室内设计事务所CCD副总裁、设计总监庄瑞安先生

  香港郑中室内设计事务所CCD副总裁、设计总监庄瑞安先生

  郑忠先生:

  设计与产业的辨证关系、发展关系,可以从下面的设计个案中体现出来。

  首先体现设计的其中一个环节,就是东方之道的文化自信与创新,CCD一直在弘扬“文化自信”,“走出去”。CCD目前已经在洛杉矶、法兰克福、缅甸、曼谷、印度、中东等地方以设计引领“走出去”。

  东方新美学是根据亚洲文化,融合国际风潮,让世界品位东方。

  下面有几个以往很少分享的个案,首先大家看到的是北京前门文华东方酒店

北京前门文华东方酒店

  这是一个特别的项目,是由老北京四合院改造的一个酒店,毗邻天安门的核心地段,距离升旗仪式位置步行约十分钟的路程,是文华东方集团的新建酒店之一。有趣的是,文华东方集团从一百多栋旧的四合院中,逐步收回,一期改造42栋,每一栋都有一把钥匙,里面修复为原来的旧建筑,再用文化来注入一些新的理念。

  文华东方集团创造这个项目的同时,也希望结合西方的文化来跟四合院进行组合。每一栋都有专属的一把钥匙、都相当于单独的一个建筑的时候,因为天花是不能原装封闭的,里面有很多的积淀。我们用了春夏秋冬表达四合院的场景,我们在院子里面看到室内的感觉。

  庄瑞安先生:

  这里可以看到CCD的设计DNA,就是把东方美学用西式的手法恰当的、完美的表现出来。在功能区域的规划上, 我们把四合院里巧妙的划分成生活区、睡眠区、放松区。

  外面是青砖灰瓦,里面是东方的气质。

  用春雨表达北京春天下雨的场景,表达四合院的场景。每一个四合院的设计风格都希望有差异化。我们在设计文华东方的时候,特别强调不能破坏原建筑,所以用了很多东方符号的屏风。

  这个项目比较注重“轻装修、重装饰”的手法。

  郑忠先生:

  夏天炎热的四合院的光影效果,最难处理的是天花、空调,风管、机电不能外露,所以我们用屏风来巧妙的掩饰住背后的回风和出风。

  中央电视台的文华东方大酒店因为一把火的原因,那个品牌就不用了,挂到这个项目上。所以文华东方集团对这个项目也是非常期待的。

  秋天的北方很漂亮。

  庄瑞安先生:

  在这个项目里, 客人抵达后接待台大厅之后,酒店会用人力车的方式把客人载到他的四合院前面,提供非常独特的抵达入住体验。每个四合院都有自己的中庭,中庭的景观也是这项目的亮点。

  郑忠先生:

  另外一个个案是黄山云谷山庄。业主希望我们将原建筑改成一个市场化的精品酒店。

  这个项目本身是一个很好的老建筑,不能大规模动的时候,用园林使得室内和建筑进行配合。

  庄瑞安先生:

  这些设计抛弃了一些繁琐,追求的是简洁、干净的设计手法。

  接待区采取了 “坐式”的接待方式, 让客人感受到尊贵与休闲。

  郑忠先生:

  这项目天花做得很干净,立面上用自然的木纹或者留白的方式,凸显了东方家具气质,用园林和光影融合进室内。

  庄瑞安先生:

  设计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其强调建筑感。设计在整个空间里面的形式都展现了室内建筑的风范。

  郑忠先生:

  这是客房的样板间。建筑比较老,不能大的破坏。

  再分享一些我们的会所,这个项目——深圳企业会所。

  这项目很特别,连建筑、室内、灯光、园林都是我们来完成的,因此我们也很喜欢这种小的合院空间的味道——以留白为主,以砖和自然的木进行组合。

  庄瑞安先生:

  各位看来这些图片后,很难想象这个像合院的空间是在写字楼里面做出来的吧?这项目主要是强调设计细节,包括砖的拼法,还有柱子的基座,金属的线条。细节的表达. 这张图上,还可以看到右上角的围墙边有一个独特的90°砖墙的堆叠手法。

  郑忠先生:

  这个项目也不想做特别传统的中式,所以用京都日式的手法来表达整个空间,特别干净。还是以留白为主,创造更干净的体验。

  以“去中式”、“去繁琐”、“以少则多”的手法来表达。

  庄瑞安先生:

  所以整个项目的图片看下来, 这环境很难被想象是在写字楼里面,在里面走动, 感觉就像是别墅的感觉。

  郑忠先生:

  特别介绍的是深圳上沙改造的项目,这是一块大的地,政府也很重视。我们也为中洲湾做了一个生活体验馆,由建筑到室内打造的体验中心。

  上沙是深圳一个很传统的旧村,作为新区改造,我们也在当地历史与人文上做了很多的研究, 也因此这项目有了上沙的现代缩影。

  庄瑞安先生:

  这张图片可以看到我们非常注重景观。现在做室内设计不再是单单讲究室内设计,必须连景观一起考量,尤其是客人从室内往外看的观景, 要如何结合室内设计,甚至包括水面的倒影的呈现、灯光与影子的效果, 这些都要整体考量。

  郑忠先生:

  我们希望客人到达体验的时候,看到上沙三年后的品质感,希望在这个小型建筑体验馆里可以感受到日后融入上沙文化的品质。

  庄瑞安先生:

  这里, 我们把楼梯也当成艺术品来呈现,扶手的线条就像渔网撒出去的线条。在艺术品方面, 我们也是追求原创,从设计的故事里寻找灵感, 来精心设计每一件大型艺术品。

  整体项目分割成了很多空间,但是用很多穿透的方式做分割:像是玻璃、木层架……所以在空间上达到了分割效果,但是在视觉上又不会显得太堵。

  郑忠先生:

  CCD是全球超高层协会里唯一的室内设计公司,也是中国的品牌骄傲。所以在中国超高层地标建筑里面10栋有7栋是我们公司做室内设计。我们也为此,为超高层的设计,为不同的高度建筑做一些设计的典范。

  这个画面可以看出,基本上全中国每个城市的地标我们都有设计,比如说北京最高的酒店,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绿地636武汉最高楼,苏州金鸡湖边的东方之门、海南岛最高楼的瑞吉酒店,成都绿地铂瑞酒店等,都是我们公司和美国的SOM, KPF等大型建筑公司联合设计室内。

  在介绍了这么多超高层后, 接下来介绍一个海拔最低的项目。这个项目的存在, 已经有十几年的影响,它是上海世茂深坑洲际酒店

  庄瑞安先生:

  这个项目是由正负0往下盖80米的建筑物, 在水面底下有水下套房,水下餐厅,预计10月1日项目可以开业。

  郑忠先生:

  这个项目我们赋予了很特别的故事,因为是一个悬崖上的,是一个岩洞里面。我们做概念的时候就用生活方式,表达探险,不同于很正规的生活方式。比如说用了维珍航空老板做旅行中生活方式,他是一个轻松的、探险的成功企业家。

  庄瑞安先生:

  整个故事主题是“地心奇遇”,从到达大堂到水下,到卧室,到特色餐厅,到酒吧,都是用故事来打造设计。这里我们把工业风精致化,并结合了美式的粗犷风格;这张图片可以看到, 火炉在地底下,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在地底下的灯光、温暖程度都不如地上。做这个项目是有一些挑战的,在平面规划, 材料选择, 机电配套等都不是常规项目可以比喻的。

  郑忠先生:

  我们用岩石的不同层来做不同的风格,比如说橙黄色的调子做A户型,蓝调的石头做B户型,红岩做C户型。随着岩石的下沉,不同的风格注入不同的色调。

  庄瑞安先生:

  现在看到的这些图片是C户型,我们用了红洞石来表现,接下来这几张图片是B户型的蓝色调。

  郑忠先生:

武汉绿地636总裁公馆

  这个项目也是我们第一次拿出来,因为前年做的样板间,也是第一次先亮相的项目。我们作为室内设计公司,希望这些照片留到开业之后再亮相。

  这个项目是全球最高的丽思·卡尔顿项目,叫做武汉绿地636总裁公馆

  庄瑞安先生:

  这项目号称居住在云端,中国最高的住宅。各位看到的这些照片是接待区域、布品和样板房。

  设计手法是CCD的设计DNA东意西境,可以看到里面很多的家具,都巧妙的结合了东方美学。

  郑忠先生:

  对比纽约的中央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周边的一些高端住宅,它的卖价在目前中国很高端的了。

  CCD除了酒店之外,也为一些顶端的住宅在打造一些高的品质。还有边上平安国际金融中心的总裁办公室会所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下面的环节是市场新疆域。华人设计全球化发展,是中国综合国力走向强大的表现。所以我们在做国内项目的同时,也“走出去”:美国、德国、缅甸、印度、泰国、菲律宾、中东……CCD品牌已经在全球化。我们服务于大中华的同时,也覆盖美国洛杉矶等全球各地,比如设计的美国洛杉矶环球喜来登酒店。

  庄瑞安先生:

美国洛杉矶环球喜来登酒店

  美国洛杉矶环球喜来登酒店也是全美国喜来登营销最好的一家。这是一个改造项目,两年前开始做改造,今年1月份正式改造完成,目前住房率平均达到99%。

  郑忠先生:

  这个项目在美国是很著名的,好莱坞边上的喜来登酒店由华人来设计,这是一个骄傲。这酒店也成为美国喜来登很好的设计标准。

  庄瑞安先生:

  东意西境的氛围可以在家具、屏风中表现出来的。这张图是总套——可以看到窗外好莱坞的蓝天白云, 自然山谷。

  除了在细节上的追求,我们在材料上也用了一些高光的面板做跳色,把整个喜来登做年轻化。大家印象中的喜来登非常传统、保守,但是在我们的设计中,把它做出了新意、新品牌。

  现在,我们除了在各个国家做一些项目外,也会帮助各大品牌做一些新的品牌。这里面的一些照片,就是我们帮喜来登在设计上做了很大的突破。

  郑忠先生:

  这是我们在洛杉矶另一个地方做的喜来登酒店:圣盖博喜来登酒店

圣盖博喜来登酒店

  庄瑞安先生:

  圣盖博是洛杉矶华人最多的区域,这个项目是一个新建的项目,也是今年1月份的时候开业的。

  艺术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空间如果没有艺术品的搭配,空间就没有那么有活力。

  郑忠先生:

  在美国做项目并不容易,因为美国的很多材料都很缺乏。需要从中国运过去,家居、艺术品等所有的成材都是我们从中国运过去的。

  CCD从被认可成为国际品牌供应商名库成员,到成为主导国际酒店品牌设计新标准的制定者,见证了当代华人设计力量的崛起。

  在深圳中洲万豪酒店项目中,我们也为万豪国际集团制定了一个全球设计标准,所以在设计方面,我们可以帮品牌做出一个新的、恰当的定义。

  庄瑞安先生:

  大家印象中的万豪应该是还停留在金碧辉煌、大红大紫的。各位看了这个项目之后会发现,这个万豪是给人一种家的感觉,是一个非常有生活味的空间。

  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是我们帮洲际打造的一个新的旗舰店。因为三里屯是非常时尚的区域,所以我们希望用精品店的概念打造整体空间。

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

  大堂吧的部分是非常时尚的区域,我们花了很多心思在软装、艺术品上摆设。接待台边的火炉,让客人抵达的时候就有温暖的感觉,尤其是冬天的北京。

  全日餐厅,我们特地找了以前在胡同里常见的中国邮政自行车放在入口,也是想表达以前老北京的生活体验。

北京三里屯通盈中心洲际酒店

  这张图是特色餐厅,是一个西班牙Tapas餐厅。

  郑忠先生:

深圳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

  这个项目是深圳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位于南海翼。作为深圳第一家五星级酒店,这个酒店的“成长史”是一部深圳特区的改革开放史。我们认为只有充分了解这段历史,才能在深圳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南海翼改造时留住最"灵魂"的部分。在改造该项目的时候,蛇口的老领导希望改完以后还是有老的南海酒店当年的情怀,所以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用了一些本来留下的木、石,我们希望结合最新的手法来处理,留下一些影子。

  目前这个项目在深圳很受欢迎,在城市休闲方面、卖价方面,入住率都是很高的。

  庄瑞安先生:

  从深圳中州万豪酒店到蛇口希尔顿南海酒店都可以看到,利用设计包装,可以达到产业增值的效果。

  郑忠先生:

  我们在不同酒店有不同的设计手法,同时也有一些我们固定的DNA,要做到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同时,也体现自己特有的DNA的手法。

  最后是:设计驱动EPC 创新产业发展。

  设计如何带动产业的发展?落地很关键。亚泰国际旗下拥有全球酒店室内设计排名第三的设计品牌CCD,是亚泰国际的灵魂和生命线。亚泰国际就是在CCD左手帮右手的同时,为产业落地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近一年内,CCD陆续拿到了很多国际奖项,离不开亚泰国际。EPC模式成为亚泰国际在中国最成功的项目的落脚点。

  庄瑞安先生:

  EPC设计+施工,这是现在的趋势。很多时候我们辛辛苦苦的加班、熬夜设计了一个非好的项目,但是在施工的实践上、落地上就达不到预期,这个时候EPC就是非常好的解决方式。

  郑忠先生:

  设计师主控效果与品质。

  实现设计与施工真正的无缝对接,国内在高端项目上能用EPC模式的企业屈指可数,而亚泰国际对此早已驾轻就熟。CCD是灵魂,ATG是载体,真正能实现EPC模式的完美落地。这是我们对公司、对日后的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强项。很多世界大牌到中国来做了很多项目,最终却都不敢认,就是因为落地落得不好,施工也落得不好。我们紧紧抓住自己的强项,确保效果和品质。

  我们已经走出了国门,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在提升商品竞争力的目标中,设计已经越来越被提升到企业乃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将设计创新、设计管理融入企业与国家的竞争力、提升软实力、形成整体战略,可以有更多的发展可能性,在制定发展目标时,会有更高更远的整体性、系统性考虑,从而促进整个文化产业提升价值份额与影响力。

  设计也为中国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助力。在我们为国人做设计的同时,也为国际品牌创造一些新的品牌定义,从当时的基本认可到入名库,像W酒店,像丽思卡尔顿,都是难得接受中国人去做设计的。我们做到这一点,是中国设计实力已经走出国门、获得国际大品牌认可的见证。

  庄瑞安先生:

  现在品牌在中国第一个项目都会找CCD设计的,他们觉得中国第一个项目对他们的品牌形象很重要,所以酒店管理公司找我们帮他们做研发、做设计, 做落地。

  郑忠先生:

  所以我们也希望做他们的标杆项目,标杆品牌。

  最后想说,我们的设计品牌也在国际上每年都拿全球顶端国际奖。最近我们在法兰克福、慕尼黑、纽约、巴黎都拿了很多奖项,每年CCD必须完成的是拿到10个以上的国际大奖。

  庄瑞安先生:

  这是国外的一些媒体报道,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暴光。

  郑忠先生:

  其实很简单,中国的设计要得到国际媒体的认可——不单是中国媒体,国际媒体的认可是最关键的。全球最顶端的专业媒体都会不断的播放和发布我们的作品。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郑忠先生的分享!

  下面有请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泽斌先生上台,他将为我们带来《聚焦战略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掌声有请!

 

[page]

  聚焦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6月13日上午,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泽斌以《聚焦战略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享中孚泰聚焦文化工程,探索声学技术高峰的企业实践,为装饰企业在细分市场的实践带有有益的借鉴。

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谭泽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聚焦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这是我们的品牌LOGO,我们的定位是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近20年参与和投资的大剧院全球第一,建国以来中国十大剧院,我们贡献了六座。声学装修与声光电总承包专家,国家剧场标准制定单位。

今天要汇报的内容分为八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我公司,我们的品牌发展取得的成果。

第二是同行比较关心的问题,也就是战略的发展过程中,在聚焦了细分市场,一步一步怎么发展过来的。

第三部分,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第八步的。


 第一部分:关于中孚泰 


我们主要以声光电集成研发技术为核心,向客户提供声、环境工程规划设计,声学装饰、灯光音响配置和声光电继承为一体的建筑声学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文化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旅游建筑、娱乐建筑、商业建筑、交通建筑等领域,包括剧院、音乐厅、学校、会议中心、光电中心、电影院、体育馆等等。

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剧院建设可大致分为五个建设年代,共十四个代表性大剧院,这十四座大剧院,中孚泰团队是其中十二座的主要技术贡献者之一。

第一个是上海大剧院。


第二代是东莞玉兰大剧院、武汉琴台艺术中心、国家大剧院、青岛大剧院,他们的建成对我国剧院建筑功能和技术与国际接轨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


第三代是广州大剧院、甘肃大剧院,大连国际会议中心大剧院。广州大剧院因为建筑艺术、建筑声学的完美结合,与拥有极高投资性价比的甘肃大剧院共同影响了中国建筑近十年。


第四代是哈尔滨大剧院、山东省会大剧院、南京青奥中心大剧院、江苏大剧院。这些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领先的大剧院,将影响中国建筑的未来十年。其中哈尔滨大剧院已经代表中国剧院建设进入国际的领先水平。

现在正在建的是以成都音乐厅、上海音乐学院、茱莉亚音乐学院等音乐厅,这种主要是在音质和文化产业带动功能的核心特征,以音乐厅+教育,加文化产业为建设新模式,成为将对音乐教育产业、音乐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我们同时也是行业三个唯一的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单位之一。

我们聚焦在剧院的创新技术的研发,我们有高含金量的专利达到82项,在声学行业引领行业的发展。我们曾经获得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建立了剧场声光电集成的重点实验室,这填补了国内的空白。2013年成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唯一授予声学装修科学研究院的授牌单位。为业主提供省时、省心、省力、省钱的“四省”服务。

建国以来,中国的十大剧院,我们贡献了6座。


建国以来中国三家声效剧院,我们贡献了2座。


近20年来,60%高端优质大剧院是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建国以来,20座鲁班奖精品大剧院,我们贡献了14座。

近3年我们贡献了4项剧院类詹天佑奖,贡献了5项国家科技示范工程奖,也贡献了22座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




[page]



 第二部分:战略选择 

(一)定位过程。

(1)定位确定:剧院研究专家与领导者。

我们是相对年轻进入这个行业的,在这个行业怎么选择我们的战略?过程中也是经过了深入分析和研究的。第一是聚焦,第二是取舍,第三是专注,第四是分享光环市场。

(2)战略发展四部曲。

精准定位,释放增长的潜力。

一部曲:大剧院的建设专家。

二部曲:大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

三部曲: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

四部曲:剧院专家与领导者:

(3)市场机会在哪里?

当时我们看到一篇文章,报道中有一个数据:建国以来,我国剧院三分之一不能专业演出,还有三分之一的剧院存在着较大的功能缺陷。最后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能满足专业的演出要求。

看到这个数据,我们就很直觉的感受到我们国家需要一个专业的队伍来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这个数据,让我们选择了做这一行。选择了之后有一个问题,上世纪90年代装饰工程行业利润率是非常高的,接近30%的利润。这个时候要放弃它是非常痛苦的。我们当时在放弃的时候,五个高管就离职了三个,因为大家感觉到没有希望。包括我们同行的很多老大哥也觉得这是没有希望的行业。但是今天我们坚持下来,我们走出了一道独特的发展道路。

(4)艰难的选择。

聚焦,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眼前的机会,事实上是痛苦的。我们痛苦了5年,这5年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

(5)聚焦、专注与痛苦、快乐。

1995年到2003年我们只做了一个大剧院,2004到2005年一年做一个,后来到一年做两个,后来到四年做7个,后来是一年30个,一年40个,一年60个,今年可能已经达到80个。

(6)坚定不移的实施三步走战略。

聚焦到有技术含量的小市场,做大品牌,最后做成大企业。

我们在行业内做了一件事情,装声学装修的品牌转化为剧院建设的核心技术。如果我们要成为全国的领导者,在剧院这个建筑行业中,我们必须要是专家、领导者。我们把声学和装修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剧院建设最核心技术的重要专业。也成为了剧院建设的牵头技术总承包单位。

 第三部分:聚焦声学与装饰融合 建立剧院建设专家与领导者品牌 

这里花了十年时间。

为什么要选择开创声学装修工程品类市场?

一个是市场有需求。第二个是存在差异化竞争的战略机会。随着人们对生活、娱乐、工作、听觉环境品质的需求提升,需要更加优质、天然的自然声音,需要更加清晰的听觉传播效果,繁华都市需要更加宁静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是市场这几年存在爆发式的增长,跟我们20年前的预测是相吻合的。当时也没有这样的专业企业,因为当时并没有细分市场。我们从传统的装饰行业分化,开创了声学装饰细分品类市场。

另外我们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声学装饰的实践,我们推动建筑声学由“玄学”到科学的落地。揭开声学的本质,让行业看到它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科学。过去一提到天坛声音的传播,就觉得是很神秘的东西。

1900年,哈佛大学的讲师发表了论文,他阐述了一个“混响时间”的概念,并且把这一概念应用到波士顿音乐厅,开创了建筑声学的新时代。

我们在2013年发表了论文《歌剧院室内装饰与建筑声学的关系》,首次阐述了四个观点:第一是室内装饰设计与建筑声学设计属于歌剧院室内设计的两大重要内容;第二是建筑声学是歌剧院室内设计理论的立足点;第三是歌剧院室内装修是建筑声学的载体;第四是室内装修与建筑设计是矛盾的统一。

这篇论文发表之后,就得到了行业的认同,就开创了这个新的声学装修的新时代。

聚焦在声学装修和建筑领域的融合发力。在大剧院,音乐厅建设最关键的声学领域,代表性的重大地标工程有所作为,我们开拓品类市场,我们已经做到了,业绩已经汇报过了。提到另一方面做大剧院是建设专家与领导这个地位的人应该做的事儿。改革开放30年来,14个代表性剧院我们做了12个。

九十年代还是要讲到剧院装修,所以我们开始学习、实践、研发、工程应用、创新、获得行业的认同。

第三阶段,因为现在的大剧院没有声学装修的概念,就只说大剧院装修。我们在声学装修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剧院建设最为核心的声学装修技术的优势。形成剧院的功能规划,声学设计,声学装修与设备配置、四位一体的剧院建设理论与方法,成为声学装饰的开创者。而且也努力成为我国建筑声学工程领域最为核心的大剧院建设与投资的领导型企业。

第四个阶段是我们在声学装饰有声光电技术集成工程能力的形成。因为我们形成以声学装饰工程技术和声光电继承技术研发为核心,为客户提供系统的服务。这是我们系统集成的工程大致的内容。

第五阶段,是要推动行业的进步。建立中国剧院在国际上的地位。哈尔滨大剧院是我们最经典的案例,这个剧院建设花了五年,获得了全球建筑类应该获得的最高奖项,而且很多奖项的评委都是排在第一的。



[page]



 第四部分:持续强化声学装饰与声光电集成技术创新能力 

一、组织与人才保障,做实我们协会授予的声学装饰设计研究院。

我们是实干,把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国家级“声学装饰研究院”,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实。包括声学设计所、专业舞台工艺设计研究院、灯光音响事业部、系统集成事业部、文化建筑研究所、声学材料所、室内装修设计所、平面设计。

二、建一流的硬件设施

比如说把主要的资金和资源都投入到这个行业,我们正在建两栋楼,一个是剧院的声光电继承工程研究中心和400套人才房,另外是前海的总部大楼。这都是为硬件和大剧院事业服务的。

另外我们是深圳剧场声学集成技术重点工程实验室,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持续投入科研经费,确保完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每年不少于20项。我们实实在在投入的研发成本。

其中一个科研成果案例:是全景声影院标准化,把电影院当成剧院来做。用音乐厅的声学装修技术,取代豪华音响和豪华装修吸引客户的做法,这是基本的定位。包括功能规划、消防、空间高度、结构、放映的标准,座位、排距,疏散要求标准,路口和疏散标准,卫生间、商业空间的设置;工艺品标准,设计节点,工艺标准化,材料的标准化。这些是我们的成果,还包括商业规划也在里面。

这是荷载的要求,这是反映窗口的设计标准,观众视线的设计。银幕的标准,观众厅标准化,包括后墙的处理,吊顶的处理,地面的处理,墙面吸声处理结构的标准化,噪声的处理。机房设计的标准处理,因为机房是噪声源,也关系到投影的效果。座椅、排距、声光电和接电图。材料的标准化,这些是成果。座椅的研究,我们在座椅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包括人力力学,环绕立体声等等都是在这里解决。

另外建剧院大学,建成剧院专家培养的摇篮,对内培养技术专业人才,对外营造剧院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我们感觉效果比较好的是培养的碎片化,每个“周末讲堂”,每个二级部门、项目部,每周都有不少于4个小时的学习,碎片化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

 第五部分:大剧院/音乐厅声学装饰工程案例 

第五部分是分享一个案例。

哈尔滨大剧院

哈尔滨大剧院是全球第一个纯天然木才的观众厅,获得了全球最佳文化类建筑奖,鲁班奖、詹天佑奖、科技示范奖等等。

因为哈尔滨大剧院可圈可点的地方非常多,其中有一点是我感觉对行业有一点点启发意义的,我想详细介绍一下。

这是观众厅是用木质做的,大家都知道观众厅是公共场所,他对建筑消防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木质材料是不能满足防火等级燃烧时间要求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因为客户就是希望在哈尔滨做一个暖色的、木质的剧场。这是个巨大的挑战,牵涉到系统的工程技术是我们国家没有的。最后我们通过四年的研发,第一步是用碳化木,我们国家的技术还是用不了。最后研究了世界上最好的日本的碳化木技术,如果把它雕成这个双曲面的剧场,每平方米的造价大概是3到8万。业主给我们的只有6千,在这个范围内也是一个挑战。最后我们立足于当地产的水曲柳作为原材料,第二个还是用最经典的砼建筑材料。观众厅的表面只有一公分的木材,后面是混凝土,用钢筋连接起来,最后把水曲柳加热,柔了之后,变形之后,双曲面就固定了。这种技术做出来之后,几千平方是不可能同时做完的,单块做起来之后,拼接又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是看不到拼接的缝的,这一点上我们和当地的建材实验室反复研发。最后我们自己也提出了一个观点,干脆是拼上去,现场来抛。哈尔滨大剧院最大的亮点,就像是在木头里面抛的窟窿,整体感特别好。各位建筑师朋友,如果有机会到哈尔滨,欢迎大家到这里看一看,这个项目在工程技术和工艺,以及美学设计方面都是有创新的。

大剧场舞台

小剧场

这是小剧场,一些其他的空间。



[page]



广州大剧院,全球歌剧院排名第6位,中国三佳声效剧院第一名,中国十大剧院。这个剧院值得一提的是他是不对称的观众厅,这在全球只有两个,一个是在美国,第二个就是广州大剧院。声学技术,如果是用不对称的空间来设计,最大的好是做好之后减少回声。如果做到最好的情况下,音质就可以达到非常好。但是风险是如果一旦失败,整个剧场就彻底失败。幸运的是我们通过了马歇尔。戴博士,世界上三大声学专家之一,包括我们国家的声学院士,合作之后非常幸运,做到了全球排第六位,也是中国音质最好的大剧院。我们的音质是超过国家大剧院的。这是一些图片。

声学之美,我们主要是音效一流,混响时间、响度、饱满度、圆润度,早期反射声等等都达到世界顶级的标准。这些都是过程中的照片。在观众厅的两侧雕刻了一些东西,更主要的是解决了一个功能,就是解决了声学的问题。怕声学滑,同时又解决了建筑之美的问题。

工艺之美,当时2007年做的时候,双曲面的放线技术是一个难题,当时也没有BIM技术,我们利用了犀牛软件设计,设计之后放线是很大的难题,最后好在我们公司的创始人是学工程测量的,对它进行网格化。这是过程中的资料。这些坑坑洼洼看起来都很漂亮,但是如果漂亮还能和功能结合起来,就是装饰行业最追求的东西了。建筑师力求在这方面执行得比较好。外界对广州大剧院的评价是非常高的,美誉也是非常多的。

另外是其他的建筑案例,部分大剧院的案例,这是青岛大剧院,全国十大剧院之一。这是甘肃大剧院,因为这个大剧院投资4个亿,评为全国十大剧院,这个项目是很不容易的。这是大连国际会议中心,也是全国十大剧院,每年李克强总理都要到那里做报告的。这是纯金属结构,在金属里面建音乐厅。这是三座省会大剧院。武汉琴台大剧院,都是中国的十大剧院。这是珠海大剧院,深圳的室内建筑师朋友可能都有印象,这是非常漂亮的。这是金砖五国总统听戏的地方,这是上海保利剧院,这个建筑也有值得可提的地方,看起来像木头,实际上是用以前70、80年代做椅子的胶合板做的,都是比较廉价的,经常都可以看得到的普通材料,做出了这样的效果。

青岛大剧院

这是一些小剧院的音乐厅欣赏。国内的音乐厅大部分都被我们垄断了。这是第一个单体规模最大的音乐厅,这是长沙音乐厅,三大音乐厅之一。




[page]



成都音乐厅是值得一提的,也是中孚泰作为行业领导者该做的事情,制约音乐厅发展最大的瓶颈就是投20亿,每年营运还要亏损三千万运营费,这一点就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我们做了行业领导者该做的事儿,就是提出来建了剧院之后,不仅不需要补贴,还要培养一个世界一流的音乐学院;第二是建一个音乐产业园。成都音乐厅就是我们在国家第一个实践的剧院,建一个剧院有三个功能:第一是传统的音乐厅的表演功能;第二个是建了音乐学院,作为教学产业化的功能,作为音乐的实验室。包括他们的技术人才的培养,科研教育的基地,音乐产品生产的工厂,还利用师生来进行管理,降低人员的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了一个很好的东西,就是音乐学院周边都有很多小的作坊式的音乐企业,我们就跟政府建议,做好他们的助手。帮他们规划了一个三平方公里的音乐产业园,这个投资后来得到了很多地方的采纳,包括上海音乐学院也是按照这个来建设的。

这是成都音乐厅,这建起来之后将是世界一流的顶级的音乐厅。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音乐厅的顶部全部是用水晶来做。

另外我们做了很多旧剧院的改造,包括福田区的,这是国家大剧院的戏剧厅的改造。深圳A8大厦的live  house音乐厅,这是中宣部都非常重视的项目。



 第六部分:声学装修与声光电集成技术在泛剧院领域的应用 


包括电影院、教育建筑、多功能厅、体育场馆、会议建筑、旅游建筑、娱乐建筑、产业剧场,以及广电中心。

这是我们做了很多类似的剧院,营造极致的视听环境。我们按照剧院的标准进行建设。万达,体育建筑,报告厅,军事科学院的报告厅,华夏大学的礼堂。深圳第一中学的礼堂。在体育馆方面,体育馆最大的问题是闲置,而我们建的体育馆是把剧场、流行音乐的演绎功能放在里面。最近我们在东莞建了一个篮球馆,建完之后很多演出功能比香港的红馆还要好。现在很多香港的流行音乐歌星的首演都放到东莞。

这是东莞的篮球中心,除了比赛之外,还可以有演出功能。


会议中心,声音更加清晰的国家会议标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住房与建设部的礼堂的改造,这个礼堂原来是苏联援建的礼堂,装修之后,买了700万的音响设备,完了之后我们去一两米之间讲话都听不见。总理一走,建设部长直接就责成他的办公厅,要求更改。他们在网上查到我们,给我们直接下任务,1500万,15天整改好。我们也就是15天50万就整改好了,同时把三分之二的设备拿出来交给他。我们得到了住建部的高度评价。

 第七部分:声环境与噪声治理装饰工程案例 



包括展览馆、博物馆、规划馆、高铁、机场、酒店、综合楼等等。

包括深交所、上海证交所,我们都是主要的贡献者之一。深圳工业展览馆,在市民中心的黄楼。这是我们国家的滕王阁的改造,我们很荣幸得到他们的信任,由我们来做。有一个小剧场,是2900年的剧场,下面有一个博物馆,中国唯一的科博馆。

高铁站,这里最大的问题是回声大,而我们做的装修,声音是非常清晰的,解决了噪音问题。

第八部分:与建筑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成功合作模式 

我们推出了一种帮助设计师成功的业务,我们也汇报一下,希望有机会共同把民族建筑的声环境、噪声和音质做到最好。

现在我们合作投了几十次标,帮助建筑师、室内建筑师,在你们创作的基础上,把我们把声学和光学加进去,技术加进去,没有失手过。每投一次标都全部中标。我们主要是做什么事儿呢?前期为设计师提供了声学的设计,声学材料、灯光、音响、舞台的建议,中期的深化设计和系统集成方面,帮助他们落地。

我们的定位是甘做设计大师的工匠。谢谢大家!



 

[page]

 长租公寓崛起带来装饰行业发展新机遇


image001.jpg

    乐乎城市青年社区创始人 罗意

    大家好,我的分享有点特别,因为我不是装饰行业的从业者,因为我们但凡去参加行业的谈论,无非是三个目的:要么是看看政策导向,要么是理解一下前沿的理念,要么是寻找生意的合作机会。我属于第三类,今天我是想给大家带来关于长租公寓的发展畅想,有可能会给装饰行业带来一些新的契机。并且,乐乎确实也在全国寻找设计和装饰的合作伙伴。这是我今天来分享的两个目的。

    对于长租公寓,各位应该并不陌生。因为从去年5月份国务院推动整个房地产向城市租赁转型之后,住建部包括其他的各大部委,来自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政策落地,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变迁。到十九大的时候,党中央更是提出了租售并举的国策,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觉得整个租赁行业的崛起,不止是一个风口,不止是一个商业契机,而是一个会影响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整个房地产发展的国策。

    首先讲讲租赁行业的发展趋势

    前面几位嘉宾分享的都是装饰行业的老话题,只是在长达十年、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做深做专。但是各位从业者不能忽视整个城市租赁行业发展的历史性机会。因为在第二部分我也会讲到房地产行业现在也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

    让我们看看整个租赁行业,据我所知,整个酒店行业一年的GMV大概是4千亿,但是整个城市的租赁业务在现在已经突破了1万亿,可能到2020年的时候,接近2万亿,到2025年的时候,大概接近3万亿。行业大量研究表明,可能到2030年,整个行业的GMV会到4.7万亿。所以这个过程中有大量的产业上下游的机会出来,不管是我们这样的专业运营商还是一些房地产机构,包括一些国家的平台,乃至各大财团,各层次的金融机构都在广泛拥抱这次历史变革带来的产业契机。

    为什么我们认为整个城市租赁行业会有极大的机会呢?来自于几个方面:

    首先是顶层设计。顶层设计的方向有哪些?

    首先是增加供给,整个行业面临着两次大的风口,一个是在2015年,2015年的城市租赁行业机会来自于纯市场化的先知先觉。在2014年年底,雷军的顺为资本投资小米公寓,小米公寓起源于广州,在2014年冬天引起了VC圈对整个长租公寓领域的关注。在2015年的时候,大部分的头部阵营都拿到了当时的早期投资。乐乎也是2015年8月份拿到了天使轮的投资。到2016年的时候,整个长租公寓经历了寒冬,因为在过往的长租公寓的运营模式中,大家都是从存量资产中去寻找商用物业,来进行标准化的复制,很像早期的经济型酒店。第二个契机来自于去年,去年5月份国务院会同9部委联合发文,鼓励城市租赁行业大发展。从国家土地的供地模式,包括金融的相应政策上给这个行业有很多的历史松动。大家可能都在想长租公寓发展了好几年,为什么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爆发式的增长呢?因为从土地层面上进行松动,尤其是集体建设用地层面,在12个城市试点是去年7月份的事情,真正到各城市有落地细则是去年年底的事情。比如说据我所知,整个北京市现在有45块小微用地,大概单个项目的建筑面积是10到15万平方米,通过发改委的审批。现在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有大量的小微地块会以专门的租赁用途进入市场。在武汉、南京、成都、广州、深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态,如果大家关注政策走向就会看到前两天深圳也有一个二次房改的说法,有170万套的商品房的供给,其中有6成都是租赁型住房。也就是说整个房地产供给模式是不可逆的,是往存量、往租赁改的。因为我们在广州、深圳都有分、子公司,都是政府带着我们进村去进行整村的改造、提升。我也看到昨天有一个新闻,是富士康的13万名员工针对万科的万村的意见,觉得万科的进村计划扰乱了整个租赁市场。但这也至少说明了整个城市租赁行业是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的。

image003.jpg

    今天早上刷屏的是龙湖和新加坡的政府投资平台成立了10亿美金的租赁型的专项基金。

    整个城市租赁行业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整个供给量对整个后房地产市场的推动会有非常大的历史契机。当然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专业运营商和在座的各位设计、装饰公司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商业契机。

    盘活存量,各位在过去服务不动产、服务房地产公司的过程中,发现在二线城市有很多的存量资产。尤其是像成都、杭州这样的城市。现在政府推动整个不动产的转型,最早的切入方式是盘活存量。既在盘活存量,也在增加供给。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个城市租赁行业会有勃发。

    北京鼓励办改租,商改租,还有厂改租。盘活存量也是政府推动城市租赁行业发展很重要的手段。

    当然提倡机构化、规模化的经营,原因很简单,只有机构化、只有规模化,行业才能上台阶。而且服务品质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还有背后的一层逻辑,就是只有机构化,政府才能在整个城市租赁行业的过程中,享受到税收的红利。这其实也是为什么从国务院到住建部,乃至各城市都在推这个事情很重要的原因。因为土地财政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各位也能够感觉到整个房地产市场现在的困境。对于地方政府,包括对中央政府来说,城市租赁行业是一个小而分散的,并且可持续的稳定的税源。推专业机构来做这个事情,包括我们也知道排名前一百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有30家,都成立了自己的长租事业部或者是专门的品牌。所以机构化、规模的经营会很快脱颖而出。

    为什么城市租赁发展了好几年还很少有十万间以上的机构?大家拭目以待,两年后会有大量的十万间以上的品牌机构,包括开发机构出来。

    国家不仅从供地模式上调整,而且也从财税政策,包括政策性的贷款。据我所知,国开行现在给到租赁行业的贷款利率大概是2.7,而且对集体建设用地做这个事情,尽管各城市有区别,但是基本上是8成贷款。而且不需要开发企业先把自己的两成用完了再给贷款,而是同步进场。所以这个支持力度是非常非常大的。而且贷款门槛没有想象中那么高,我们合作的好几个机构都拿到了国开行的政策性的贷款,而且是25年期的贷款。

    国家在财税和融资上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我们去年看到建行非常有动力在各个地方跟各个运营企业,或者是参与主体去签战略合作协议。

    我们这种早期机构要拿到流动性贷款是有担保公司的,担保公司针对长租公寓的担保费要便宜不少。所以整个行业现在是全面打工期,做过两三年,品牌看到整个长租公寓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装修装饰企业不应该放弃这个历史性的机会。

    国家从权益层面进行保障,提倡租购同权。尽管租购同权落地起来还有很大的难度,但是这个确实绝对不可逆。再看一下德国、日本、美国的城市,最后不会因为资产是买的还是租的,用这样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划分稀缺的社会资源,而是会把这个东西拉平。在武汉合作的人才公寓,政府甚至有意识的把租的客户权益放到了售的前面。包括他们的补贴,包括未来受教育的机会,或者家庭落户的机会。成都更是提出了以租五年就可以以当下的房价买房子的政策优惠。也就是说从顶层设计来看,整个城市租赁行业发展的决心是不可忽视的。

    北、上、广、深只是冰山的一角,现在整个12个城市,国家租赁型示范城市、试点城市中都有非常大的动作。我前天看到一个政策是山西发展出来了,山西也是有豪言壮语的,三年200万套。我们可能会置疑,是不是真正意义上愿意进入这个行业?因为毕竟这个行业是微利的,甚至很多人都在大呼不挣钱。昨天我去浙江卫视参加一个节目录制,大家也问到了这个问题,说长租公寓不挣钱。其实长租公寓并非不挣钱,如果不挣钱不会有这么多企业前仆后继的进来?如果有阶段性的不挣钱,是因为我们过去用商用物业发展租赁用途,本身逻辑就是价值倒挂的。所以会有阶段性不挣钱的问题。但是顶层设计者把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所以有了广州、深圳大量鼓励城中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宏观举措。理论上来说长租公寓行业长期的价值倒挂是不存在的。但是如果现在不关注、不参与,有可能两三年之后再进来这个领域,就是真正的红海了。

    北京市提出来要发展蓝领公寓,要让城市的服务业人群有居住的地方,而且尺度之大,可落地性之强,甚至规定了宽度、材料,包括消防上怎么过,这样的细则都有规定。

    上海也提出,当然上海出台政策尺度是最小的,我们迟迟在等上海有什么样的政策出台,但是目前没有看到。还是表态了。

    广州,区政府天天要我们进村去收房子。常务副局长、一把手直接抓这个事情。而且消防、公安、财税等几个部门都跟着我们去广州的老祠堂里面做路演。所以说其实政府的决心是看得见的。

    深圳可能是老的政策,前几天推出了二次房改的提法,深圳又一次走到了全国的前列。

    所以我们认为其实这个行业未来的产业契机真的是非常大的,就不要讲武汉了,武汉去年充当了急先锋,去年3月份在全国成立了专门的局,叫招才局,就是招引人才的局。相应的人才政策也赶上了第一波机会,我们在武汉做了600多间的人才公寓,现在也是上中央电视台,在全国进行传播。

    南京的尺度也大很,成都更不要讲了。成都在过去几年开发的过程中,20%的商用物业的刚性配比,导致成都有大量的闲置的商用物业。我们进成都大概4个月时间,现在有11个项目,而且本来我们在三年规划中成都今年是3千多间的目标,现在全面上调到1万间。

    在杭州的机会也很大,昨天也出政策了,而且政府用别墅来做蓝领公寓。尽管大家觉得这个事情可能有点过了,但是确实看到整个大的机会。我们行业有一个普遍的共识,觉得今天租赁市场的热度,很像1994年房改前夕的状态,就是所有人都在拥抱这个机会,所以我觉得我们装修装饰的从业者,应该去关注这些机会。万科在这个事情上下的手笔也很大,他们三四年前就成立了一个品牌,在深圳本地又成立了万村,通过进村去收租赁型资产。在我看来,万科是真正在拥抱这一次历史性的变化的,相信万科这家公司也做了大量的产业研究和分析,究竟在租赁的事情中,作为房地产企业,尤其是具有高周转基因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究竟应该怎样投入?

    碧桂园在建租赁性城市,据说单体项目突破50万套。也就是说这个对整个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冲击是可以预见的。

    我们认为整个长租公寓领域,尽管现在看到有很多的机构进来,很多外界也认为这个行业是不是过火?或者是过热?其实我认为不是。这个行业是真正有需求的,各位想一想,我们如果要租房的话,真正有那样的产品是在为我们准备吗?


[page]

    因为我是从去年11月份从北京全家搬到广州,我看了很多房子之后是很失望的。因为房东一旦决定把这套房子用于租赁的时候,就不会真正用心在产品上。他不会做设计,也不会真正配好的家具、家电。他们都是拼拼凑凑,把不同的家具放在一起,这个事情谁能做?就是这些长租公寓行业的从业者,这些机构,会站在客户的角度去思考产品,去打磨服务,做真正的社群和信息化的建设。所以我们认为整个长租公寓的核心会带来整个市场体验的变化。我们以前也讲,别看我们白天在城市的各种场合如何挥洒青春,激扬文字,实际上我们回到住处的时候,都很有可能很不堪。

    所以我们认为整个长租公寓,大家都觉得他有泡沫,但是我觉得是重大的历史机遇。不要人云亦云,要参与到行业当中去了解真正的情况。

    金融,这些都是老数据了,行业数据是每天都在被刷新的,包括融资额,关于未来金融的布局,包括大家的估值,这个行业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而且我相信每个城市的落地细则到今年3季度的时候,都会见分晓。

    各行各业都在参与的情况下,作为装修装饰的从业者,从业机构,在轰炸机不景气的情况下,应该关注长租公寓领域,尽管今天很LOW,可能没有那么高毛利,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各行各业都在逐步走过高毛利的时代。我们还是要拥抱,如果不拥抱,可能会带来我们对历史机会的错失。

    乐乎城市青年社区,为什么要在这里分享?我们也是行业的服务机构,我是200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之后当了二房东,整整六七年都在做二房东的生意,城中村、地下室等等都干过。到2013年9月,完全是因为租赁市场太好了,当时在北京有一句话,叫做:没有租不出去的房子,只有租不出去的价格。

    所以我们2013年9月在亚运村做了第一个所谓的白领公寓,没有这么多政策的加持,没有这么多资金的助推。只是因为对这个行业的感觉,觉得租赁人群的生活太苦了,因为产品不行,服务不行,谈不上服务,没有把租客当成客户。租客在北京就是二等公民,整个交易流程及其的不透明,黑中介,房东各种的颐指气使,我们就想有没有可能通过标准化的方式,通过机构化的方式,通过连锁化的方式把这个产业进行升级?

    那个时候第一个项目大概是2400平米,76间房,当时投了410万装修,每间房是4.17万。可能也是行业里面比较早的从业者,那个时候我们就是二房东,包租模式。也就是现在很多数得出来的品牌的模式,把房子租下来,装修完再租出去。但是确实对零起点的创业团队来说,这样的包租模式还是很重。我们到2014年做完亚运村项目,很快实现了满租,将近租价4400多,就去寻找风投的关注,但是风投不愿意投我们。他觉得这个模式特别传统,而且很重。风投给你投几千万,可能很快就没了。

    我们就做了第二个项目,因为没人投,我们就自己干。第二个项目投了1700万,可能在今天看来,在行业里面什么都不算。但是对零起点的创业者来说,那是很重的模式。所以我们到2015年8月拿到天使投资的时候是非常果断的做了轻资产的转型,我们成了行业的代言商。理解起来就很像酒店管理公司,比如说铂涛、华助住酒店管理公司。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不在项目层面做投入,而是去给项目的投资方输出我们的行业研判能力、设计能力、工程管理能力、运营能力、社区能力及信息化能力。所以我们成了行业在今天看来很有识别性的一家公司,就是我们是轻资产运营服务的第一品牌,我们大概现在在全国有80个项目,从去年11月份走向全国,在10个城市开展业务,现在每个月大概增加10个项目。

    当然我们都不是投资者,我们背后有6只私募基金跟着我们在全国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房地产机构和一些园区运营商,包括政府平台寻求我们的运营支持。比如说现在在武汉在做一个120万平米的大型的租赁项目的咨询业务。所以我们把自己定位为轻资产托管运营品牌,我们刚刚做完B轮过亿元的融资,也是几家顶级机构。

    我们和其他的长租公寓有一些区别,我们从一开始就是合作的思路,因为仅靠我们一家机构,比如说我是万科,可能有很多的政府资源,可能有很多的专业能力,有人才资源,但是我们认为整个行业赛道足够宽和深的情况下,靠一家或者是几家机构的资源是不够的,我们是要建构一个驱动全行业的能力。就好象今天我们找装修合作方,设计合作方一样,因为我们要把这些机构绑在我们身上,我们可能才会把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包括有大量的基金跟着我们跑,现在每一年投出去的项目,去年可能是20亿,今年可能是五六十亿。

    我们有什么优势?

    有金融优势,当然这不是我们的,但是我们整合进来的。因为我们以运营能力为依托,很多金融机构都愿意跟着我们跑,在全国收这样的资产。甚至土地的投资机会,开发机会。

    运营服务优势,这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因为我们做了3万间房之后,分布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项目上,所以我们有全套的SOP的流程,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固化下来。包括精细化的收益管理的模型,获得了很多甲方的认可。昨天是有三个项目开业,就是和北京昌平区政府合作的,我们获得了政府平台机构的认可,他们整个集团的诉求是资产诉求。但凡不动产都需要运营机构,所以他引入我们这样的运营机构。我们也是在外部整合的设计机构给他们做服务的。外部的工程机构给他们做服务。

    设计优势,比如说近期和清控人居的规划院、设计院建立了战略合作协议,服务我们的股东复星在广州的一个项目。我们的运营能力和信息化能力,是我们自己的。金融能力和设计工程能力是对外寻求合作的。

    乐乎城市青年社区自己的定位是刚需的,主要是用色彩解决问题。因为年轻人喜欢更具有活力的空间。这两个项目,一个是跟昌平区政府成立的,做的人才公寓。另外一个是跟武汉洪山区政府做的人才公寓。这是我们跟总部基地,北京的一个上市公司做的510间的人才公寓,这个是我们跟复地做的高端一点的公寓。这是我们的案例,我们都是轻资产服务商,除了洪山区的人才公寓我们是投资方之外,其他的都是服务方。因为洪山区的人才公寓,当时可能是行业里第一个对社会招标的人才公寓,所以要求投资主体和投标主体必须是一家,而且要求这个投标主体还得具有品牌影响力,所以只能是乐乎自己。这是我们目前80个项目中唯一一个自己投资的项目。

    我们对自己的定位首先是社区运营商,公寓的服务商,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在对行业赋能,而不是自己全套的做,当然我们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也有工程管理团队。全国有40多个人,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对外寻求合作的地方。所以我们把自己的重心放在运营上,因为未来对我们来说,通过轻资产快速获取资产,快速获取客户,未来在这种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中的青年人群,未来的经营是我们的战略中心。因为我们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城市青年的生活流量入口,所以我们花大量的精力在运营上,在软硬件打通上,在获取客户数据上。同时我们是一个行业的赋能者,服务商,现在百万大军下江南,所有人都挤向了这个行业,但是很多机构其实没有专业能力,他需要我们这样的运营商来交流。所以乐乎总部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来访者。最后还是定义自己是一个行业的驱动者。

image006.jpg

    会给大家带来哪些机遇?

    我对装修装饰行业并不了解,因为我们公司这一块是由另外一位合伙人负责的。但是今天我来讲,就班门弄斧。

    首先我们觉得对装修装饰行业来说,现在受开发商不景气的影响,可能会对装修装饰行业带来一些压力。包括对整个不动产经营环境,我也是有一些了解的。如果是同质化很严重的机构,活下来是很有问题的。包括我们跟清控人居合作的过程中也听他们一些领导讲,其实他们的设计能力是过剩的。我们认为在整个房地产都在向租赁产业靠拢的时候,作为下游产业,也应该了解整个房地产的走势。未来的很多中小开发商肯定是会退出历史舞台的。但是我们国家现在对租赁行业的发展是在去寡头化。十九大讲得很清楚,整个租赁行业要多主体参与,多渠道供给,而且鼓励非房开企业开发租赁项目。从这个角度来说,希望在座的各位从业者要关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宏观走势,租赁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逆的,是必须要拥抱的一个事情。而且租赁这个事情,未来一定是低毛利的、靠量的生意。我们行业在讨论国家很有可能会出台租赁行业的限价政策。目前是没有的,目前是各企业自己各显神通,但是我们认为租赁企业在国家给你带来红利的同时,一定也会规范你。所以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从业者都要面临低毛利的现状。

image002.jpg

    新的机遇在什么地方呢?

    这个行业可能有很多合作机会,项目的机会,战略合作的机会,深度绑定的机会都会出来。

    第二点讲的是智能化家居,一定是租赁型企业考虑得非常多的问题。原因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智能化家居到今天已经有相对成熟、稳定的解决方案。我们近来跟小米智能进行全面的战略合作。他们的产品,无论是稳定性上还是价值竞争力上,对整个智能家居行业会有很大的冲击。第二个方面是如果租赁型的业态下要求我们是低毛利的话,就只能是提人效,就只能智能。我以前对这个东西的认识不深刻,近期我参观了一些高度智能化的空间之后感受很深。有一个兄弟企业在北京望京做了四个5千平米的联合办公空间,他是用多少人实现的管理?2个人管4个空间。整个过程,从你到访的邀约,到整个合同的打印、租约的生成,会议室的预约,包括里面所有的消费全部实现了智能化。他们这两个人是做什么?收拾垃圾,因为有很多共用的会议室,有时候有一些参与者不自觉会留下一些垃圾,为整个社区的体验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这两个人就是搞搞垃圾,搞搞卫生。他们不会关注会不会关门,进来的人有没有认证,不会说我的打印要怎么提供,附加服务怎么提供。这个事情对我的触动是特别大的。

    以前我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国外的we work有那么高的估值,现在我是理解了。尤其是和小米家居沟通的过程中是理解了,确实未来的空间运营商都是高科技企业。所以我们认为智能的东西,一定是所有运营商会关注的东西。今天行业还没有晋升到那个状态,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会很快。

    第三是能力的问题,运营商肯定要用品牌化来提升。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深入?原因很简单,我们这个生意是严重非标的,跟经济型酒店不太一样。每个标的都有它的特殊性,这也是为什么在座的有些设计机构能参与进来的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在不断的致力于做标准化的工作,但是实际上有时候搞起来没有酒店那么容易。所以我们要深入的参与进去,甚至我们为什么乐乎这样的运营机构要自己建基金团队?建融资能力?因为我们发现我们只有深入的参与进去,才会有那么强的话语权。

    绑定就不要讲了,因为对我们这种跑量的公司来说,如果没有长期的战略协议关系,一事一议,一案一议,对我们来说是太大的灾难。因为我们现在每个月的新增项目10个,Q3的时候,每个月会形成20个项目。如果这样的跑量的过程中没有长期的稳定的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那就是会有很多扯皮的事情出来。

    这是我们需求合作伙伴上的方向。

    第四是集成。智能家居马上会进入千家万户,也会深度改造行业。而且智能家居没有那么玄乎。我让小米智能给我做了一个乐乎城市青年社区刚需版的报价,昨天给我的一间房1077元,大概用了10个左右的元器件,实现了一些安全的问题,人体感应的问题,空调自动控制的问题,还有一些灯光自动控制的问题。还有跑水跑电的监测问题,烟雾浓度过高的问题,十个左右的元器件。而且还告诉我们,如果乐乎能跟我们战略合作,所有产品线都铺的话,还可以在政策上给到。也就是说其实智能这个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遥远。包括全域的WIFI覆盖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未来的城市租赁行业的智能化一定会提上日程。

    智能化管理,乐乎现在已经开始在干了,包括今后定价的大数据化。完全会抓取周边房价的交易数据决定动态的定价。今后可能智能化、互联网化,软硬件打通,肯定是所有运营机构会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定制化,这个可能对于一些中高端的品牌,比如说Q3的时候乐乎会推出一个精品商务公寓品牌,可能就需要做一些定制。尤其是现在很多国企机构很也进入这个行业的热情,他们就会提一些更高的要求。可能就需要定制,但是我们不可能不做这个事情。

    模块化,有可能是这个行业能大面积铺量的一个解决方案,遗憾的是现在成本还没降下来。但是很贴近我们可以承受的价格。

    所以整个工厂化的定制家装,有可能也是租赁型企业要寻求的解决方案,因为我们要跑量,真的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扯皮。我们要的是快速稳定的输出能力,而不是一事一议、一案一议的方式。

    所以我们认为未来装修模块化肯定是方向。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罗意先生的分享!

  今天上午请了建筑装饰行业的几位领导,一起分享了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的创新点,发展的思路以及他们的做法。

  时间关系,今天上午的论坛就告一个段落,下午2点,还是在这个会场,将继续举行《建筑工业化与装配式建筑》主题论坛,请各位嘉宾准时出席,谢谢!

 


[page]



    下午的《科技与装饰》主题论坛,由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朱时均主持。

朱时均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秘书长 朱时均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学术与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时均。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今天下午的论坛,今天下午的主题是“科技与装饰”,为什么选择这样的主题?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感觉,我们建筑装饰行业现在确实是遇到了发展瓶颈,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普遍放缓,利润普遍下降。甚至曾经有一些非常非常优秀的企业,如今也挣扎在盈亏的边缘。我们急需要突破瓶颈,需要转型升级。

  转型不是说让大家转行去干别的,转型的本质对装饰企业来说就是要从规模的增长向效益的增长转化,要淡化速度的质量,而要强化效率的意识,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高质量怎么来?首先肯定是依赖于高效率,而效率的提升靠什么?当然是靠创新。创新最核心的要义是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在当下仍然有效,没有失效。科技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我们今天下午有限的时间聚焦在两个热度比较高的词汇上:一是建筑工业化,二是智能化。

  首先有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装饰分院的院长宋兵先生分享。

 

[page]

  《建筑工业化与全装修》

   

image001.jpg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建筑产业化分院副院长 宋兵

    大家下午好。我下午的内容主要是聚焦在保障房的领域,因为我在北京主要做的是保障性住房。现在全国各政府都发了文件,在保障性住房里面要推广装配式建筑。我们做这个研究是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8年了。所以我今天下午主要是汇报关于建筑工业化和全装修的这几年我们的研究成果。

    我的汇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建筑工业化的相关问题;第二是全装修部品集成技术的主要概念和内容;第三是核心问题解决方法和理论基础;第四是模数与模数化网格设计,第五是介绍一些应用案例,最后是介绍一下行业发展。

    先说相关概念。

image002.jpg

    建筑工业化是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建造住宅。第一是标准化,第二是规模化。目前整个北京装配式建筑大概平均贵400块钱到800块钱一平米。第一原因是标准化程度不够,我想深圳可能也遇到了这个问题。现在每个楼盘,比如说90平米,但是每个楼盘都不一样,结构构建上就很难形成标准化。在标准化中有一个例子,比如说汽车行业,有15万辆的数量,一个车型如果是年产能达到15万辆就是盈亏点,低于这个数就亏本,高于这个数就赚钱。建筑也是这个道理。目前我们的成本比较高,原因就是在于标准化程度不够,标准化程度不够带来的问题是没有规模化。所以建筑工业化的核心目标是要两提量减:第一是提高效率,第二是提高品质。以及减少能耗、减少人工。这是深圳这边提的,我觉得提得非常好。

    为什么重点说这个核心目标?因为现在各地在针对建筑工业化或者是装配式建筑中出现的不太好的趋势,就是为了装配而装配,盲目的追求预制率的高,而不考虑安全问题和成本问题。我觉得深圳提的“两提两减”抓住了建筑工业化的本质。

    核心最终的表现形式是建筑生产方式的产品化转型。过去的建筑是建筑师画一个框之后各专业去拆,现在也是按照现浇的方式设计出一个房子,然后由预制构建厂家去拆借,这又是一个错误的方向。我在后面会用一些实例来说明什么是产品化的转型。

    建造模式也由串行向并行转变。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保障性住宅,所以我主要说住宅。住宅过去是先做策划,然后再依次做规划、建筑方案、初设、施工图等,到装修就是最后一道工序了。现在既然都是装配式,都是建筑工业化,是由设计各专业一起来做的,所以实际上是工业设计的概念。现在的并行设计甚至包含了生产企业和总包企业,方案阶段就一起来做这个事情。所以它的生产方式也由分段式的手工作坊向一体化的现代制造业转变。

    具体到工业化的体系,是系统性的构建建筑产品,从设计、生产、安装、运维、直至拆除后再循环,整个全生命周期,这是一个体系。

    装配式建筑在几年前叫做住宅产业现代化或者是建筑工业化,装配式仅仅是建筑工业化的一个具体技术手段,不能代表一个行业。还是叫建筑工业化更准确。

    这部分讲全装修部品集中技术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背景是怎么产生的? 2015年北京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出了一个文,叫做《2015 17、18号文》要求北京市所有的保障性住房全装修、成品交房。目前我正在编写实施细则,文件已经出来5年了,但是实施细则和标准还没有出来。因为我们实践的案例还不够。今年年底之前要写出来。第一是变成一个政府具体操作的文件,其次可能会上升为北京市的地方标准。

image003.jpg

    这里面有三个关健词:

    全装修成品交房。现在的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已经没有毛坯房了,5万平米以上的商品房以及城外的10万平米以上的商品房也不允许毛坯交房。也就是说现在北京的市场,住宅已经没有毛坯房了,这是第一个关健词。

    第二个关健词是责任人,以前买了毛坯房之后,请了装修公司,装修完了之后责任就转到了装修公司。所以有很多楼盘在住户入住以后出现了问题,物业就会推到装修公司。装修公司再推到物业或者推到开发商,北京现在不允许这样了。谁是开发建设单位谁就是第一责任人,不管你找谁来装修,责任人是确定的。

    第三个是全产业链。现在北京也发了很多文件,要求全装修成品交房,原则上所有的房屋建设都要推广EPC,这也是未来我们这个行业要走的路。

    全装修部品集成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新技术条件下的系统秩序。


[page]

    我一直说系统和体系,过去装修不太谈建筑的体系,只说装修自己内部的事。我们现在要把整个建筑的全产业链的体系都纳入进来。标准化当中最重要的是建立建筑通用体系下系统集成的技术规则。具体的方法是运用标准化的手段,提高内装部品的通用率和互换率。

    从这儿开始,我就不再说结构的事儿了,因为结构里面像装配式结构大家也听得比较多,我今天主要是聚焦在建筑工业化当中的全装修成品交房。

    我们这套理论体系的研究其实没有什么高科技,我们在2010年定了一个原则,我们叫做在低技术条件下的系统集成,不盲目的搞高技术。比如说智能化,在我们这套技术体系里面是没有的,我们只是定了一个行业标准,后面会继续说我们是怎么定的。不管你是高技术的产品还是低技术的产品,在我们这个体系下都可以植入,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具体内容是建立空间与部品,部品与部品间统一的边界条件,接口技术和几何尺寸,目标是实现全产业链通用的标准体系。

image004.jpg

    这是我刚才介绍的今年北京市政府发的【2017】8号文,要求城区5万平米以上和郊区10万平米以上必须是采用装配式建筑。不管多高,装配率不得低于50%,预制率在60米以下不得至于40%。

    昨天我评审了一个保障房项目,招拍挂文件里面写了要执行8号文,但是文件里面同时又写了毛坯交房。结果就把我们这些专家给难住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在2017 8号文里面要求装配率不管是多高的建筑都要达到50%,装配率和预制率之间的10%是靠什么凑?要靠全装修,不装修,装配率就达不到50%。所以昨天我们最后写的专家评审意见就是要求他必须全装修,或者找政府再协调,把你的预制率降到15%,这是可以的。

    为什么我们现在预制率达到40%的装配式建筑一定要做全装修?是因为在现场装配式建筑是不允许有剔凿的,所有的管线、开关,必须在设计阶段全部设计好。这个房子交活的时候就全部装好。住户是不允许在现场再剔凿的。因为装配式建筑,尤其是插座的位置,正好是30公分高。如果是预制墙版,正好是结构最薄弱的点,是灌浆套筒的位置,一旦一个电锤进去打坏了,这个楼的安全就会出问题。

    第三部分是理论体系。

    也就是我们是怎么研究这个事情的?我们是低技术条件下的理论体系。把一个标准的北京市的公租房的户型,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设计过程就是把这些功能模块沿顺时针方向组合的过程。

image005.jpg

    这是刚才那个户型的平面图,左边是套型模块,到中间就拆成了单位空间模块,比如说拆成卫生间、厨房,再接着拆成单一空间模块,比如说卫生间里面拆成管井,还有淋浴、马桶、洗手盆、洗衣机四件套。把这些内装部品从空间剥离出来以后形成部品模块,按照它们的不同属性去分类,最后形成了9大部品体系,他们分别是墙、顶、地、门窗、厨房、卫生间、家具,设备、管线。

    现在北京针对保障性住房,从工程的角度来说,目前一部分项目也是按照我这个分类来划分装修界面的。比如说现在的装修界面是从公共管井划分的,一出管井就归装修公司管。包括隔墙,以前归土建,现在都归装修管。然后把9个部品进行了10位编码,这个编码未来可能会融入国家体系。因为中国建筑标准院正在做大体系的编码,我们在等他们,然后把我们的纳入。总共做了320个产品和部品的编码,这是通用标准部品的系列化图谱。

    举个例子:市场出售的马桶有360mm×510mm的,有360mm×540mm的,有390mm×660mm的,也有420mm×750mm的。通过研究这个部品系列化图谱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一般来说一个完全密闭的上厕所的空间大概是需要净空900mm×1.2米,可以容纳1.8米以下的人正常做上厕所的动作。或者是840mm×1.2米,那边的门就没有了,这边是带门的,或者是810mm×1.2米,也没有门。510mm是一个洗手盆。或者是750mm×1.2米,或者是720mm×1.2米,或者是600mm×1.2米。大家看进深的尺寸是不变的,1.2米的空间是绝对不变的,但是两边是可变的,在不同的墙体条件下是可以变的。

    设计是顺时针的过程,把这些模块组合就可以了。这就是标准化输入和多样化输出。

image006.jpg

    这“标准化输入和多样化输出”也不是我说的,深圳的“两提两点”是非常牛的,现在再说一个更牛的。前年岑主任发给我一篇文章,清华大学的建筑鼻祖梁思成先生在1962年就写出了《标准化输入、多样化输出》。

    为什么把这句话单独拿出来说?因为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论点,认为建筑工业化或者是装配式建筑就代表了简单、简陋、不好看。我说这是错的,拿手机来说,比如说苹果手机非常简单,但是大家谁能说它是不好看的东西?我们建筑如果简单就变得不好看,那是设计师的问题,说明你的设计功底不够,总喜欢去贴一些东西,去雕花,去雕龙。你认为这样的东西是好看的,但是现代化的东西、工业化的东西一定是简洁的,但一定是美的。

image007.jpg

    接下来是标准的厨房和卫生间的套型,刚才讲的是功能模块组合成不同的单位空间模块,然后厨卫的模块,包括起居室、卧室的模块组合成套型。最后组合成一个楼,这就是设计的过程。

    刚才把我们研究的过程和设计的过程简单地做了描述。

image008.jpg

    接下来讲模块化系统和系统规则的制定。

    工作目标是实现品质与效率的最优化。这是关键点,如果品质没提高,效率没有优化,成本没有降下来,那这条路就走错了。解决方案是运用标准化的手段建立住宅模块化的标准体系。刚才讲的那些东西就是在说标准体系是怎么建立的,核心内容是统一各模块的边界条件、接口技术和几何尺寸。关键环节是空间与部品,部品与部品的设计尺寸与协调。产业形态是要形成分散化加工、一体化装配的生产方式。

    举个例子,225的轮胎不管在全世界哪里购买的,装上都可以用,但是建筑产品离这个目标还差远了。

    再比如说汽车研发,一辆汽车在几十年前用10亿美金研发一款汽车,但是它的前提是90%的零件和部品都已经是标准化了。在这个基础上去研发,人家还要花那么多钱。我们现在第一是标准化程度不够,第二是研发上花的钱太少。

    核心的问题来了,模数这些年在建筑行业,包括在装修行业都很少提。顶多是建筑行业说一模,比如说开间3.6米,3.3米或者3米。但是到结构部品的模数是什么?装修部品的模数又是什么?大家不提。不提的话大家就装配不上,工业化就搞不了。所以模数的概念是在设计中普遍重复应用的一种基准尺寸,设计尺寸由模数的等差数列组成。设计尺寸又分为功能尺寸、生产尺寸、比例尺寸和关联尺寸。

image009.jpg

    功能尺寸是人体工程学的尺寸,比如说宽度1.2米是怎么得出来的?是模仿一个人体在卫生间中做上厕所的动作,弯到90度腰的时候,1.7米的人需要1.5米的净空。保障性住房因为户型小,完成基本动作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定了1.2米。在厨房里面,两排橱柜之间如果有抽屉,一个人要蹲下来做拉抽屉的动作,净空要达到900,这是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的,必须满足。


[page]

image010.jpg

    所谓生产尺寸,是设计的模数要跟现在所使用的大量的板材的模数相符。右边那张图是一张大芯板,1.2×2.4米,俗称四八尺,也就是4英尺×8英尺。那么问题来了,板材使用的是英制,但是建筑的模数使用的是公制,他们之间怎么协调?所以现在就有问题了,大量的家具厂在板材这一项当中,拿橱柜来说是30%的板子是裁掉扔了,因为没有人控制这个模数。现在怎么控制这个模数?现在在设计橱柜的时候基本上使用30毫米的模数,作为进级单位,所以这里是210、690、300、300,竖向的都是600。

    在日本做橱柜的时候,这个上面板子的尺寸一定是定死的,而下面的板子是调节的,这里可以做成抽屉。而中国人的这个尺寸是定的,因为是踢脚板,比如说8公分,10公分,12公分。而上边的板子是调节的。这是错的,应该大部分板子是定尺,都在30毫米的进级单位上,我们再给保障房做橱柜的时候,基本上都是300×600。通过这样的板材的裁切,可以出材率达到95%以上,提高了20%的出材率。这叫做生产尺寸。

image011.jpg

    美学尺寸,我就不多说了。300mm×600mm的板子也很好看,我们也做了大批量的橱柜,同时很省材。

image012.jpg

    模数尺寸要怎么协调?

    模数尺寸有几个要求,第一是要满足空间与部品尺寸相互协调的要求。刚才讲了空间的模数是100,部品的模数是使用30,30和100之间没有进位关系,怎么办?后面会说。第二是部品模数要独立,有利于分散化制造销售和技术演进。

    拿右边的块举例子,这是一个进身600mm、高度600mm、宽度600mm的模块。它在厨房里可以变成什么?第一,下面如果安4个轮子,可以变成一个推柜。在小型厨房里面可以拉出来。你的菜炒完以后放在柜子上推到客厅里,变成了一个服务型的柜子。第二,可以变成一个洗衣机。第三,可以是冰箱。第四,烤箱……,只要是600的模块,随便放,各厂家去想。我们已经给海尔提了个要求,把这个东西再开发一款新的东西。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不知道,但是你可以想象。这个才是我们刚才讲的低技术集成的魅力所在,不管这款产品是多高的技术,只要符合这个模数,只要一换,整个厨房就更新换代了。这才是一个行业标准。

    最后讲模数。

    目前建筑上使用的模数100毫米,一般情况下是用二模和三模,用M表示。但是建筑空间和部品之间没关系,怎么让它们之间有关系?

    第一个方法是空间尺寸用3M,或者1.5M,部品规格用30、50、150来做设计,他们就形成了算术和几何关系。或者用二模或者一模,当然现在不太赞成一模,因为一模就没有模。请大家注意,这里的建筑模数是指空间净尺寸模数,是装修完成面的尺寸,而不是轴线尺寸,也不是结构完成面的尺寸,这是很关键的。

image013.jpg

image014.jpg

    这是两套模数的算术关系转化成几何关系。左边是3模,因为现在瓷砖、吊顶这一类的都是3M。比如说300×300的吊顶扣板,方的。或者是60×1.2米的,但是我们现在基本上都用300×300的。还有瓷砖,300×600,300×450,所以用3M来做室内净空设计的时候,市面上大部分装修材料我们都可以直接采购,不需要单独加工。

    为什么要用2M? 是因为现在的整体卫浴,他们采用的是2M,所以要给他们留一个空间,当你采用整体卫浴的时候建议用2M来做室内净空的设计。

image015.jpg

    这是前年给中装协编的《住宅卫生间建筑装修一体化技术规程》,其中《标准卫生间平面尺寸示例》都有。

    举个例子,这是北京的一个公租房,这边是厨房,那边是卫生间。如果轴线是整模数,室内净空也要求是整模数,肯定就会出问题。因为装修做法肯定不是整模数,包括墙厚也不一定是整模数,比如说300的墙,除以2就变成了150,怎么办?实际上房间内是分模数区和非模数区的。我们现在要求厨房和卫生间在装修当中,由于它的占比是最大的,它需要裁切的材料是最多的,这两个空间一定要保证是整模的。居室范围内,比如说卧室、客厅,一般情况下用木地板,这种情况下可以裁切。因为现在人工的费用太高了,争取在现场贴瓷砖一刀都不要切。前提就是室内设计师要对前面的方案,对建筑师产生影响,要让他按照这套东西来做。这个话说得轻巧,装饰在建筑行业里都属于下游,影响力不够。我们现在好一点的是一体化的做,我接一个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设计,我是连装修设计一起做的。当然我们内部在这方面也打架,因为多年形成的习惯,室内设计师是消化建筑师给他一个不管什么样的空间。现在我们正在逐渐改变,大家并行设计,一起工作。

    这是用30的网格和3毫米的网格在分别设计橱柜和水龙头。我在几年前去欧洲访问,看到奥地利有一个水泥制品厂的普通工人,手上拿了一个本,就是方格本,一个格就是5毫米。也就是说他们工业化设计的思想是深入骨髓的,连一个普通工人拿的本都是带格的,随时可以在网格上做设计、画画。

image016.jpg

    这是用2M进级进行网格定位,进行空间的设计。

    这也是一个关键点,也就是我刚才介绍的装修设计规程中定的马桶,单独拿出来说。马桶有很多尺寸,最重要的是a,这个a是下水距墙面的尺寸,中国大概有五六个尺寸,300、400、450、500、550、600,为什么?是因为中国的陶瓷行业太发达,是全世界的加工企业。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尺寸?是因为我们采用了全世界的标准。但是非常奇怪的是中国自己没有定一个标准,这件事情我自己是有切身经历的,30多年前我的房子第一次做装修的时候,买了一个马桶,那时候自己年轻,自己扛到楼上。发现一个问题,差了10公分,买错了。那时候厂家服务也不好,不给退货。用了一个限位器,把马桶和下水口就连过去了。本来是直接下去的,多了两个直角,这是我自己惨痛的教训。现在我们就给他定了,至少我们现在自己设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全部是300。但是这个300是到装修完成面的300,如果你是贴砖,1公分的砖、1公分的砂浆再加1公分的防水层,就是330,而不是300。如果你标300又要死了,因为现在的楼板都是预制楼盘,这个孔是在厂里预留好的,这个尺寸如果没有下好,到了现场是没办法做的。那么楼板就要出问题。

    标注尺寸要怎么标?

    右边有abcd四个尺寸,a是墙体厚度,比如说墙是200,那么就是一半。b是施工误差,这个尺寸一般在施工图里面是不标的,我们认为理论上施工没有误差,但是不可能!施工是一定有误差的,因为现在规范上要求是1%,也就是说3米的墙允许有3公分的误差,非常可怕!如果那边再给你留3公分,怎么办?所以我们现在在做设计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请总包过来,跟他聊,说您老人家能给我留多少误差?我把这个b标上。如果这个总包说“哎呀,这事儿说不好啊”,我们会给甲方建议,这个总包不要了,换一家。换一个能说的。说100也没有关系,说完以后这个尺寸标完了,装修来处理。我要保证我的这个M,也就是净空尺寸。c是管线预留空间,如果是做管线分离,3公分,一般2.5就够了。最后是d,安装截面技术尺寸。所以加起来是a+b+c+d。我们现在施工图就是这么画的。

image021.jpg

    这是网格逐渐的精细化,跟电视的原理是一样的,是点状的。

    北京保障房还有一个优良部品库,一般保障房要在这里面选择材料。我们有名称、材料、性能指标、边界条件、规格尺寸和使用年限。目前我们在画图时,因为相对来说厨房和卫生间的标准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已经可以做到模块化的设计。万科也在做这一部分,有一个很著名的美女建筑师叫逯薇,当时我跟她讨论过一次,当时讨论300的模和150的模,她现在也在推150的模。关于150的模数我再补充一个,贝聿铭先生设计的北京那个中银总部,在西单路口,据说里面所有的砖是用150×300的,所有的缝都是对齐的。


[page]

image022.jpg

    2013年我们给北京公租房做了4个样板间,这4个样板间就是我们刚才的理念,并行设计。先从室内把所有的模数控制住,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线条全部是对齐的。这个柜子是210,那边是390,219+390=600,油烟机也是390的,下面的电磁炉也是390的,全部是对上的。

    这个是加入了收纳,上午有一位讲公寓的嘉宾。我现在在编国内第一本《公寓建筑设计标准》,今年准备编出来。这里面专门把收纳做了一个限定,最小要满足0.75个立方。这个是带居室的,特别的简单,但是功能都有。

    左边的厨房是用了300的砖,当时用的是地砖,地是灰,墙是白,吊顶是300的模块,大部分橱柜都是300×600。右边的图比较清楚,所有的灰缝,家居的缝全部是对齐的,大家都是搞装修的,一般来说只有五星级酒店的装修才能做到。但是我们就做到了,而且很便宜,当时我们做到的程度,大家看到所有的东西,一个平米800块钱,这是2013年。目前北京市对保障房的要求就是不得低于一平米1千块钱,这个平米不是净面积,是建筑平米。

    这是厕所,也都是用的300,右边是从底下往上照,吊顶模块,包括风机、派风扇,光源,都是300的模块。

    这是600×2.4米的硅酸钙板。还有中间这个管用的是金属的,300×600的模块,往上一扣就可以了。右边的马桶水箱是4.8升,长度是690,这是当时我们让两家公司帮我们开发的新产品,当时市面上没有690的,当然现在已经满大街都是690了,这是2013年的情况。

image023.jpg

    后来又做了一个实际项目,这个项目已经竣工了。一个是楼的外形特别的规整,但是有一个前提,第一是公租房,第二是东西向,所以没有凹槽。右边是拆板图,结构拆完之后是非常标准的。由于是我们自己第一个装配式建筑的项目,把方案推翻了5次重做……第三次的时候自己有点做不下去了,我们把结构厂的总工请来了,他说你这个不行,应该怎么怎么做。这就是其中的几板。同样的建筑面积的情况下,最后一版跟第一版,外墙的面积减少了41%,这是多可怕的事儿。这是设计带给造价的巨大影响,同样的建筑面积。这里面谁赚钱了?甲方没有赚钱,因为这是政府投资项目,一平米多少钱是定死了的,施工单位赚钱了。这样好不好好? 当然好。利润要放给施工单位,这样他就会去挣阳光下的利润。而且装配式建筑理论上应该是没有变更的。

    第二个技术对策是公共管井部分。原来结构是这里拐弯,我们现在是拉直,反而这是省钱了。更重要的是在装配里面,尤其是内装,这部分是刚性模块,这部分是场外加工的,这个方向和这个方向一定要有柔性的模块去调节现场的误差,否则就没法装配。同时画图的时候要有大有小,比如说中间这部分洗脸盆的部分,尺寸只能往小了做,否则的话都大,就顶上了。由于结构的墙体变了,那个墙又变成了柔性模块,所以在X和Y轴两个方向都可以变。

    还有把阳台取消,把这个构件取消,变成一个内置阳台,就靠装修的材料划分就可以了,这个成本又降了三倍。因为预制阳台是三维的预制构建,非常难做。但是如果做叠合楼板就很容易了,变成了二维的构件。

    还有重要的是窗户,目前在所有设计院或者是甲方的体系当中,对它都不够敏感。这部分图现在没人管,它是内外装修最重要的节点,但是没人管。比如说现在在北京都用三明治板,黄色的保温部分,理论上窗户应该顶在黄色的这里,否则冷桥就没有断掉。但是顶到这里以后,因为现在都是用截面尺寸是12公分,顶到这里以后窗户就跟外墙齐了,又不好看,没有阴影。我们就退进去,退进去以后又出了问题,冷桥没断。就让厂家开发了一款带保温的窗套,把冷桥断掉,同时窗套的上下檐又带滴水板。这就是部品的边界条件,你和结构是什么关系?你的窗户很牛,但是装上以后这个房子变得不牛了,那这个窗户就没有意义了。因为在北方的冬天如果冷桥不断掉,窗户这个周边是很容易结露,会发霉,涂料就会掉下来。所以我们这个窗户解决了很多问题:好看的问题,滴水的问题,同时把百叶放在外面,又解决了西晒的问题。否则的话需要在室外装一个金属的百叶,造价实际上是差不多的。最后我们选择了这种方式。

    这是结构和室内在做设计的时候,并行设计,两边打架,谁让谁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这个墙,深灰色的部分是现浇段,浅灰色外墙是预制段。这个预制段要求最少是400,到这儿以后这个地方就剩250,贴砖要切,理论上这里切了5公分可以贴到那边去。怎么办? 跟结构商量一下,能不能做一种研发,把那个400变成350,最后成功了,成功以后一切尺寸就全顺了。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窗户的600,如果室内是贴砖,在标尺寸的时候,结构的预制构建上要标660或者650,一边留2.5或者是3公分的室内装修收口的做法,否则现在标600,结果做完以后就不是600了,变成570或者是560,多出来那几公分,那个口又收不了。一两公分的瓷砖是没办法裁的。所以说现在窗户的位置,这张图是各设计院都不画的,但是恰恰会影响到产品整体品质。

    2016年已经入住了,这个项目的外立面很简单,也没有刷任何涂料,就是素水泥。我说咱们就看看素水泥行不行,现在看起来外立面有一个遗憾,就是这根管子没有处理好。当时应该把空调整个做一个从上到下的笼子盖起来。2017年拿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当时我们的模板数是50余套,也是当时的全国纪录。安装是3.9天一层,也是当时的记录。我听说去年有一个项目是到3.5天一层了。

image024.jpg

    这是2014年住博会的一个展台。一般在设计管井时大家往往总是做得偏大,原因是设备工程师是二维思维。如果在这里剖一刀,从上面看这里都满了,没空间了。但是当你变成三维空间的时候,发现上下全是空间。为什么过去所有的接口表全在这儿? 目的是为了工人干活方便,这个逻辑就错了。要把这个管井缩小,要让客户方便。

    我们在温泉项目中,把管井从原来的800×1600,减少到500×800,节省了0.26个平方,在北京就是2.6万块钱。同时是这0.26平方放到室内了,室内就大了。

    这个也是把厨房的烟道取消了,因为我们发现了一款油烟拦截率达到98.5%的油烟机,直排,所以在高层里取消了600×600的烟道。这个烟道在厨房里特别的难受,往往会在洗菜盆和炉子之间有一个烟道,实际上根本就没法达到2.1米的操作台面的延长线。一旦取消,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取消了这个以后又带来了好处,就是给客户节约了0.36个平方,在北京就是3.6万块钱。

image025.jpg

    下面介绍一个日本的案例,是一个巨型承建商。相当于我们这里的总包,在日本是不存在集合建筑的大开发商。一般是一户建的,多层的房子,所以承建商都是造多层的小房子。它大到什么程度? 有自己的银行,在东京有一个展厅,建议大家去东京新宿看看这个,很贵。在那么贵的地方有2千平米的展厅。

    这是相当于它的售楼处,有一个类似于售楼小姐,带着每家去转。先从挑户型开始,起居室有很多种,模块式的。厨房也有各种各样的,开放式的,卧室,这是一款老人的,老两口吵架了把门拉上,打呼噜的时候也把门拉上,生病需要照顾的时候把门打开。

image026.jpg

    墙体,里面都是这种木板,关键是这种结构体系是带着价格的。窗户用什么样的,各种热供的测试,入户门,花洒,卫生间用的洗脸盆也是带价格的。我着重介绍一下这个洗脸盆,首先这个盆的下水口在右下角,中国的洗脸盆包括洗菜盆都在中间,在中间就是做不了抽屉,所以弯头下面的空间都是浪费掉的。所以在日本,这种盆下面都是抽屉。同时这个洗脸盆不是一个单曲面的,是双曲面的,水流到这儿以后高速旋转下去了。如果是洗头,毛发在这里会形成一个团,不是散着趴在篦子上。清理的时候非常简单,拿手一捏就拿走了。中国目前做不出来吗? 真就做不出来。为什么? 因为下水口在那儿,应力集中,目前的材料不支撑。包括不锈钢的都不支撑。同时如果是在厨房,在那个位置是下水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你一大盆水倒在这里面的时候,盆或者是锅在放进去的时候不会堵着这个漏。而在中间就会出现这个问题。简单的小产品,但是包含了很高的技术含量。

image027.jpg

    这是室内的瓷砖,这是马桶,右边的是墙板,浴盆和地面材料。要找感觉,给你一个小样找感觉。还有灯,白炽灯,荧光灯,LED,各种不同的灯下面,不同的色温下面由你选择。光源方面,比如说在五星级的酒店,什么大会堂、剧场的设计中还比较注意,基本上家装没人管。所以就会造成什么?比如说女同志早上出门之前你的镜前灯是冷光源,化完妆建议您不要出门,那跟鬼差不多,因为您的色温是错的。中国现在有两个行业的人最会用色温,第一个行业是卖肉的,肉都臭了,但是拿灯一照着就很新鲜。还有是卖鱼的,一定是白光,高色温。但是现在设计行业恰恰是不重视的。

image028.jpg

    这是各种的入户门,外墙的瓷砖,还有阳台上挂衣服的杆。也就是说生活中能够想象到的东西。一天在这个展厅里面,从结构到装修、部品到家具全部都有。选完了以后价格就出来了,比如说1亿日元,回去等吧,等多长时间? 45天。这45天里把你家的基础做了,那是另外一家公司做,包括市政管线接好。这45天随时可以看你的房子生产成什么样了,他是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的。提前给你打电话,说明天我们要装房子了。装这几百平米的小房子需要多长时间呢?48小时。刚才我们看到的所有的东西全部是装好的,为什么这么快?

    在日本,这种小房子在装配的过程中已经没有电工了,他们全部用的是护套线,是放在隔墙里面的,用卡子。护套线之间连接全部是卡接,不需要任何工具。红色接红色,黄色接黄色。色盲也没关系,因为红的插不到黄的里面,这就是日本目前建筑工业化的技术。

    反正我是每年都要去一趟,我的评价是这样的,我们跟他们的水平,北上广深跟日本的水平差不多是50年,全国平均大概是100年。所以我跟岑主任的观点在某些方面特别契合。我们先把1.0和1.5做好了再说,弯道超车也不要想,找死,先稳稳当当的把人家的东西先学会。

image029.jpg

image030.jpg

image031.jpg

    这是欧洲的外墙,也是模块化的。这个能说明的是标准化输入和多样化输出,很好看。尤其是这个,一个红的和黄的是一个酒店的不同面,同样是用大小一样的硅酸钙板,颜色稍微有变化,随机的拼,因为尺寸是一样的,所以出来的就是这样的效果。

    针对设计行业:一个是全过程咨询,以前的咨询是立项,项目建议书等等,是一个咨询单位做。未来是咨询勘察设计监理一体化,这是国务院发的,后来建设部又发了补充文。

    第二是EPC,就是策划,设计、采购,生产,安装,运维一体化。今年我们也在开始尝试做,后半年争取和清尚一起搞一个装修的EPC,先试一下。当然深圳的EPC还是比北京做得好,已经开始有真正的EPC项目。北京现在没有一个真正落地的项目。

    这是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文件,推行EPC的。下面说一下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报审方案的图纸要画到什么程度。这是规划报审之前要做到这个深度,所有的小尺寸全部都要有。包括立面,这个厨房也是所有的缝都是对齐的,规格,尺寸,钱,都有。这是998元/平米。

    建筑工业化,建筑业和制造业的整合,要向制造业学习。建筑业在工业化思维上是极度缺乏的,核心是建筑从业者的工业化思维转型。

    关健词是系统,标准化,模数化,集成。

    谢谢大家!

[page]

 

  《建造-制造-智造》

 

image001.jpg

    深圳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 岑岩

    非常荣幸有机会跟大家分享装配式建筑或者是建筑工业化。

    在讲这个课题之前先分享一下我们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这个报告全面阐述了国家今后大发展战略。以后大家想要赚钱一定要认真学习十九大报告,赚钱的机会都在报告里面讲到了。 十九大报告里面最重要的一条是“高质量发展”,以前我们认为装修也出了很多问题,也不太好意思批评,今天因为都是行业内部的聚会,我就多批评一下。装修装饰行业问题还是比较多的,以前装修都是低质量的装修,刚才宋兵老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建筑产业化分院副院长)讲的“齐不齐,一把泥”的问题,要做到好就必须是高质量装修。

    为了做好这个事情,我们办了一本《新营造》的杂志,课件上有二维码,欢迎大家关注。

    接着宋兵老师的话题,建筑工业化或者是工业化装修要搞好,前提就是要向制造业学习。这是很大的课题,今天尽可能的把课题多谈一点体会;但是讲一次肯定是不够的,不够也要讲啊,总要开个头嘛。第二个是现代要有新的做法,要智造。

    我先讲建筑产业化应该怎么做,全国各地的意见都特别不一致,大家的认识有很多,如果把事情讲复杂了就会听不明白。我搞装配式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已经有16年时间,算是行业里面的老同志,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理念不行。刚才宋兵老师讲的工差理论都是技术问题。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技术问题?这根源是管理问题、EPC的问题,宋兵老师讲到施工的工差就那么多,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找总包,总包搞不定找业主,业主搞不定还要找设计单位,要找一连串,因此这是管理问题。解决了管理问题还有制度的问题,要从制度的安排上解决问题。要做出这样的制度安排还有最重要的问题是理念问题,所以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

image002.jpg

    搞完这四个创新,我自己从2002年算起也摸索了将近七八年,直到2011年看了一部《建党伟业》的片子,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我们的装配式建筑就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中共建党 、建军、建国的大战略,道理是一样的。大家搞不好或者是搞得比较差是可以理解的。总结回顾中共建党、建军、建国的历史,大体上分为9个步骤,少数人接受共产主义理念,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创办《新青年》杂志,发动工人运动,搞武装起义,建立革命军队,有这么一个流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大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我们有些地方、有些企业搞装配式建筑是少数人接受了这个理念,直接做到第八个,夺取大城市,做最难的工程,做高预制率的工程。那就本末倒置了嘛,中间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全部不要了,肯定不行啊。

    在这一点上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既然来深圳开会就要分享一下小平同志92年南巡讲话,这个讲话对今天我们发展装配式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一、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要你的质量差了就不是装配式建筑也不是工业化装修,只要质量做好了怎么做都没问题。第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所以预制多一点还是现浇多一点,不是装配式建筑的本质。

    参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我们装配式建筑应该按照“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提高质量、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减少人工、有利于节能减排。

    中国要警惕“右”,但是主要防止“左”,中国人干事情喜欢两边摇摆,一边是装配式建筑全部不干了,一说干又一窝蜂地上,产能又超5倍、10倍。所以中国人别的本事没有,搞产能、特别是搞产能过剩是世界第一的。所以最忌讳是一刀切和一阵风。

image003.jpg

    第一提高质量是我们的命。以前质量差一点没所谓的,做装修也存在这个问题,做工程也存在这个问题,以前很多质量都比较差。现在不行,现在一差就没有命了,因为微信一发,就有很多人吐槽,容易引起群体性事件;加上老百姓的质量意识提高了,出现质量事故对品牌可能是致命的打击。

    第二是效率,效率就是钱。挣不到钱就完蛋了,所以装配式建筑出现了很多问题,是因为没有找到赚钱的方法,所以用的方案本身也是不赚钱的。类似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的那样,世界上赚钱的企业都是幸福的,都是相似的。不赚钱的企业各有各的不幸,各有各的幺蛾子。

    第三是减少人工。以后不管是搞建筑还是装修,必须建立在减少人工的基础上,人工用得多的东西肯定是玩不下去的。

    第四是节能减排,这是国家的基本国策,重要性就不多说了。

image004.jpg

    习总书记对广东做的指示,核心就是高质量发展和五大理念。建议大家看《再造建筑》这本书,核心就是两个要素:第一是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告诉你汽车怎么造的,更现实的是像造轮船一样造房子。其实一开始住宅产业化的概念起源于1910年,著名建造师格罗皮乌斯向通用公司出了一个研究报告,提出了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当时就想做汽车、造轮船一样造房子。如何用制造业的方法来改造建筑业,这是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改造建筑的方法和流程,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以广东、江浙为首的制造业,取得的历史性的成就。大家可以看到华为、中兴、美的、格力,这些在广东甚至在全国,呈现出制造业的好景象,包括高铁,完美诠释了制造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image005.jpg

    前几年凤凰卫视《蹡蹡三人行》有一次对话,许子东老师出了一本书,介绍了自己的知青岁月和后来的成长经历,号称“废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深以为然。我们自己干了这么多年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每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也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有勇气如实记录下来,只是想说明废铁是怎样炼成的。给后来者“引以为鉴”。


[page]

    我们发展装配式建筑和建筑工业化,包括工业化装修的过程,写下来就是一部血泪史,大家是可以多总结一点教训的。

image006.jpg

    我做了15年装配式建筑,今年初看到的这部《无问西东》之后深有同感,假如说提前知道世界上要面临如此多的困难,我都不一定有勇气前来。因为我本身搞过多年的工程管理、设计管理、物业管理和征地拆迁,几乎全产业链都搞过;搞我的老本行电气自动化也要比搞装配式建筑容易。我问过很多人,有的人说他们是有勇气的,我对他们表示敬佩。

    1962年9月9日,梁思成就发表了《建筑工业化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提出了设计的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化和施工的机械化,也就是装配化。

image007.jpg

    从这个角度理解,装配式这个提法应该更多的是解决施工的问题,而不是要提高预制率的问题。所以梁思成讲到的是要讲模数,才分八斗,考古的时候只要是木结构,随便找一个构件,就知道这个结构装起来是什么样子;再反算推出来整个建筑的大小,完全是可以对应出来的。所以首先是有一个模数的概念。通过模数做成标准的构件,通过标准构件组成标准单元,标准单元做成标准的匣子,也就是六面体,也就是标准模块。标准模块组合起来就是标准楼型。并且最后他还讲到一条,要在千篇一律中求得千变万化,对建筑美学提出了要求。

    梁思成1962年的9月9日的这篇文章,堪称我国建筑工业化的纲领性文件。时隔66年,对我们工作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我是2015年大概在8、9月份在微信上看到这篇文章,每次看到这篇文章,我都觉得感受好深。可以说是看多一次,痛多一次。因为这个文章就是一篇控诉书,在控诉我们。这个时候大家可以看到北京的首都规划,当时也说保留北京古城的前提下,在北京西城搞一个副中心,如果是按照那个方案搞,北京就不至于是今天的局面了。所以用了50年的时间,证明梁思成是先知,那我们自己就是傻子。在建筑规划方面我们又用了60年时间,证明梁思成还是先知,我们还是傻子。每思及此,心如刀绞。这篇文章,真正是“看多一次,痛多一次”。

image008.jpg

    回应宋兵老师的问题,咱们还是比较有缘分的,好几次在一起讲课。工业化装修要靠总包解决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必须从源头解决问题。所以应该记住三个逆向设计:

    第一个是从业主的需求开始做起。搞装修尤其是工业化装修的人,建议你们先做人体工学和收纳的研究。比如说一个女同志需要几双鞋,26双,还有靴子,靴子放哪里,鞋子放哪里?先把收纳空间做好。业主的需求就确定了家居尺寸。家居是有国际标准尺寸的,22英寸一条,告诉我用了几条。要用这几条的家居,反向确定柱距和建筑的空间,即空间尺寸多少是由家具决定的。业主需求确定家具,家具反向定建筑柱距的净空,中间要有预制构件加工误差、现场施工的施工误差和系统容差,以及最后的完成面。通过三个工差系统性的来解决好本身的安装问题。

    确定完了数据之后,有若干模块的空间。比如说一个洗手间是由淋浴模块、入厕模块和清洗模块三者组成的,每个模块最小尺寸是900cm,2016年做了深圳市第一个保障房标准化设计,当时我就问了佛山做陶瓷的人,我说你们的厨房是有界面吗?瓷砖最常用的规格是多少?他说300×300mm,当时我就确定下来,所有洗手间和厨房的尺寸必须是300模数,香港的最小是1.5×1.5米,接下来是1.5×1.8米,1.8×2.1米,后来看到招商地产的研究也是这样的,比如说他们120平米以下的房子的洗手间就是1.8×2。1米,这样就确保用300的砖贴下去之后不要切砖。但是300的模数,比如说1.8×2.1米,应该是1856×2172MM,应该预先考虑施工的尺寸,包括竖贴瓷砖的尺寸。应该按照这个来做。

    做完以后,要组成标准的模块,用模块拼成标准的户型。再拼上公共空间,比如说电梯的模块,楼梯的模块,拼完了以后形成了标准的楼栋的模块。

    我们的建筑物的外立面也可以做成若干个风格,用这个来反向拼出来。这是第一个逆向。

image009.jpg

    第二个逆向是逆向学习的过程。

    比如说电梯,100米高的楼,施工误差最多的差十几公分,做到3公分以内是可以拿奖的。所以中国人的设计施工单位都是小学生,做出来差3公分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对装修最大的疑问就在这里,我每次见到装修人,特别是那帮鼓吹互联网家装的人,我就问他们:你们的装修误差怎么消除?他说我去现场实测实量。我说我自己家里装修,三个门,亲自量的,标准尺寸800MM,实测最宽的一个816,最窄的784,家里三个门就是三个尺寸,去铝合金厂做三个尺寸的门他就会累死了。正常来说应该是800MM标准尺寸的门做5000个啊,这才是正经的。所以现在做橱柜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做,去现场量尺,永远也进步不了。所以第一个装修成本永远下不来,第二个是人工永远也省不了。这是错误的方法。正确的应该是反向过来,要求你的误差给我的净面尺寸的误差必须在1厘米以内,做不到就淘汰掉。

    反向过来,我们的PC构件在工厂生产时要达到毫米级误差。

    第二个我们是PC加铝膜现浇,铝膜现浇施工误差也是毫米级误差。两者加起来必须是1公分以内的误差,这是基本要求。达不到这个,你就中学毕业不了。整个中国建筑业现在就是农业社会的事儿。最后5千万的农民工,加上几十万的半农民工水平的管理人员,也就是小农意识的人在管理,整个行业就不行。这个行业必然面临着洗牌和被打劫。现在有各种各样虎视眈眈的跨界打劫,他们打劫的入口就是装修,只是第一次打劫没有成功,没成功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工业化的底层技术。

    第二阶段是中学,是结构主体现浇,内隔墙、叠合楼板和楼梯实现预制,整体施工误差要控制1厘米之内。

    第三阶段是预制外墙,必须做到毫米级误差。深圳的主体结构还是预制,但是外墙先形成整体,这种情况差两公分可以,但是完成面还是要达到毫米级。我们再加上铝膜调回1厘米以内的误差。做不到毫米级的误差,就不能做到预制承重剪力墙和预制包围一体化外墙。所以现在施工单位是大多是小学二年级、三年级还没有毕业,就直接做大学生甚至是硕士、博士生的论文,最终的结果是99%是失败的。

    个别能够做好的,例如2006年起在北京,形成了北京万科(开发商出钱)+北京榆树庄构件厂+北京设计院,形成一个黄金组合。北京设计院有近60年、从苏联时代传承下来的装配式建筑设计基础,榆树庄构件厂在1980年代起搞预制大板建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上最有情怀的开发商万科出钱,他们形成了黄金组合。那个组合就相当于华罗庚,初中二年级没毕业,通过自学成才,然后当上了清华大学教授。如果我们的国家标准规定了所有的装配式建筑全部要实现竖向承重构件预制,等于要求小学生、初中没毕业就直接做大学生、硕士甚至是博士生毕业论文,就跟我刚才讲的中间的都不要,直接干到第八步骤,这不是“没事找抽”嘛。

    卫生间和厨房,未来也会向香港学习,会在工厂全部预制好,混凝土的卫生间也可以在工厂把瓷砖全部贴完,甚至马桶都安上去,做完了之后直接吊上去。就把2M、3M等模数协同配合问题直接在工厂解决了,保证不会漏水。有时候因为太重吊不上去怎么办?也可以切掉做一半,因为漏水的是下面部分,上面是不会的。所以我们做一半之后,再做一半组合起来都是可以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第五阶段才是做预制的承重结构,这个是博士生水平。要等到建筑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慎重决策。

    所以第六阶段是标准化设计。

    先做标准化设计,用标准化设计的方法,把刚刚说的问题全部在标准化设计里面按照产品来做,大家都明白,我们的住宅跟以后就像一个手机一样,是一个产品,是有迭代的,是有定型的,是可以反复做的。那样才行。我们建筑业就是同样的错误,不停的在犯。我本人从事住宅建设管理20多年了,平均3年一个周期,不停的在重复以前的错误,永远都没有进步的空间。之所以搞成这样,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标准化,没有形成产品。

image010.jpg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从工业4.0来讲,1.0就是机械化(动力时代),1868年爱迪生发明了电,2.0就是福特发明了汽车流水线,即产品的标准化(T型车)和生产作业流程的标准化。3.0是1980年代我们搞了固定互联网,进入信息时代;现在进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所谓的智能时代是4.0。

    建筑业只是处于1.2的行业,为什么?由于我们有了施工电梯,塔吊,混凝土,直到我们跨越了1.0。但是我们离标准化设计和流水线生产的2.0还差得非常遥远。如果我们建筑业不做一个整体的改变,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也许都不一定能够达到2.0。建国65周年以来,凡是中国人做60年做不好的事情,都是很难受的。

    我和北京的专家讨论,有三件事情是老也干不好的:第一个是大飞机航空发电机,现在国家重视,已经搞好了。航空发动机也步入正轨,国家不惜重金砸下去,总会是有成功的一天。第二是中国足球越踢越差,马上世界杯开始了,除了中国足球队去不了,其他中国产品都可以去。所以到了今年我已经看了第40年的中国足球,不说让他踢得好一点,反而是越踢越差。很多年前我就死心了,我也认命了,在有生之年我们可能看不到中国足球队打进世界杯决赛圈了。第三点是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这个希望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一定要搞好,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气魄,全力以赴做好这个工作,搞不好就对不起观众啊。

    我们要从农民工转移到建筑工业化,智慧建造是4.0,我们也要反向做。有了4.0移动互联网技术,指导我们做BIM,反向指导工业化,把宋兵老师的那些精确的尺寸重新固化。


[page]

    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整个建筑业行业缺乏顶层设计,处于“盲人摸象”阶段。技术路线是“以日为师”,学日本,搞装修的人也是有责任的,在北京还出现一批部品派、内装派,都是不全面的。我们就号称系统派,其实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先引进了日本的装饰框架技术,又引进了德国流水线(引进重要的好处是领导有比较有可参观性),干中国人自创的四面出筋的剪力墙建筑,解决的方案技术复杂、工人很难操作、生产功效低、许多预制构件生产厂处于亏损深圳濒于倒闭。

    建议“以港为师”,香港的装配式建筑干了四件事情:1980年率先做预制的阳台、做楼梯。第二个是全过程实行标准化设计。香港人就是标准楼,一个楼型盖200多栋,就越搞越好。第三是给建筑面积奖励,开发商就愿意做。第四是要先装法,先把墙按上去再装,可以解决漏水。

    此外可以学习“美式技术”,简单粗暴。美国人做构件是越大越好。大家看看中国高铁,高铁的一段箱梁就900多吨,架路机一放上去,一灌浆2个多小时搞定,就可安装下一节。港珠澳大桥,预制沉管箱4万吨一个。预制应尽可能做大,做小是麻烦的。第二是现场游牧式的生产方式。第三必须要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四是SP版,双T版,空心板就做一些公共建筑停车场啊,学校、医院,这些是很好用的。用这种方式才能省钱。

image013.jpg

    深圳出台了很多政策,从2014年开始出台了许多的标准政策,我们也提出了三步走的策略:先搞水平构件,再搞竖向非承重结构,再竖向承重结构。

image014.jpg

    我们也在很多地方出了发展规划,力争到2019和2020年,要把装配式建筑比例逐步提高到30%。

image015.jpg

    现在已经落实的项目有102个,将近1千万平米,目前发展状态已经很不错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万科,因为万科就是按照宋兵老师的道路走得比较远,他们把产品做成定型,我们给万科做了四种户型,四种楼型,盖了上百万平。每次有人讲商品房就是要很多个性或者是很多花样,无法实现标准化和建筑工业化,不一定成立。万科是做商品房的老祖宗,而且万科就是深圳成长起来的企业。有时候我们在经历过一圈以后,以前人们买第一套房子都很想砸墙,人人都砸墙。每个人都干这个活,装修建材市场非常红火,现在分分钟就关门了,因为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全社会应该推行重装饰、轻装修的概念。你的品位提升,不在于你要砸墙,不再把墙做成奇形怪状,而是应该考虑挂画是毕加索的还是徐悲鸿的,来体现你的个性。这就需要对建筑产品,特别是我们的户型进一步的精细化设计。

image016.jpg

    深圳还引进了一个技术认定制度,深圳装配式建筑一直做得比较扎实,就是因为我们预制率要求比国内先进城市低,但是执法比他们严。只要做,就严格做。我们做是给了补贴或变相补贴的,你要不做,就会构成对别人的不公平。第二个是建立了项目巡查制度,每个项目,每周会组织两次的项目巡查,发现有问题就指导你做完。做好了之后可以明显感觉到装配式建筑用预制PC加铝膜,整个施工的精度基本上可以达到装修要求,包括门槛的尺寸都可以达到要求。所以你说800mm的定制门拿过来就可以直接用。

    国外的橱柜是500mm、1米,1.5米,2米,就是这些柜子。哪有那么多尺寸?如果你是1.5米或者是2米,买一个6米的板,两刀一切就可以了。可以把他们的出材率有80%到85%,可以提高到95%以上,光这一项就可以节约25%的钱。把橱柜做好以后,由于现场是毫米级的施工精度,安装时可将橱柜直接推入安装完毕,两边一挤胶封边就完成任务了,消除了这么多误差,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企业的效率。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我们还建立了专家库制度,建立了产业协会。

    我们用标准化设计的方式,要PC加铝模的方式,还有是EPC,解决宋兵老师说的问题,总之,这个事情孔不对位就是EPC总承包单位的事情,包括装修也是一样。必须用BIM,用BIM就可以搞起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工作。

image017.jpg

    在这个基础上,还是要引进智慧建造的概念,在设计阶段,从设计、生产和施工,以及将来的运维和管理全过程使用BIM。现在这个BIM使用得还不是很好,最重要是管理的壁垒,就是因为施工也好,构建生产也好,都是属于不同的主体。无法把控过程,所以这个问题是管理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

    通过这个问题,在BIM的问题上也走过很多弯路,我们也坚信在EPC的框架下一并做好。通过这个方式,把智慧建造的事情也做起来。

image018.jpg

    深圳模式的真正价值:

    一是自下而上。装修和很多东西是和地域特性有关系,和老百姓的使用习惯有关系。比如说架空地板的问题,在北京也许没问题,但是在深圳蟑螂、老鼠到处跑,肯定是没办法的。我是不太赞成的。但是这个理念是可以的,比如说万科和很多企业,会把管线往墙边上走,用一个石膏线盖起来,做局部是可以的。第二个是竖向的管井是可以做的,横向的架空层要慎用。还有北京、上海的架空是很贵的,用了30%的架空地板等于吃掉了10%的空间,现在楼面地价可以卖到10万一平方啊。一万块钱一平米,我拉一根纯金管也OK啊,所以可以把材料搞漂亮,没必要一定要盖起来。水电设备明装也可以啊。

    还有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应该在企业形成生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在产业链上全过程咨询,包括装修,要做得更加细分。这样每个条线给我们提多一点,就可以把后端配合得更好一些。

    深圳在全国论战的时候,说自己的预制率很低,我也不觉得羞愧,反正我们内心里满是喜悦和平和。我们是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我们要坚持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做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包括我们做工业化内装,就是要实现提高质量,提高效率,减少人工,节能减排,听从内心,不忘初心,所以要无问西东,坚持在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道路上继续奋斗,谢谢大家。

[page]

 

  《如何同时管理1000个工程》

  张安:

LEQ_3194.JPG

深圳中天精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安

  今天下午其他两位嘉宾的演讲非常有意思,这是我第一次听宋老师的演讲,在此之前我也仅在一次会议上和岑主任见过面。虽然我们之前并没有沟通过主题,但是现在看来我们的想法高度接近、非常一致。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如何同时管理1000个项目?》。

  在此基础上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中天精装与我自己。我们公司从事房地产领域的批量精装服务,一年交付量大概在25000套以上。我本人是92年大学毕业到深圳参加工作,第一个东家是中海地产,我在里面工作了9年时间,其中有不到一年时间是负责中海监理的业务,时间很短,但是对我的影响巨大。我今天演讲主题就从这里开始。

  那是1999年,我们受深圳市某个政府部门委托,接待了一个美国的访问团。我在接待的过程中随口问了一个问题:请问你们在全球同时负责多少个工程咨询项目?一年的营收是多少?对方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我们同时在全球负责1000个左右的项目咨询服务,一年的营收是10亿美金左右。”这又让我感到非常的汗颜,因为那个时候中海监理已经是深圳市最大的监理公司之一,但是与其相比差距非常巨大。

  当时我想中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前途不可限量,总有一天我们的甲方业主、我们的工程公司,甚至包括咨询公司,都可能要面临同时管理1000个项目的巨大管理规模挑战,我们应该提前进行研究。接待完成之后我就在公司内部召开了研讨会,聘请了专家来给我们提供建议。当时在国内显然很难找到这样的专家,所以我们找的是台湾、美国的,请他们过来给我们做诊断。我们的话题是:“如何管理1000个项目?”。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点非常远,但是我们必须对此进行研究布局。

  专家给我们的答案是: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很难找到像中国这种复杂环境下的管理经验可供参考,所以建议我们多读书。为此我读的第一类书籍是“大国治理”,中国历史上的国家管理是很有特点的。早期我们国家的规模都非常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被认为是治理技术不到位。由于治理技术不到位,所以每个国家都只能维持非常小的规模。虽然在周朝的时候存在一些中央制国家,但由于管理不到位,所以只能采取分封制。但是这些分封制的诸侯也不见得对天子怎么样,所以封建制国家后来日渐势微,“礼崩乐坏”。

  一直到秦朝,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第一个广域范围内的统一国家。它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统一,以及怎么样治理?我们读了其中一些书,请专家们过来点评。大家想法比较一致,是这样的:

  第一点,秦朝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例如非常重视文字的统一、重视高速公路的建设。那个时候的高速公路是驿道,驿道铺遍全国,通过平时很好的维护,国家指令能够尽可能准确、迅速地送达全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文字的统一,没有驿站的管理,这个国家是没办法管理的。

  第二点,秦朝非常重视标准化的建设。书同文、车同轨,这样做的目的在于统一标准,方便管理。譬如不同工匠制作的兵器在精度上尽可能能够相互组装、替换,加快了秦朝攻城掠地的步伐。假设战车每一辆都不一样,那么只要坏掉了其中一个部件,这个战车就没办法使用,所以他规定了尺寸,使得当个别部件发生损坏的时候可以快速维修。可见早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初级的零部件的概念。这个零部件的概念一直发展了很多年之后,才被其他行业所发扬光大并规模化地应用于实践,其效果很令人吃惊:20世纪初,美国的福特公司完整地发展了零部件的概念,把一辆汽车拆解成80多个部件,通过标准制造、零件组装、流水施工,福特公司在高峰期时一个公司的产量便达到全美国的二分之一以上。

  以上就是“大国治理”给我们的启发。

  第二类书籍是“跨国经营”。

  老师建议我们多多研究餐饮服务行业,比如说麦当劳。麦当劳这个公司可能很多人都觉得他做的东西怎么这么单一?为什么不做多元化的产品?其实这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看,没有任何一家食品企业经营多样化的产品能做到麦当劳的规模。而且更加令人惊讶的是:麦当劳这样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它的各种食品的味道非常稳定,基本上差不多。你可能觉得他不好吃,但是假设你在高速公路上吃东西,最安全的还是吃麦当劳这种食品。

  我们公司在车公庙片区,我从05年开始就观察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中餐怎样向麦当劳学习。刚进园区的时候,整个片区大部分的餐饮业都是现炒现卖的方式,这样质量不稳定、翻台率非常低。慢慢的,这些企业都变成了和麦当劳一样,只出产非常少量的食品种类,出货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个过程很有意思,而且我们发现中国人的学习速度是很快的,在我们园区里面有一家餐饮店做得很了不起,我经常观察他们怎样提高效率:这家餐饮店居然可以在一条等待队伍上一分钟收款17个人,远远超过了麦当劳,按照我的估计,麦当劳大概1分钟1人,至于麦当劳的早餐,我就觉得更慢了。

  我们要问的是,这家餐饮店到底是不是像麦当劳一样提供了很多标准化的、机械化的工具呢?我认为没有,他们只是在很多环节上改进效率。这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也就是说我们也许不需要太先进的技术性的变革,但是照样可以将我们的效率提升到非常高的程度。

  上面是服务业。接下来是流水线与精益生产的关系。

  20世纪初流水线生产模式面世,福特率先启用,因此福特车迅速地占领了市场。但是到了80年代,他们又被日本汽车打翻在地,日本汽车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打败了福特、通用等公司?美国人研究了很长时间,几个MIT的教授花了很多钱做研究,最后写了一本书,叫做《改变世界的机器》,我强烈建议大家读这本书,这本书对现在进行的话题很重要。后来这帮教授觉得这本书还是写得不够深刻,几年之后重写续篇,书名为《精益思想》,这两本书很有意思,当然读起来都不是那么轻松,可以建议再读另外一本书,叫做《丰田现场管理》,这本书写得真好,里面非常详细地讲述了怎样用一条并不那么先进的生产线,做到同时生产各种汽车,上一辆汽车和下一辆汽车是不一样的。大家可能听过一个词:拉闸行动。很遗憾,拉闸行动到了中国以后都以为是一种处罚措施,某个行为做得不对,就给予处罚,不允许再施工了。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情,完全理解错了。在《精益思想》一书里面,作者认为所有的批量都是浪费,这一点让我感觉非常汗颜。我们公司唯一的业务是批量装修,精益生产的观点认为批量的东西运到现场就有一定的堆积时间,这个就是浪费。

  也就是说从20实际初流水线思想面世到精益思想出来,经历了七八十年。而80年代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始,制造业为中国培养了大量的精英人才,遗憾的是它的思想并没有很好地传递到建筑业。今天谈的建筑业中的工业化到底有多落后?50年、60年都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有了理论的基础,接下来讲讲商业实践。

  第一个商业实践是我还在中海期间,中国移动的领导找到我们,说他们在广东省范围内要做大量的基站,所谓基站就是发射手机信号的地方,但是觉得之前的咨询公司不太能胜任,所以希望找到体制外的公司为他们提供这种咨询服务。其实这种基站的大部分专业知识我们是不懂的,比如说最重要的是设备安装、无线传输、微波传输等等。每一台设备都非常昂贵,而我们只懂基站的结构加固、防水、装修等。但是既然是一个项目管理任务,我们就要用项目管理的思维来进行管理。

  这个基站的项目非常多,光在深圳就有1900个,很快增长到3000个,广东省数以万计,正好符合我们如何管理1000个项目的设想。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完成了两件基础的准备工作,第一件是管理的标准化,当时我们在全国第一个通过了ISO9000的咨询认证;第二件就是用大半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技术的标准化,显而易见,这是我们大规模管理的基础。

  承接了这个咨询任务之后,大概利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我们为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整理出第一版的工程管理手册,洋洋洒洒500页。我们觉得很得意,一个外行居然用这么短的时间就整理出那么详尽的手册,是不是意味着这件事情就已经万事大吉了呢?完全不是这样的。在之后的两三个月之后甲方提出意见,说你们的这个项目为什么管理人员标准不统一,为什么有人不敬业、不专业?我们的手册写得如此详尽,为什么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呢?我们又去找老师,这次找到台湾的老师,老师说手册太厚了,能不能简化,简化成一张纸?

  我吓了一跳,一个500页的手册简化成一张纸,这肯定是很难的。但是既然老师这么说了,我们就决定照做。经过努力,终于将手册简化成了三张纸,400个问题,每个问题尽可能清晰,无需查书就知道这个质量问题是什么情况、应该怎么解决。工人师傅也乐意接受非常小的表格就可以把情况搞清楚,没有其他的检验单,只用一种表格就把所有管理的问题全部串联起来。这是台湾老师教导我们的,这个台湾老师主要服务于制造业。

  之后有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有一次带领二十多个管理人员分七拨人到同一个基站去检查问题,每一个小组三个人,这三个人分为三个专业,负责三张表格。得到的结论是怎样的?我们很吃惊地发现尽管在此之前我们经过了反复的讲解,居然发现这七组人检查下来,最多的小组出现了二十多个问题,最少的问题只有三个。但是在我们的心目中,提问题多的小组成员并不代表更加专业,提得少的也并不代表不专业。我认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手册哪怕写得再详尽,管理人员在阅读的时候其实也是有自己的不同见解。所以我们又再一次地改写手册和表格,使它尽可能的清晰。举个例子,天馈线进入基站之后,作业指引开始的表述是“拐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免得影响信号的传输。后来我们写直径50厘米,实际做出来的效果还是不好。最后灵机一动,我们给所有的班组发一个50公分的铁圈,把天馈线绑在上面,然后再把铁圈拿下来,这样就标准多了。

  这个项目使得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在全国范围内同时管理大量的基站,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一次我们需要开拓湛江市场,这个时候公司有一个司机找到我,他说我想去负责湛江市场,他认为他已经理解了这个事情的管理思维,就是把这400个问题的表格反复地迭代,不停地查有什么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我觉得他说得太好了。总结一下:其实我们做这个事情有几个步骤:第一个是完成了标准化,第二个是完成了数字化,每个问题有编号,如果没有编号就很难进行统计。由于有了统计分析,就可以进行迭代循环,用PDCA不断地改进,使得这些基站的质量管理能够得到质的提升。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居然全国基站评比的前十名很多都是我们监理的。

  到2001年我就出来创业,跟我的前同事一起创办了现在的公司,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公司的业务并不是现在的模式。做过的第一个客户是建设银行,这里面的经历也值得分享。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的网点建设最开始是由各支行自行完成的,自己负责设计招标,这样当然效率低、造价高。后来在我们的建议和参与之下,深圳建行完成了建设银行全国范围内第一个标准化的建设,我们参与了设计和施工。结果很有意思,原来一个网点的造价大概是200万左右,标准化之后居然变成了90到100万。做标准化是一个痛苦和危险的事情,就是无论是业主、施工单位,还是供应商,经过学习之后,他的成本是可以快速地锁定在较低状态的。成本降低之后竞争就来自于各个方面了,这是大量的公司可能在做标准化之前没有能够充分想清楚的问题。那时候我们公司成立不久,竞争力不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能取得优势,这样也就退出了银行网点的建设。

  我们后来又做了其他的业务,到了2003年的时候觉得这些好像都不是我们的长项,决定回到地产寻找我们比较熟悉的、能够胜任的业务。毕竟在深圳以及广东省有大量的非常优秀的成熟装饰企业,我们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开始我们在房地产领域也曾经做过园林、外墙干挂、钢结构等,其中园林还是万科的战略合作单位。但是后来决定只做批量精装修,放弃其他业务。

  2004年开始第一个批量业务是从万科广州公司做起,后来随着业务的发展,我们走到了全国。这期间是有一段批量精装修的知识积累的,有关这个部分的话题非常长,内容很庞杂。但是我想说这里面我们遇到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第一个仍然是设计问题。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大概遇到了100个左右的地产商,这100个已经将那些同一个控股公司的都合并了,比如说万科,有26个万科跟我们有合作,但是我们都合并成一个客户来计算,这样加起来居然有100个左右的客户。那么在这100个左右的地产客户里面,能够在全国范围之内完全实行户型标准化的公司有多少个?答案是接近0。

  大家不相信啊,连万科都没有实现吗?真的是没有全部实现。我刚刚从某个万科回来,他们的负责人告诉我,他说,不好意思,在你们介入的这个项目里面,一千套房屋有13个左右的户型,不幸的是由于这边省政府规定,要求每套房子的装修至少要做3个以上的设计,所以我们要面临39种设计。更加不幸的是,由于有一些装修“加载”服务,那组合起来的变化就非常多了。

  昨天我又接到一个任务,要我们公司必须马上派一支队伍到某地去,说要解决一个90套房屋的装修问题。90套不是很简单吗?为什么那么着急呢?原来最开始只有两种户型,后来要满足客户的需要,做了很多种组合,装修管理可能就比较复杂了。

  所以说标准化是非常严肃的问题。现在我们跟每一个客户合作,我们几乎要哀求说麻烦你们在招标之前,让我们进行一次设计优化行不行?我们希望能够消灭设计错误。这些错误早就出现过,在2007年之前,我们已经对这个领域的知识进行了足够的积累。可惜的是在全国范围之内,我们经常遇到几乎完全相同的错误。举个例子,我们很早就建议将所有的管线走到天花板上,实际上对设计的改动不是特别大,只要走到天花板上去,电管、水管就不会被破坏,渗漏也看得非常清楚,将来的投诉就非常少。还有就是能不能将卫生间做成架空?在整个批量精装修里面,最严重的投诉就是门槛石附近的渗漏,如果卫生间做成架空,投诉就顿时减少了很多很多。

  第二个困难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和土建单位之间扯皮的问题。如今的房地产公司对质量越来越重视,他们采用了基本上相同的第三方检测标准,最近几年以来,整个土建质量在不断提升,尤其是有些公司,类似于万科等,他们采取了铝模之后,整个建筑质量很不错,问题是,检查标准也提高了,所以,仍旧经常就质量问题扯皮。

  这里顺便说一下另外一个事情,有一些公司将质量标准提高到我们现在还完全无法达到的程度。举个例子,有个公司要求顶棚的高低控制在4毫米以内。我说请问用什么仪器才能测量4毫米的高低差?目前比较好的仪器也就是激光多线仪,光是激光线的宽度就两三毫米,怎么可能测量?还有比如说现在国家规范里面,要求铺贴“零空鼓”,这是很旧的规范。但是请问各位,怎么做到零空鼓?没有人知道。我本人也参编、审核了很多规范规程,也见过这个行业里面的顶级专家,向他们请教怎样能做到零空鼓?可是没有人能告诉我答案。他们说:我不知道,我们当时写规范的时候其目的仅仅是为了防止脱落,防止砸伤,至于怎么做,我不知道。但好消息是新规范即将出来了,允许有一定的空鼓,但是不允许脱落。空鼓和脱落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很难知道的,不过现在已经找到了系统的脱落现象解决方案。脱落已经变得很困难,但是空鼓问题仍旧很痛苦。

  这就是执行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两个问题:设计不标准,施工有误差。

  接下来的话题有一点探讨的性质,关于一个公司的业务路线选择的问题,这是在将大纲提交会务秘书之前临时增加的一个话题。今天中午朱时均老师,包括中装协的领导都在感叹,现在装饰行业活得并不轻松。中天精装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从2004年开始干批量精装修,2008年把其他业务全部放弃,算起来前后干了15年左右,终于能够同时管100个左右的项目,这些项目分布非常宽广,大概在40多个城市,每年交付量数万套,采用全部直营的模式。当然我们是讲如何直接管理1000个项目,如果采用挂靠转包或者是以包代管的方式,这不是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实际上是主动放弃了多样化,选择了标准化的产品。因为我们深深地知道,以我们这样一个小公司的规模,没有能力管理多样化的产品。

  几天前我们访问了一家比我们大好几倍的装饰公司,他们的业务比我们复杂很多很多。我们两家公司都有不同的困惑,比如说我们这样标准化的、规模不算大的装饰公司,自己对自己的一盘小生意管理还是比较有把握的。但是如果规模继续增长,那么我们的组织架构该是怎么样的?应该说大家都比较困惑。中国幅员辽阔,如果在单一一个市场里面做得非常好,实际上也可以做成一个大公司,所以关于业务路线选择方面,我个人倾向于先缩减业务类型,而不是增加业务类型。事实上一个公司的成长,最开始是单品扩张,只要一种产品就够了。当你的规模受限制的时候再做多产品扩张,但是不离开你的领域。到了第三步,这个领域已经被你占领的比例太高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采取跨行业的并购。遗憾的是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是过早地走向了多业务扩张的战略,所以现在有些同行可能陷入了有点麻烦的境地,业务多但是不够精,管理效率不够高。

  接下来谈下我的三个问题,一个是工业化的迷思,一个是生产效率的问题,最后是信息化的痛苦。

  第一个是工业化。

  我本人也算是深圳市某一个住宅产业化委员会的委员,但是对我们国家的PC政策非常不满意。我本人是学建筑结构出身的,在这个行业里面马上就呆满26年时间了,应该有点资格来发声。我想表达的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传统的方法,将一个结构工程做到能够过得去的程度。我的答案是“是”

  我也想问,在全国范围之内,纯粹用PC做的产品,质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的答案是“并不好”。

  我在某个城市,这个城市据说有些公司做PC做得很好,遗憾的是我们曾经遇到一个项目是全PC的。当做到二分之一的时候我偶然经过,看结构的时候大吃一惊,赶紧给客户的集团领导打电话,强烈建议将这个工程停下来,上面的结构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果对方没有理会,一个小公司说话有什么用?到封顶的时候我再给对方领导打电话,我说:这个工程应该砸掉,太危险了,将来可能有很大的结构隐患。当然也没有砸掉,后来看到开间尺寸误差非常大,有一些构件纯粹以悬挂的方式拼接在现场,用脚一蹬就晃悠。假如说来一场地震,怎么保证安全?当然有人说你太偏激了,只要经过时间的积累,PC这个结构质量会越来越好的,真的是那么简单吗?

  我刚才用了那么长时间讲从流水线到精益生产需要漫长的过程。秦朝的时候就已经有初步的零部件概念,20世纪初才出现了零部件的完整概念,一部汽车可以拆分成80几个零部件。又过了七八十年才有了精益生产,一条流水线可以生产不同的汽车。可是这些管理技术,这些制造技术,在我们行业以前几乎是闻所未闻,怎么可能将一个产品突然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呢?

  我是做装饰的,但是我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十多年前就去日本考察学习。有一次我很严肃地问日本人一个问题,请问你们一个由PC构件装配而来的房屋工程,你们的厂房面积需要多大?结果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到很吃惊,说建造10万平方米的建筑,他们需要3万平方米的厂房。中国每年完成的房地产项目数目非常巨大,我们哪有那么多厂房?哪有那么多的大型运输设备?哪有那么多的大型吊装设备?那么多的产业工人?我们很难相信,用一个人人都不熟悉的方式来生产会有很好的经济效益。我认为这不仅不安全不经济,我甚至认为也是不环保的。

  岑主任刚才的很多观点我是赞同的,深圳市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整个建筑行业,在全国走出了另外一条路,我个人尽管是做装修的,但是出于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关注,我觉得深圳市有一个做得很好的事情,就是铝模的推广应用,当然推广的前提是完成了户型的基本标准化。这个工作我们要继续加强,把户型标准化做好了以后,我们就用铝模来生产,现在的精度已经令人高兴,在相当多的做铝模的项目上,结构精度做到8毫米以内,做装修已经够了。

  另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现有的隔墙体系还是有问题,至今没有掌握好的方法。万科等公司在不断尝试,我个人是比较反对大块板墙体的,因为我们做了全国那么多的项目,发现板墙的缝隙开裂到现在基本上无解。我早年负责的一个工程是得了奖的,结果交付以后板墙裂缝层出不穷,基本上没有办法维修。另外的解决方法,比如说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墙,是可行的方案,遗憾的是老百姓不太接受。目前比较靠谱的方式还是在结构精度较好的情况下,用高精砌块,只要结构精度足够就可以做到免抹灰,这对于装修是非常好的消息,产生裂缝的风险少了很多很多。

  轻质隔墙的不少项目里面,常年的裂缝保持在15到20条,而且总也修不好。但是假设用铝模,再加上高精度砌块,再加上粉刷石膏,裂缝会比以前少很多。这是一个很经济的也是大部分施工单位都能胜任的模式,为什么不用?脚踏实地是整个深圳城市的特征,好的模式应该坚持。

  至于装修,我个人也建议不要片面的追求所谓干法施工,干法施工当然非常好,但是这里面有太多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比如说宋老师今天讲的模数化的问题,一个项目如果没有模数化,那么想做干法施工的话,里面就有大量的定制问题,会大量增加成本。现在有些东西干法已经做得到了,比如说干法地暖,但是干法地砖呢?必要性就不见得那么高,还不如追求结构的精度,将楼板做得足够的平整,直接将地砖薄贴在地面上。目前如果将结构精度控制得比较好,就完全不用那么多的水泥砂浆。

  第二个我讲的是生产效率的问题。

  宋主任讲1.0、1.5时代,我想说的是0.5时代。即便在这个时代,我们的效率被浪费了多少?下图有一个公式,25000是我们公司每年交付的套数,80是每套房子里面泥水工程的最大量,也就是不超过80平方米,20是一对夫妻一天可以完成的泥水工程量,是目前不做任何技术改进的情况下可以完成的数据,没有问题。365是假定工人连续干活,没有间断。在这样的条件下,请问我们公司需要多少对泥水工夫妻?274对就够了,这是很令人吃惊的一件事情。

  也就是说假定我们合理地组织,让工人连续有活干,居然只要274对夫妻就能够完成2.5万套房子的泥水施工,你说你还担心工人不够吗?是工人多了吧?肯定有人不服气,说我讲得太极端,365天每天都干活,难道工人不需要休息吗?那么让工人休息三分之一的时间,我们可以把工人效率提高,提高多少?提高三分之一是分分钟的事情。可能又有人不服气,你怎么知道这样能提高?我们又再一次借鉴一下制造业,大家都知道泰勒,他同情工人,说你们整天那么累,拿的钱又那么少,我们通过管理上的改进,动作上的优化,就可以把产能提高5倍。1900年左右,泰勒就在博览会上做了展示,说工人采用这样的方法来切割某个产品,就可以将产能提高5倍。人们都觉得很惊讶,正是在他的启发下才有了各种工业化的改进。我们的问题是,无论是甲方、设计师、施工单位,还是工人自己,有没有想过将自己的效率提高五倍呢?这个五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吗?真不见得!大家读过德鲁克的书,他说从1900年到他写书的1999年接近一百年的时间范围内,制造业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将一线工人劳动力提高了50倍。我们仅提高三分之一,难道很难吗?我想应该不难。

  我想说的是,就算是我们处在工业化之前的0.5版本,也可以将劳动效率提高到现在不可想象的高度。不见得需要追求那些现在很难达到的生产和管理技术,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地方。

  再接下来的痛点是信息化与供应链管理。

  现在我们行业已经有人投入大量的资金做产品开发,干法的墙面,干法的地面,一次性的吊顶,成品的卫生间。但是我非常关心一个问题,请问你准备怎么来实施你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所有人都沉默了。这个问题我们要再一次向服务行业,向制造业学习,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

  上个世纪60年代,沃尔玛就已经投入了巨资来研发他们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后来甚至有了自己的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调度他们的货运,调度他们的资金,调度他们的种种管理要素。我们整个行业有多少家在这个方面投入了钱?或者是想投入钱,但是真正的困惑是自己其实不知道自己要开发什么东西呢?

  我本人是一个计算机爱好者,到现在为止还很后悔当年没有学习计算机,而是学了土木,我每天花很多时间在研发计算机系统上,有时候居然自己还写一点很小的程序。今年我们公司计划加大投入,开发自己的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从0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开发了9年了,但是离我们的目标还差得很远。发现想花钱花不出去,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一个原因是这个行业里面自己的思维逻辑是缺乏的,我们的业务系统还没有发展到那么复杂的程度,我们不知道将来该如何管理自己的公司,怎么跟多个公司之间进行协作,怎么样将我们的信息传递给其他制造业,如果发生变更的时候该如何管理?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整个行业里面到现在为止,我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有关信息化的建设,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支撑我们面对多项目管理的复杂管理问题,我们没有到那个程度。

  讲了这么多还是要回到最基础的部分,加强自己的管理。有一篇文章叫做“基础管理,大有潜力可挖”,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廖代月所写,是十几年前我偶然看到的,觉得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我自己逐字打印下来,在我们公司里面常年推广学习,对我们的人说,你们来读读这篇文章,要不断的学习,至今已经学了十几年。

  三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没有标准化,就没有规模化》在业内传播较多,今天的演讲也是基于这篇文章的,但是内容少一些。我们的理想是“同时管理1000个项目”,磨蹭了十几年时间,好不容易能够管理100个了,离理想差得还很远,差了90%,但是我们还在路上。我们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从设计开始,我们就不是标准化的产品,从管理上我们又没有完整地实现自己的标准化,从内部建设的角度来说,我们至少是在信息化上面差距非常遥远。从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说,我们甚至不知道如果公司继续扩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问题很多,但无须担心,我们一直在路上。

  谢谢大家!  

  主持人:下面有请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秘书长董宇先生分享。

[page]

    《构建“智能+”创新生态,打造装饰产业升级加速引擎》

  董宇: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座的各位企业家,大家下午好。

董宇

中关村智能硬件产业联盟秘书长/智优沃产业加速器创始人 董宇

  我今天的演讲重点在后面——为什么要打造一个产业升级的加速引擎。首先,来这里做报告很忐忑,原因是什么?我不是这个行业的,对这个行业不是特别了解。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主办方能给我这么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可能也是想听一听其他行业,或者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这个行业是不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建筑行业、装饰行业很有意思,4万多亿的行业规模,13万到14万家的企业,这是喜忧参半的。当时我看了之后也有两个感觉,第一个是这4万多亿的行业规模不错,但是一看后面的数马上就可以反馈出一个问题,应该全行业不怎么挣钱,这可能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第二个,应该不会有特别龙头的领军型企业,我所谓的特别龙头的领军型企业可以对照房地产领域的碧桂园、万科,这是和我们最接近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互联网领域的BAT,这是一个现象。第三个,这个行业应该不会有特别集中的高端人才在,这也一定是这个行业现状的反馈。刚才前面三位老师都提到了,这个行业一定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合这个产业发展的多层次的行业标准,一定有这四个问题的存在。

  所以就出了一个结论,一定需要升级,怎么升级?我也不知道。

  我是搞人工智能的,从整个人工智能这几年资本上、政策上、行业环境上,对行业带来的一些经验,和大家做一个分享。

  人工智能这个事情很有意思,让我们看看什么叫做人工智能?刚才看了一个数据,是我们一个合作方投资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几家企业,做得还不错。投的8家企业基本上都是头部的,这些头部企业成立时间平均不过3年,全行业应该在今年的营收是10到20亿之间,可能大家没什么感觉。但是他的市值比一百家装饰企业的市值加起来还要大,而且这8家人工智能企业都没有上市,这就是问题了。

  这个问题表现在什么层面?传统行业和新型行业,在资本和社会对它的估值,已经代表了对他未来空间的预判。会带来多少资金、多少政策资源,或者是多少社会资源会注入这个行业当中去。再一个是促进一些高利润、高成长的企业出来,另外就是怎么挣钱了。

  整个人工智能就是五块:背景是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能的过渡。

  智能家居是比较典型的万物互联的产业,当我们在2014年和京东、海尔、美的都在讨论,说你的空调加不加WIFI,代表是不是智能的时候,现在已经没人讨论这个问题了。因为所有的空调都加了WIFI模块,都可以用手机控制了,这就是行业的潜移默化中产生的市场机会,这个事情催生了两家上市公司,而且马上就会IPO。

  这是万物互联带来的市场机遇。

  当所有的东西,尤其是有独立的计算能力的设备,它的结点以指数级的规模跃升的时候,一定会带来自动化行动,这就是万物互联。万物互联不仅局限在IT行业,已经更多地走向母婴、建筑、交通等很多的传统行业,都在智能+的浪潮下进行行业变革。

  这是大的趋势。

  建筑装饰行业的产业升级,这是我们对跨领域的行业思考,核心的是我们是搞人工智能的,但是我们挣钱一定是从其他行业去挣。通过为别的行业带来高利润、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进而实现通过我们这些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模式,提升他的运作力。所以建筑行业从笼统来看,因为我是外行,我只看大块,分三类:第一是房屋土木工程,也就是传统的房地产,现在跟前十大房地产里面的五个都合作,就是发现他们都喜欢用我们的概念;另外是做产业园,就要招商,需要往里植入企业,这个也很简单。第三,我了解装修是从了解房地产了解的,像金茂、金科、万科、碧桂园等等,现在智能家居已经成了一个标配。进而就会发现近年来的很多智能家居的企业都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而且在资本沉积了两年之后,又重新被市场关注,这就是背后的整体趋势。

  智能安装,还有建筑装饰,装饰从公共建筑、住宅装饰和幕墙装饰几个层面。我们之前还做了一些调研,第一看行业规模,第二看增长速度,第三看行业中的企业数量。看完之后得出结论,这个行业很恐怖,也挣钱,但是挣钱真的费力,这样后面就会生出一些问题。从我们的角度来说,从整个跟人工智能相关的,从硬件到交付,从物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琢磨一些新的东西,希望能够帮助他达到新的产业方向。

  统一起来是五个新:

  新技术,我发现建筑装饰行业是最不重视技术的。可能和行业特点有关,行业很大,但是里面的企业非常小,又很散,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有新的技术想推广,也是非常难的。渠道是非常不畅通的,所以如果没有新的技术植入,那么在这个行业怎么会出现BAT这种领军企业呢?不可能。因为这个行业特点已经注定了一个事情,就是平均。均衡就意味着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即使看到很好的企业,也会发现这个企业的技术、水平、方案都差不多。所以如果出现一个在全行业处于高附加值利润的核心企业,一定有新的东西出来。就好像当年阿里和京东出现的时候,他就是整合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零售企业和线下店。无论是支付宝、京东的电商平台,还是物流的平台,最后都会拿到这个行业上面顶层的毛利。

  新产品,新业态,包括互联网家装等一系列东西都出来了。荣幸的是全国的100家独角兽企业里面确实有一家是做互联网家装的。

  新的流程,这些都是未来的产业方向。主要看国外,制造业行业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了,见到非常多的国外工业化的或者是行业化的软件被引入到我们这个行业当中,产出了非常大的变化。

  最后是新的模式。

  通过在传统行业里面植入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方案,能够带来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技术、新的产品为核心的产业形态。这样才会有可能诞生真正的市场头部和顶层的公司。这些公司是谁?这是未来要持续观察和看的事儿。

  第三个是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我的总结也许不对:第一一定是行业标准是不统一的,应该是标准参杂的,不可能有这么多的企业存在;第二创新的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释放,这个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08年以后,金融危机以来这么多年,我们整个生活水平,这十年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大家摸摸自己的钱袋子,2008年之前的几十年都没有这十年赚的钱多。所以我们对整个消费,以及对生活需求的改善是这十年发生的。市场好了,当市场需求出来的时候,不一定能够很快地跟上,所以创新的东西在释放的过程是匹配市场对需求的速度的,这一定是比较慢的。第三个是技术更新也比较缓慢。从生态来说,应该说这生态大而杂,也就是说整个生态是碎片化的,这个碎片化的生态特别像早期的互联网。

  从市场的秩序和规范来说也有一些问题,就是找不同的公司会得到不同的方案,得到不同的结果,这就得到了市场信息的渗透。

  最后所有这些事儿都不重要,因为我们作为一个行业,做企业就是为了赚钱。导致业内人都比较挠头的,就是利润率低。如果是处于朝阳行业的利润率低也没有问题,因为资本行业可以搏你的未来,而我们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的产品,现在利润率低,这个事儿其实业内的从业者可能感受比我会深。

  如果没有严重的问题,一定没有伟大的企业,一定不会有真正在这个行业里面龙头的,以及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垄断企业出来。所以存在这么多的问题,一定就会伴随着机遇。机遇是什么我们且不讨论,但是我们做技术的,首先在看究竟是什么样的技术能够推动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第一个是2017年改版过的建筑行业10项技术标准,把他和2010年做了对标。因为那个比较多,一百多页,我们把信息技术类这十项单拿出来,这个描述可能大家不一定看得特别清楚,其实这个里面目前,所有通过信息技术改变建筑行业的流程全部在这里。基本上是利用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等,改变这个行业。现在还是底层的,基础的技术架构和业务流程。而且这一部分的企业都在快速成长,如果大家对资本是比较关注的话,其实你会发现从去年开始,资本方对建筑行业里面的这一套东西已经开始默默的加重投资了。

  这些投资是VC,VC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定比别人的判断快。更多的是产业资本的进来,产业资本带着他的上下游投这些项目。所以这些项目除了信息技术以外,因为有10个技术,每一个技术深入落实,最终有可能会带来行业的机遇。

  超过4万亿规模的行业,行业内企业数量超过13万家,市场集成度是非常低的,由此带来了这个圈里的问题,这对整个产业的整体创新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制约的。创新发展这个东西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个口号,如果能够创新发展,整个行业一定不会有高利润产生。为什么创新?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利润,核心目的是要挣钱。未来的机遇在哪儿?因为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造成的原因是什么?是粗放式的,也是国内人口太多。所以形成了这个局面。这恰恰是一个整合的机会,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消费的产业升级逐渐释放的内生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行业变革和整合,一定会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他山之石,用我们比较熟的一个领域来说,怎么培育创新?怎么在一个领域里面挖掘出能够赚大钱,能够高速成长的企业。其实现在咱们中国有两个大的背景,第一个是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这个事情我们国家喊了十几二十年,直到前年才真正发现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成为了潜移默化的,所有的业内从业者都在主动做的一个事情,消费升级最典型的案例是手机,现在国内的手机,国外品牌可能是两家,苹果和三星,而且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三星是下降的,苹果的份额估计也是岌岌可危。这就是消费升级最好的体现。

  从产业升级来说,刚才有领导说过,说中国最会干的事儿也是最讨厌的事儿,就是能够非常快地把产业做到全球第一,然后迅速把这个产业都做成全行业不挣钱。

  首先咱们得把1.0干扎实了,怎么干?得先把这个规模或者是产业拿过来,让产业基础在中国打牢,然后才能考虑更多升级的事情。深圳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实深圳的制造业也是得益于当年产业链的齐备和完美。

  第二,大家也不是特别关注科技成果。中间那几个高成长企业,可能大家不太了解。这八家企业,科大讯飞是上市公司,近几年在股市上有比较好的表现。剩下几家平均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这几家的市值加起来超过3千亿。三年时间,3千亿规模的盘子就出来了,这其实是很恐怖的。

  还有就是非常诱人,这些东西是哪儿来的?再往前推三年,这个企业刚成立的时候,包括科大讯飞在内,所有这些项目都是重大科技成果,“863”、“973”,以及各种国家的重大专项,国家的钱给十年研究科研成果,三年前的时间点上,这一批项目从体制内出来,带着之前几个亿的国家投入积累形成当年的产业化成果,然后变成了一个市场上能够进行产业化运作的主体,就变成了公司。最后会发现之前所谓的没有用的科技成果项目,如果我当时搞人工智能,一定找不到工作。但是现在北京是什么情况?一个人工智能的硕士或者博士,稍微好一点的学校,一百万年薪不也一定请得到,而且花一百万请来了,也不能确保内一年之内不会被另外一家公司以150或者是200万被请走,因为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在全行业释放出来的需求,反向给前端的科技成果产业落地提供了市场,这就是当前最大的机会。

  如果这个是机会,为什么不能发生在建筑和装饰行业?

  这么大的产业,这么碎片化的市场条件下,清华、同济、天大的建筑和哈工大等,所有和建筑行业相关的,当年考的分都是很高的,包括毕业的这些硕士和博士,这些高端人才现在在哪儿?还在不在这个行业里?如果在这个行业里,那么怎么能够养住这些人?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是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能够从资本,从行业,各塑造一个人,哪怕是一个释放,当年人工智能也是这样的,当时想找一个好工作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释放,让这些人回来,把他们对这个行业最终有用的技术、项目和成果实现出来资本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话,可能会是真正对这个行业产生变革的机会。

  所以这个他山之石,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先行了一步,在人工智能、互联网这个圈里先行了一步。看到的是如何调动资本的力量,政策的方法。政策方法服务的条件也是除了我要规范行业发展以外,怎么构建一个能够让资本能够自主、蜂拥地往行业里面注入产业发展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以后,很多事儿就事半功倍,和我们伴生的行业,比如说房地产,房地产是盖房子的,我们是装房子的。为什么盖房子的产业想压都压不住?国家说了不许这样,不许那样,但是钱就是往里面涌。这个问题的根上,就是政策构筑的要素和资本环境,是让钱进去以后能够快速增值的。是不是我们有一个全行业的抓手和整个行业的组织单位,可以协同一些资源,或者是科技条件,围绕这个东西打造一个全行业创新的基地或者示范来做这个事儿,竖一个标杆?

  第三个是发展新建筑装饰产业的资源优势:

  一个是优势的产业基础。刚才说了那么多不好,那是因为我是外行,如果说错了,领导也不会怪罪,本来也不懂。换句话说我们的资源优势是很明显的,第一是产业基础优势,毕竟4万亿左右的行业规模,基础在那儿,意味着未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第二个是从2008年以后,整个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这背后的原因旧部说了,归根到底是兜里有钱了,一定会带来一系列的在生活居住条件上的、消费领域上的深层次的需求。这些需求的出来代表什么?才真正代表了你建筑装饰行业高利润的空间会打开。在以往的大工程基本上都是政府项目,普通的老百姓买房子的时候,基本上目标都是居住属性,而且是比较初级的居住属性。这个行业怎么可能有高利润的空间呢?而现在会发现,人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在不断地跃升,包括我们和卫建委还做了一套方案,就是给孕婴行业配套的,做智能+的产业创新基地,就单独提出一条,跟建筑装饰相关的,这个领域怎么保障孩子和孕妇能够获得很好的条件。这个很好的条件转过来的代价是什么?一个月子会所现在一个月36万,你想想这个月子会所的装修和这个月子会所在整个建筑领域的一系列,一个人就是36万,给我们整个装饰行业带来多少新的商机?和高利润的空间尺度?想挣钱一定要定位孩子,看大家现在还没有看到的东西,未来一定会成为趋势的,这个事情。再反过来,在他形成趋势之前,我们要提前做布局,把我们未来想做的事儿先嵌入进去,这个事儿就可以了。我在北京见过好多领导、大的老板,说曾经在96年看过马云的,这个故事后面再讲,其实很有意思。

  第二是丰富的创新资源。深圳是创新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有全球影响力的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和互联网+的产业集群,立足创新,通过前沿技术产业化带动建筑装饰行业进行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进而辐射全国、全行业,具有丰富的创新资源条件。我到别的地方真的没看见说一个区,而且这么核心的一个地方,围绕建筑装饰行业能够出台专门的政策,这就是非常好的条件。实际上本身建筑装饰行业和房地产,与我们国家目前暴利的、资本最聚集的行业又是紧密相关的,在一个地方竖起标杆来,后面的想象空间是很有意思的,同时又是传统行业里面伴生的高新技术。不要以为人工智能这些企业多么高雅,其实他们现在都在追着传统行业走,都在传统行业里面找机会,反过来我们是能够带领他们的。现在怎么让我们行业的资源优势和诉求能够带动整个资本市场最热端的企业和我们抱团,非常有意思。

  第三个是良好的配套环境。

  第四是强力的政策支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儿,就是今天咱们这个会议的组织方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是国家级的行业组织,具备了行业最权威的资源整合条件,这些条件都在,是不是可以畅想一下我们面对未来,有可能在这个行业里会出现一批真正的高附加值、高科技的行业领军企业。

  为这些未来可能出现的建筑行业的BAT,创造一个基础的产业环境,让他快速成长起来。背后隐含的是什么?2005年买BAT的原始股能赚多少钱?这就明白了。

  打造产业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因为我不是行业内的,可能会说一些大家看起来很新鲜的观点,对错就仅供批判。

  第一个是建设的宗旨:建一个叫做“新建筑装饰”的产业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核心的主旨是要依托区域科技创新资源聚集的优势,现在整个全国、全产业,能够吸引资本,或者是能够对资本的杠杆撬动最大的就是一个事儿,就是科技。而且是科技成果转化或者是前沿技术成果转化的批量的风口。第二是整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资源,这些产业链各环节的创新资源是指我们整个建筑装饰行业的产业链,然后以创新的高精尖产品的供给能力和需求体系为核心。转过来讲就是我们不用自己去创造,放开眼睛去看一看,现在市场上现在高校的科研院所承担的国家重大专项,“863”,工信部和发改委每年的建筑行业批了多少专项,都是谁干的,都做了什么东西?可能大家都不看,请你仔细看一看,会发现有无数的未来会上亿的产品原形目前就摆在那儿,因为没有产业环境,就是我们的行业没有主动和他进行有效地融合,要给他一个主动的技术和环境。如果一个东西在全行业应用,那可能瞬间10亿美金的独角兽就出来了。以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为重点。第一个是整个行业的分析,规模、利润、水平,人才结构。第二个是看国家对行业里面除了政策以外,有没有什么产业发展的路线图,有一些细致的能够针对这个产业各环节的,因为我们这个行业有,各环节有的类似一个纲领性的事儿,查到了10项,叫做建筑行业的10项新技术,2017版,这是一个事儿。第三个是我们本身有一个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把全国的理工科的高校收录了147所,中科院有70多所,这些所里面的产业化的成果有非常权威的东西。把建筑行业的这10项新技术后面对应的研发单位以及市场上已经获投的风险投资拿出来以后,这个路线图就比较清晰了,前面是行业需求,中间是国家提出来的未来要采纳的主要的新技术的方向,最后就会发现一个事儿,行业主导。有的已经是公司获得了资本关注,还有的是做得不错,但是大家还没有意识到。另外是国家已经投了几千万,比如说清华大学搞的建筑的什么东西,去年一笔就是3千多万的支持就下去了。两年以后一定会有成果,这些成果都亟待我们开发和应用。包括BIM,在我最开始看到BIM的时候,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儿,到现在才开始用。如果是按照我们互联网和我们这个圈里人的习惯,当我看到一个市场上突然有一个公司被google或者是被因特尔花了上百亿美金收购了以后,我马上就会在国内找,找有没有同等的公司,有的话去收,做布局。更兴奋的是技术跟他一模一样,或者是技术不比他差,在国内有同类替代的产品,还没有成公司,难道不觉得这一百亿是你的吗?

  建立的以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市场需求为牵引,立足创新,辐射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推动建筑装饰产业规模化、体系化、生态化、高端化的发展。

  这是提的建设宗旨。

  整个原则是五点:

  第一个是顶层设计驱动。当一个行业规模大了,又很分散,小企业居多的时候,没有一家企业会站出来说我能够代替政府为行业发展制定或者是设定一些路线图。一定没有,所以特别就会突出咱们协会和联盟在这个领域中间的作用,通过顶层设计驱动消费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关键节点,聚集资源,这个资源不仅是钱,还有政策,资本,市场一系列的东西做成杠杆,把市场空间翘开,制定一套产业发展路线图。这个路线图不要特别细的制定,把10项新技术和住建部在2016年的意见和2017年的十三五规划连接起来,就非常清晰了。

  第二是体验示范引领。我们本身还做投资,也做孵化,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面两年孵出一个半独角兽,这个里面有很多是靠体验和示范来扩大规模的。围绕市场需求,一定要构建的是什么?尤其是我们这个行业场景化的体验构建的应用示范环境,第二个一定要集中,不能很散。就像红色革命根据地,集中了,资源汇集过来以后,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做宣传,做引导,做一系列其他的东西。连接是两块,后端研发和设计,做技术突破,产品创新和整体解决方案。技术突破这个事儿交给别人去做,交给互联网的人去做,交给人工智能的人去做,交给搞材料的人去做就可以了。我们需要的是拿来主义,适当地投点钱,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一模一样,没市场的时候可能是一千万,我们是这个行业里面最大的渠道,当你把市场放大十倍的时候可能值10亿了,因为你看到了未来的空间。这个放大市场在我们手里,不是在他手里。这个行业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拿来,然后放大。我们全行业这么多年的积累就是一个放大器,这个放大器一旦形成,外面的社会资本就会进来。社会资本进来之后就会催生一些头部的公司出来,马上就会整合线下,行业的巨头公司就会出来。

  我中午去了对面皇庭的盒马鲜生,然后是滴滴,原来有多少个城市,甚至有多少个县就有多少个出租车公司,大家挣钱吗?不挣钱,虽然现在受到很多非议,现在行业的顶层利润在哪儿?是非常清晰的。

  第三个是领域创新。跳出建筑装饰行业来考虑这些问题,跳出来干吗?不是看别人,而是当你跳出来以后可能就看到原来我可能是里面的一个环节,怎么看到自己的那点事儿?而且跳出来以后就是一个全链条的东西了,一定要看他后面产生什么变化?第二个是前面产生了什么供给,中间缺的环节,这些是重要的。而且这三点里面,很多事情不是行业内部能够解决的,一定是通过新的技术导入,新的商业模式导入之后才会产生新的变化,这个东西才会出来,所以跨领域创新。

  第四个是跨产业融合。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大家说的很多独角兽就是安防类的,当年的摄像头,我拍完了以后还要后面分析,现在摄像头自己就有像人眼一样做简单的识别和报警,这一个事儿三年之内催生了两家300多亿市值的企业,而且是初创。这么简单的点在建筑装饰行业里面有多少?分散的无数,每一个都拿出来,按照这个模式做,都会形成一批在这个领域真正的新的高附加值、高利润的企业出来。

  第五是跨区域协同。如果大家有做投资的,深圳的很多事情不是深圳的,很多可能是东北来的。哈工大在这里有一个非常大的产业研究院,深圳很多项目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老师和教授出来做。一个同样的项目在东北可能值一千万,坐了5个小时到深圳,第二天可能有无数个人想给这一千万,这就是不同产业环境下不同的价值。这个事情的本质是一个生意,这种生意和改革开放早年我从广州倒腾衬衫坐一天一夜的火车拉到东北,就地翻十倍,是一样的道理。这就是跨区域的协同,我们要用我们现有的产业优势和规模,去把在我们这里值钱的东西,从全国资源集中的地方挖出来。当你挖出来拿到这里以后,你就已经挣钱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往后方市场,导入产业资源,你又会再挣一个增值的钱。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儿。所以立足不同区域干的事情是不一样的。

  最后是平台服务资本化。资本化的意思就是要把资源变成未来能够带来大现金流量的业务管道模式。这样就不仅是事半功倍,可能是事半功十倍。

  这是打造建筑装饰产业的创新基地,还是三个事情:科技创新、产业服务和企业加速。

  科技创新不要在自己企业做,主要是找连接,首先是连接到全国,第二是全球,不知道有多少在海外有过高科技求学经历的,现在海外的博士、硕士,这些高层次人才,十个有九个都想回来。当他发现当年他去接待的这些师弟回国三年以后,成为了行业领袖,就变成了身价10亿,有的可能更高。你说他心里能不躁动吗?所以一定会这样,这种躁动就代表着你带了外面20到30年的经验要回来,这批人里面有哪些是我们行业内的?还有我们行业上游和下游的?如果你能控制住一个下游的或者是上游的这个领域的核心龙头企业,中间可以想象。

  这样的公司在国内非常少,但是在国外来看,有非常多的企业是多元化,而且这种多元化都是通过收购和兼并构建起来的,比如说苹果。

  产业服务,立足本行业的产业升级的市场需求,第三是做企业加速。企业加速的事情,大家看起来近三年的资本市场,两年一变的是传统行业,一年一变的是新行业,真正前两个行业半年门槛,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行业里面就没有新的市场机会吗?非常多,机会大把。所以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同样要以互联网的速度,以人工智能产业的速度去看,去审视我们这个行业里面未来产生的创新点。这些东西是稍纵即逝的,当你抓住以后,未来可能会抓住某一个细分领域占据龙头的机会。

  核心是连接,创新成果。围绕产业的需求,以及不同跨地域的特点做服务,第三是把这两个匹配过来的资源放到一个点,集中配送,做一个创新的加速。第四个是做起来以后,终于在迷茫中为全行业找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点,我们又是和地产相关的,全国有多少亿,有多少城市的这个行业需要生产?而且本身我们又跟建筑贴得这么近,又解决了我们国家老大难的问题。

  目标是三年时间五个一百:引进和培育一百家建筑装饰领域的前沿技术创新企业;入住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当你把资本的杠杆架上,这一百亿产值对应的可能是3千到5千亿元的市值,深圳很多其他行业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第三是带动相关产业实现经济效益100亿元,完成产业技术成果转化100项,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100名。

  因为我们做事儿是很有意思的,想做一个事儿都是思考完了之后就想得到结果,这个事儿可能也不是我们做了。但是还得畅想一下。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不是特别难,整个规划是简单清晰:

  第一是产业集群,要做一个新建筑装饰的产业集群。

  第二个是产业孵化和加速平台。

  第三个是产业公共服务。

  重点产业领域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流程、新模式。

  思路:一是做产业聚集。二是需求对接,也就是连接了前端的创新和后端的产业升级,我们本质上是做了大数据,做的是科技的行业大数据。在全国有29个省,135个标杆城市,每个城市一百多家的产业升级的需求,在这个里面有很多和我们的领域相关,因为有这个会,促使我们回去会把这个行业领域相关的企业,以及他释放出来的需求,都会整理出来,对前端要做的事情会有多大的促进作用。第三个是引导成果转化。然后是公共服务,首先导入的是自己这个行业的产业服务体系,这不是服务于行业内部的这些人,而是服务于刚才看到的那一系列的独角兽和人工智能、互联网+的企业。第二是服务的价值,U副是资本,服务和资本要配套形成股权的形式,占进去。所以我们要服务于我们将来要培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再导入其他行业的科技创新服务来服务本行业的产业升级。第五个是金融投资,也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创新驱动,人才驱动还是政策驱动,落实到最后的一步执行层面就是资本驱动,没有钱什么也干不了。所以在金融架构是什么样,以及外部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别的不说,从投资角度来说有两点,第一是引入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怎么引入?可以把这个行业中近一两年来投资收益看一下,看看谁投的就知道谁在关心那个领域,把这些再拿出来以后,再单列一遍,排成头部,投三到五家核心的风投,列出来就很清晰了。一定要研究最感兴趣的,不感兴趣的可以引导政府做配套,配套行业资金,配套以后我们的出发点不一样。另外是上市公司背景的产业资本,我前天刚参加了厦门的一家上市公司的项目,做橱柜的,50亿左右的资本,投大健康和大家居,后面加了大科技。最近的从年初到现在,见过的这种上市公司,在他外延的产业方向上设独立的资本要投的,没有十家也差不多了,这还只是苗头,未来一定会形成一个产业方向。

  对上市公司来说这个资本更好撬动了,如果盈利的话,核心的事儿是希望把他的产业链有效地管理,给他一个比较好的政策环境,比较好的资本金融环境,这个事情不愁不来。

  功能规划。

  集群怎么看?

  三个层面,刚才说的创新,第一个是技术创新,这个领域也是最根本的事儿,我们都有核心的技术。在材料、大数据、绿色、节能、感知物联,这些在市场上已经出现的,和我们的产业密切相关的那些做下来。第二个是平台式创新,基本上是三个。第一个是BIM信息化。第二个是互联网+,包括装修,包括企业内部的协同管理,包括通过互联网的手段,从施工监理等等一系列的层面做一些深化流程的改进,说白了很简单,两化融合里面的信息化。但是我们行业的信息化进度比较慢。第三个是大数据的协同管理,这些东西比较新。大数据这个东西确实深不可测,整个几项新技术里面,包括建筑行业十三五规划也特别提了要通过大数据来协同管理,具体怎么管理,今天时间有限就不讲了。

  技术创新和平台创新基础,再往上是应用创新,基于这些好的基础,在上面产生了一系列新的企业和方向。集群怎么干?第一没有领军企业不能称之为集群,也没有活力,所以锁定十家领军企业。

  目标是聚焦一批建筑装饰产业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要提出三个事儿:第一个是传统行业,要扩大研发的,这个是我们需要的。第二个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围绕着战略创新方向新设的资本平台,就是子公司。一个规模50亿的企业,新设一个物联网事业部或者是物联网的子公司,你放心他100%是为了自己的业务服务的。第二他也一定是希望把他这个公司做成围绕全行业的解决方案平台,然后去吞噬别人,这样的公司是未来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在这个基础中,由于他对行业的不了解,对创新行业不了解,比如说一个建筑公司想搞一个物联网,一定需要外部资源的介入,这种机会就是在资本方面预先占据先机的非常好的条件。第三个是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并购上下游的产业集群。

  科技小巨人的培育,培育30家。对标一批高成长的建筑装饰领域的高成长科技企业。有两个标的,第一个是跟这个相关的独角兽,已经不错了,未来肯定会很值钱的,而且现在国家对这类企业将来的上市和资本运作也有开放的很好的空间。第二个是所谓的新建筑领域,获得千万融资以上的高成长企业,这个在全行业也不多,也不难获得。

  第三个是高精尖企业的孵化,大概是60家。聚焦的是一批细分领域的,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产业化前景广阔的初创企业。对标三类:第一个是获得天使投资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企业,这个也很多。第二个是高校和科研院所领域的重大成果专业化项目。大家如果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体制比较了解的话就会知道,我们国家的高校体制也是大而全。要说十年前可能不是特别精,但是现在已经不是这个状况了,我们在设立不同科研方向的时候,对标的是美国、欧盟、日本,我们一下子对标了三个,三是什么概念?所有的事儿都立足于自力更生,你们有的东西,美国有的东西,美国、日本、欧洲有的东西我都要有。我们在那个位置是海淀区的五道口,俗称宇宙中心,花了一年时间做统计,不用出我们这个圈,就会发现在90%中国的前沿科技项目上,不一定做得很前沿,但是会发现都有。所以我们国家的科技创新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这种丰富的程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很难发现有个什么东西国外有,我们没有的,全有,顶多是我们没有人家好。所以在高校和科研院所里面已经成熟的产业化项目,尤其是重点的技术类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金矿。如果我们是个风险投资机构,可能还要去判断,这个东西将来建筑装饰领域的,会不会被建筑装饰行业所采用啊,还要考虑。换个意思是什么?我看好了,为什么让别人投?我投点小钱,去拿我的渠道和定单占股就把这个事情包了,包完了以后,就变成了我是行业标准了,你就吞噬别人,为什么让其他的资本进来抢原本属于我的蛋糕呢?本来在未来产业应用在自己手里,所以前置的资本投入你也不能放。但是还要联手,我们也靠这个挣钱。

  还有是其他科技型企业在建筑装饰领域的新设的子公司,多半集中在智能家居、家装,比如说京东就干这个事儿,百度和小米也干这个事儿,互联网公司就跨界了。他现在不明白,我们还能活,他真明白了,你会发现整个行业顶部利润被人家收割,我们还是挣不到钱,而且可能会更苦。

  这就是产业集群,一个是产业纬度的脉络要清楚,第二是目标和对标的方向要清晰,这个事情就不怕。这个东西出来以后,在全行业甚至是全国的传统行业里一定是释放的案例,现在媒体很发达,大家都用今日头条了,举个例子,头条一打开就会发现什么地方的建筑行业出来了一批龙头企业,创新项目出来了,同样的这个事情放大就出来了。

  这是围绕前沿技术的孵化加速,前面说的是项目源,然后是孵化,然后是加速。加速就是把我们选上的这些企业,配套政策,给龙头企业,尤其是传统龙头企业,给他一个创新的资源池,让他挑。他看好哪个,我们跟他一块儿进来。第二个打包之后再和顶端的巨头的科技公司合作,会发现非常顺畅,而且也非常的容易,双方也很容易达成共识。

  最后的目标就是瞪羚企业,还有一个是独角兽企业。按照我们在中关村做的统计,这两年的经验,这种百十亿美金估值,对应人民币大概是70亿左右,70亿左右市值的企业,基本上在A股市场上已经是好多上市公司了。十年前当我们说房价泡沫的时候,现在是什么情况?存在一定合理,趋势一定不会是你觉得他不行就不行了,他一定会反复打你的耳光。所以目标是调动资本,去做瞪羚和独角兽。

  为什么要调动资本?从2018年到现在,央行放了多少钱?

  最后是产业投资基金,以资本为引擎,立足前沿技术在建筑装饰领域的产业化,打造一个集群。这个领域没有产业基金是很不可思议的一个事儿。没有产业的投资基金,是一定要有的。

  有六点:

  第一个是要塑造示范效应;

  第二是不要追逐热点,寻找创新和市场需求中间的空白,用资本为纽带,推动产学研为一体化;

  第三是依托政策,构建一个细分产业的沃土;

  第四是与国家产业引导基金,央企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投资并购形成联动,撬动产业资源;

  第五是在全球范围内投资我们这个产业需要的重大科技成果;

  第六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打造一个产业链投资的风口,树立科技金融的新模式。

  具体怎么组建基金,以后有时间再探讨。时间关系,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更多阅读:引领设计新风尚 开启产业新格局——2018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

  2018年6月13-14日,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会同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在深圳会展中心组织召开2018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暨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颁奖典礼。本次活动以“引领设计新风尚,开启产业新格局”为主题,邀请行业专家、知名设计师共同探讨行业转型升级的相关话题。



  以下为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现场直播——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设计委秘书长刘原主持本次论坛。

LEQ_3385.JPG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副秘书长、设计委秘书长刘原

  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邀请了知名的设计师和我们在这个领域里面有很多成就的大咖,为我们分享他们的经验。我首先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主要领导和演讲嘉宾,他们是: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执行会长刘晓一先生;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学术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朱时均先生;

  HBA香港分公司董事、股东马承志先生及其团队;

  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德坚先生;

  北京艾迪尔建筑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罗劲先生;

  深圳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易沙先生;

  HBA作为世界排名第一的酒店室内设计公司,占据了全球酒店室内设计的领先地位,一向被誉为业内创新的佼佼者,在全球设计行业以及创新领域具影响力和话语权,50多年来不断开创新的设计潮流,打破常规,为世界多栋顶尖的名贵大厦、五星级酒店注入全新的视觉意念。此次论坛我们特别邀请了HBA香港公司股东、意大利设计师马承志先生与他们的三位同事一起进行设计流程与团队合作的主题演讲,再现灵感碰撞与创意整合等设计项目的构思、实施全过程,现场解密HBA如何在团队合作中进行创意、设计。我们感谢马承志先生和他们的团队给我们带来的分享,下面有请马承志先生及其他的团队给我们带来他的感受。谢谢。 

LEQ_3389.JPG

   HBA香港分公司董事股东、意大利设计师Federico Masin及其团队:《设计流程与团队合作》

  大家早上好,我是是HBA股东Federico。HBA有50多年的历史,主要是设计及顾问奢华酒店,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分公司基本上分布在全球各地,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每个公司之间就会有很多协同合作。

LEQ_3392.JPG

HBA香港分公司董事股东 FEDERICO MASIN(马承志)

  如今可以在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有我们自己的项目,目前最成功的项目所在的国家就是亚洲中国。

  在过去50多年来,曾经赢过29次金钥匙奖,当然这些奖是由HBA和不同的办公室以及不同的年代人赢得的,目前我们是最新一代。

  这是之前合作过的主要酒店品牌,基本上国际化的品牌都在这里。

  现在进入今天的演讲主题。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团队,因为HBA是一个很大的企业,在香港如何能够同时运营这么多品牌和项目,最重要的原因是团队。因为我们是国际化的公司,但是我们每一个地区的公司都会有协同合作的精神,也是整个公司最精髓的地方。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以之间的文化碰撞非常强烈,能够用自己最好的背景文化去贡献到每一个设计中,我们觉得不同才是机遇。

  先介绍一下我自己的背景以及项目,稍候再介绍一下我们三个,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不同的背景带来的设计结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是意大利人。在意大利,城市规划、室内设计都是建筑师本身的工作,所以对我来说都是在建筑中需要解决的事情。

  我一开始是城市规划师,这是我在路易斯做的一个城市规划项目。

  这是之后在米兰做的一个公园的城市规划项目。

  这是后来又做更小一些尺度的建筑设计,因为这也是一个改造项目,所以希望让建筑看起来更有结构感。

  稍候又做了很多竞赛的作品,因为在欧洲没有那么多地可以建,所以绝大多数都是一些参赛作品。后来很多建筑研究形态和设计,对室内设计本身的接触比较少。

  99年的时候我来到了中国上海,这是我在上海做的外滩18号的改建项目。我本身是研究改建项目的建筑专业,但是当我来到中国的时候发现什么都不知道,并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发现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对改建项目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当我和我的三个意大利合伙人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改建项目的方向,和我以前做罗马斗兽场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欧洲,我们做改建项目的态度是做旧如旧,而在中国是做旧如新,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不同的概念。

  所以我来到中国的时候,业主都希望我造一个新的东西,而不是维护原来旧的材料本身的状态,所以我的业主一开始会觉得很不开心,因为他觉得我什么都没做。

  对我来说这个才是历史,大家去过意大利,罗马斗兽场基本上维持了旧有的状态。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斗兽场,本身原有的是全部被洞石覆盖的大型建筑,但是因为在西方希望保持建筑被损毁之后的原有状态,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不仅仅是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结构,并且保留了原有的破损状态,能够让人们思考过去、回忆过去。

  所以现在你摸到的就是原有的材料。

  而这个例子是北京的故宫,因为故宫每年都会翻修,所以颜色和当时新建的颜色是非常相似的。你看不到岁月流去的痕迹,而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建筑。

  所以我经常会想到底谁是对,谁是错的?是欧洲是对的还是东方是错的?我觉得都没有对错,每一个决定都是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取决的。所以对我来说,我现在开始想也许没有对错,只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而已。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用不同设计背景做交流,形成一个更有力的设计力量。

  接下来由我的三位同事,分享如何在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背景下所创造出来的不同的设计风格。每一次新项目都会考虑到这个项目本身所在地区的文化背景,以及我们本身接受项目的时候,不同同事的文化背景做结合和碰撞。对我来说,不同的文化,或者是不同的背景碰撞,不仅仅是你所生长的地方或者是成长背景,不同年龄对一个事情的解决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也是我们的一种设计风格。

LEQ_3426.JPG

马承志

  

  接下来三位会分别介绍不同的方案。

  shichao会介绍在不同地区的背景下,做亚洲的设计项目的解决方案;Liza会介绍新酒店的设计概念;Jakie讲如何用设计制造回忆。


 翻译SiChao Zhao

马承志团队同事 Sichao Zhao

  Sichao Zhao:

  今天我会给大家介绍一个我们之前刚刚开业不久的项目,这个项目是在洲际集团旗下的一个奢华酒店品牌。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经过了很多前期调研的过程。

  我们团队每做一个项目之前都会对整个城市或者是项目的地区文化做详细研究。高雄这个城市是一个海港城市,本身城市也是从海港延伸到内地,所以可以在高雄看到很多海港相关的元素,可以看到集装箱、码头,还有码头上的绳索,海港文化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我们整理了很多城市机理,希望可以反映到作品中。

  建筑前身是一个百货公司改造的酒店,所以整个平面和建筑本身是非常不规则的形态。我们要做的是让它变成一个抢眼的作品。

  因为我们有高雄这么一个非常强的概念,所以在做设计的时候希望有一个非常有冲击的设计解决方案。所以在左手边会有船从整个建筑外边进入到整个空间内部,而在船的右侧会有海关的文件柜,这些过海关会遇到的经历被我们运用到整个酒店的设计中来。客人在进入酒店体验整个空间的体验被我们融入到了海港船中的货物和客人进到城市里之间。

  海港旁边有很多地方是靠工人搬运东西,工作之余他们也会在仓库边休息,所以我们在大堂旁边也设计了一个区域仿佛是货运海港边的休息空间,家具的选择,粗犷的材质都让客人有带入其中的意趣。

  这是另外一个地下的会议区域,因为这个区域是地下室空间,没有日光,我们想到高雄哪里没有日光?当然是集装箱、储存码头,所以把集装箱的概念放到这个空间里。使每一个集装箱里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是会议室、娱乐室等等。同时把地面上有的码头标识应用进来,成为一个有功能的设计亮点。

  美国文化在早期的高雄也有很深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其他空间,比如说餐厅和咖啡,因为我们会有美国大兵这些美式元素的带入,应用到空间中。

  客房区域,因为原先建筑是一个百货公司,我们调研了很多台湾、高雄旧的百货公司或者是旧式的小店,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他们是把所有的货物都摆在外面,让客人挑选。还有很多美式影响的包装盒设计堆砌在一起。团队做设计的时候就想到把整个空间做很多层架,进到一个空间就像进到一个百货店一样,你的枕头、床单、灯、所有用具都是百货公司陈列的一部分。

  材料选择上是取材于当地,比如地面的水磨石是小时候学校、商场用的材料,我们会把他作为房间里面的地面材料,虽然材料是一样,但是需要用新的设计方法,让他看起来是十分现代和时尚的。

  在床头板的两边,我们就把进口的包装箱收集起来,做成一面主题墙,让大家一进来就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杂货铺。左边就是当地装米的米袋,在高雄大家都很喜欢盖章,所以我们把他们路过的章都收集起来,成为一个设计特色。

  上面的电视墙,是把房间里面所有的东西都变成可以售卖的货物,摆在上面,客人进来之后就感觉是一个丰富的百货铺。

  这是卫生间,地面、墙面材质都是取材于当地,让他们选一些单个看起来复古,但是排起来又是非常现代、有乐趣的空间。

  下图是走廊。还是因为这栋楼是一个百货公司,而现代百货公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二维码,所以我们就把它作为每个房间门口的标识设计。

  这就是我们在高雄的项目中使用的现代和传统文化所产生的碰撞。下面有请Liza介绍另外一个星级酒店项目。

Liza Shi

马承志团队同事 Liza Shi 

  Liza Shi:

  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我们团队在设计中的过程。接下来的项目,正是我们团队设计和建造中的,所以没办法告诉大家这个项目的名字。它是位于内地的一个二线城市,而且是一个品牌酒店。

  今天我们想探讨一些关于东西方文化在设计中的冲突。当客人要求HBA设计的时候,他们会说“我们希望我们的五星级酒店能够像左边图中的样子”,因为这个客人是家族企业,非常的传统和典型的想法。我觉得他们和大部分的国内业主都想得差不多,他们印象中的五星级酒店应该像左边这样,用非常好的材料,用非常抢眼的元素去抓住客人的眼球。

  但其实对西方的客人来说,如果问他们“你们想要的奢华酒店是什么样的?”,可能他给你的答案是右边的图,完全是不同的文化表现。

  在西方是没有五星级标准的,对于奢华酒店的概念是希望有定制的私人服务,或者提供的是最新鲜、最美味的食物,还有酒店空间所营造的气氛是给你最酷的生活态度,这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奢华酒店。

  在开始这个项目的客房设计时,客人说“Liza,我们想设计成这样,衣柜的设计希望把所有的东西全部藏起来,你们帮我们设计非常非常漂亮的衣柜门就可以了”。实际上这个品牌是比较年轻化的概念,以后会越来越多在全球拓展。所以酒店管理公司对我们要求,希望我们设计的是一个新现代的酒店,展望的是五年、十年以后的市场。当时我们和酒管公司,尝试和客人多次交流:我们说在西方,衣柜也是可以完全展示出来的。因为如果所有的产品是很精美的话,如包括毛巾、浴袍等产品,为什么不能展示出来呢?

  所以经过多次的交流,这个国内的客人终于可以接受了,我们非常开心。开放式的衣柜对我们来说更有挑战性,因为这需要追求细节的精致。比如说结构上会比较有细节的木结构设计,行李架上还设计一个小的轮子,希望这个行李架既然可以放行李,也可以移来移去使用,甚至在旁边还设计了有一个放雨伞的小细节。客人如果要挂围巾,也是有地方的。

  房间的minibar,整个是一个木盒子,一层层打开的概念。这个客人是很可以接受的,我们也很开心。

  在柜体把手上,我们设计了内侧有不同的颜色,可以增加一些趣味细节的设计。希望鼓励客人的探索性,可以一层层的打开,因为酒管公司也是希望客人入住房间使用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消费,所以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设计。这种创新是非常提倡的。

  这个新现代酒店概念对于生活态度也是非常重视的,希望把工作和生活在房间设计中结合起来。比如说在床背板的地方,除了有一个围合的感觉以外,旁边都会设计小细节,放置笔记本的地方,客人有灵感的时候拿起来就可以用。还有可移动的家具,既可以用在起居室休息时,也可以工作的时候用,我们希望整个客房卧室是一个灵活的空间。

  在工作台的墙面上,更多的是考虑功能性的结合,或者是趣味性。比如说设置了磁性的白板,或者镜子都可以从墙上拿下来,有互动的小idea。旁边的收纳袋是用皮做的,可以放笔、手机、电线等等,非常贴心的服务。

  因为现在有很多客人,大部分人都会长时间用电脑。所以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可能,就是让客人可以站着用电脑,因为大部分都是坐着,背颈都有劳累,如果是站着用电脑,会缓解背疼,感觉我们的想法真的很贴心。

  这就是客房的效果图。因为今天主要是探讨新现代设计在五星级酒店中的应用,中国的项目融入西方想法所呈现出来的成果。

  接接下来由Jackie分享。


马承志团队同事 Jakie Ting

马承志团队同事 Ms Jackie Ting

  Ms Jackie Ting:

  我现在跟大家介绍一些别的项目,除了做五星级酒店以外,我们还做了一些很有趣的销售中心、餐饮等等不同类型的项目。

  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这个项目,不是大家一贯看到的富丽堂皇的销售中心,而是一个特别的项目。客人找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地点是在南昌,南昌有老城区,业主把整片老城区买下来了,需要做一个工程浩大的项目。有点像上海的新天地,或者是广州的岭南天地。

  我们想怎样的概念可以把这个项目的灵魂带出来?这是城市活化的项目,所以我们在过程中有很多拆与建的过程,所以我们是以解构和重组的概念来做这个设计。当我们拿到建筑的时候,因为当时整个销售中心是沿用了老城区的老房子,就像上海新天地一样。业主给我们两栋楼,两个房子,一个是前面的民国风的房子,后面黑色地砖是老一点的大宅的老式房子。我们不想做一般的发展商做的大楼盘的销售中心,因为这是一个老城区,我们想把记忆还给市民,所以我们想把故事带出来,带出一种比较人性化的感受。

  我们做平面设计的时候就想到这两个房子不是一进来的时候就看到一个沙盘,而是进来之后看到有记忆的感情。所以看到一个长吧,有接待,还有展示,旁边都是各地区的艺术、民间工艺的介绍等等,整个过程中看不出有一丝是楼盘的感觉。反而是进来带给你一些回忆的感受,我们穿过第一个房子以后,外面有一个小巧的庭院,过了这个庭院之后就来到了第二个房子。希望呈现出老房子带来的光线、感受、氛围。

  这两个房子除了中间的庭院连接,还有一个玻璃的连廊,下雨的时候客人可以从连廊走动。所以可以看到第二个房子的平面图,把沙盘拿到最后的地方,基本上要绕完一整圈,看完了展示空间才去看沙盘。

  楼上是VIP房间,右下角的VIP房间是一个现代的玻璃盒子穿插在老房子里,所以这两个房子是有互动话题的。如何把这个解构和重组的概念用到这两个空间中呢?

  第一个房子,我们希望把南昌老房子里非常重要的,一眼就可以认出来的记忆点是老建筑的木结构,我们把它们做了非常抢眼的艺术装置放在正门的地方,上面还有一些瓦片。旁边围绕着木结构的是用借景的手法,把外面的老房子屋顶的天际线延伸到这个房子里,让前面这个稍微新一点的房子和稍微久远一点的房子有对话,有互相的交流。因此整体空间是很简单的,但是你进来的时候可以看到一些在消失老房子的回忆,这是在城市中拆的过程。

  我们建议业主和文化媒体合作,拍一些文化的影片,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他进来这个房子之后可以回忆这个老城区的人和事。

  接下来来到一个再老一些的房子,南昌的老房子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进来有一个天井。上面有阳光下来,进去里面再有房间。我们怎么可以留下这种场景呢?因为我们做这个项目的时候还特地去了南昌当地考察,除了现场的旧城区之外,还去看了南昌其他还没有拆除的旧房子,感受当地的气氛。我们不想只看一个图片做设计,而是想用第一身感觉去诠释。我们在老房子逛的时候,对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也是光线,这种光线是很难复制的,所以希望以一种艺术的方式很有诗意的表达出来。现在拉下来的金线就像一束束阳光,白天和晚上有很不一样的感受,非常特别。白天阳光穿过瓦片打到水池的时候,感觉好像真的有阳光垂下来,回到了老房子的氛围。

  进到房子以后,并没有马上就可以看到沙盘,反而是做一些展示,把南昌旧城区要拆除的老房子的原来的形态做了一个小的模型,展示给市民看。因为那些老房子不是全部拆除不用的,有一部分是拆除,有一部分保持下来,做一些改造,让他有新的生命力在里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新的生命力,也可以怀念以前的模样。所以每个都很珍贵,就像珠宝一样。因此设计了珠宝的箱子来展示。

  整个老房子的墙壁上也做了特别的设计,老房子浑身都是宝,除了有回忆之外还有故事。在洽谈区、休息区,就做了老房子的砖,可以偷窥到后面的墙体,其实里面的墙是南昌非常有特色的瓷版画,属于当地特色。所以我们把瓷版画藏在砖与砖之间拉开的地方。比如说刚才有一个楼梯就是特地做了解构,前边的房间是解构,这边的房子就是重组。

  有些砖还是用了老房子本身的材料进行重组,所以摸起来很有岁月的痕迹。

  我们也在细节中考量,让人如何有近距离的感受,比如说家具上、门把手上,这个项目名字是“象山南昌”,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古书图章的设计,这个图案是销售中心的名字,让这个图案变成他的符号,印到不同的家具上、门把手上,每一次触摸的时候,就可以有一点回想。

  在做整体设计的时候,也是希望每一次做法都可以联想到当地文化,除了看到现代设计之外,也可以联想到当地文化。现在这个销售中心完成销售后变成了当地一个独特的博物馆。

  现在用我们公司创始人的话结束今天的演讲:“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是可以引领人类的新的进程”,谢谢大家。


  主持人:一个传统的酒店,这是业主所需要的。但是你给他一个新的,带有西方理念的酒店,他可能不一定接受。怎么样才能说服他接受呢?

  答:这个客人一开始是很难说服的,因为他本身的印象非常深刻,说水晶的就是酒店,五星级酒店就应该是那样的。一个是我们跟他在不断的交流,这个客人有几个兄弟,其中有两个兄弟一直在印度尼西亚,所以他们也能接触到一些西方的文化。我们告诉他,你现在建的酒店应该是5年以后甚至是10年之后引领的,而不是现在。而且现在的客人群体也在慢慢变化,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反而是需要更多的体验感。而且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慢慢的也可以接受。酒店管理公司也是帮助我们解释那个品牌以后的发展,最后还是能够说服他的。

  主持人:我理解是,给业主一个未来,他就容易接受。

  刚才这个话题让我想起来,以前的时候,在08年以前,苹果手机在出现之前,我们用传统手机的时候都是用按键或者是平板。当乔布斯带来这些新东西的时候,大家都觉得非常好。我觉得您刚才做的就有点像手机界的乔布斯,但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成本,还有时间成本和业主进行沟通。

  答:这个市场在变化,业主也在变化,我们感觉变化是很快的,真的是一年一年在变化,所以我们应该对整个中国市场都非常有信心。

  观众提问:HBA带上来的是三位美女。我作为一个设计公司的创始人,我在招聘设计师的时候,到底是应该招美女多一点,还是招男生多一点?

  非常想知道HBA在面对人力资源调整的时候,你们现在是女创作师多一点,还是男创作师多一点?

  马承志:我请同事的时候基本上不会看性别、年龄、背景。我们的团队包含着很多不同的国家,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好多不同国家背景的同事,不管男女。因为我看的不是你是什么样的肤色、讲什么样的语言,而是你的能力好不好,你会不会做出好的设计来。而且我们团队里面八成是女生,两成是男生,但是通常来说女生也没有很差,所以对于男女,在我的经验中,女生也可以很好。所以希望以才取人,而不是以性别取人。

  主持人:感谢马承志先生。中国室内设计行业逐步发展起来,在国际上展露了头角,原创设计是中国设计坚持的方向。陈德坚先生一直以原创设计鞭策自己和团队,下面就有请香港著名的设计师陈德坚先生为我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设计之旅。 

[page]

   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陈德坚(中国香港)德坚设计 董事、创办人

  “亦正亦邪,时雅时痞。”陈德坚先生是全球最著名设计师之一。在餐厅、酒吧、酒店设计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并且赢得多个国际设计大奖。包括美国金钥匙奖、香港十大杰出设计师大奖,几度荣获素有室内设计奥斯卡之称的AndrewMartin International Awards。

——————————————————

  以下是演讲全文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德坚设计创始人陈德坚先生

  大家早上好。

  很开心有机会过来跟大家见面。我每一次做演讲,都会问现场听众:“有多少人之前是听过我演讲的?”我希望自己的每一次的演讲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每个人每天都在学习,所以学习是很重要的。

  我今天的主题是《Imagination》。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幻想做出来的,幻想对于人们很重要,特别是从事设计行业的人们——创作源于生活,源于生活的经验,源于我们看过的事物,从现实中延伸甚至“变异”。

  我以前在英国读书,毕业之后先是留在英国工作,之后回到香港。在香港的时候加入了一个非常大的设计公司,也是做一些五星级酒店的设计。后来自己开公司,到现在我的公司已经20多年了,所以我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老人家。我也是香港室内设计协会的会长,一直致力于推动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

  做设计一定要有创意。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活动现场

  中国的市场发展,特别是室内设计市场的早期发展,很多都是把别人的东西直接搬过来用,没有经过自己的系统消化就去做——当然这是初期的状态,学习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正如我们最初开始提笔学习写字一样,需要一笔一划照着写,也需要临摹,行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这样的一个过程。

  但是,不能一直照搬,设计行业讲究的是创意。

  我们都是做创意的,一定要自己动脑想一些超越现有、超越常规的东西,让我们经常看到的事物变得不一样一些。

  在设计中,如何把艺术感放到创意中来很重要。有人说设计师和艺术家是不同的,设计师是解决问题的,而艺术家是把他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两者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可以把艺术家的思考方式放到设计之中,也是一种方法。我本身好象也是一个艺术家,我今天就是讲一下把我自己的感受放到我的设计之中,这也是很有趣的一种做法。我觉得做设计的过程很过瘾、很快乐。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酒店项目,在旧金山,是一栋1929年的建筑。

  有点装饰主义的外墙,酒店管理公司进行了混搭,所以可以看到外面是这样的。

  客户是一个中国人,他要我做一个有东方味道的设计,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很有趣的大堂——美式的建筑,大堂用中式手法做设计,我们找了一位雕塑家,在国内用两块石头拼出一条龙。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这是我在2011年做的,当时是没有人这么做,我们是比较早期这样做的。

  后面的屏风是苏绣,是自己设计好图纸,找苏州公司做出来——当时绣这些是很贵、要几十万,然后再运到美国,加到玻璃里面。

  这个楼梯间有光景,到了晚上是什么感受?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因为都是黑糊糊的,所以我们用一个月亮作为屏幕,晚上有灯光的效果,也可以看到月光;白天透过天然光打下来。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为什么这样做?是从“月圆之夜”、“飞龙在天”这样的意境中构想出来,在经过设计手法,就将大堂变得这么有诗意了。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这个非常特别的餐厅,拿了金奖。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我们第一次去工地的时候看到几根非常大的柱子,四五个人都抱不住,从外面看这些柱子比例非常大。

  我同事说结构这么大,对设计是不是产生有很大的障碍?我们应该怎么处理?

  我经常看一些电影桥段,这个餐厅又是在海边,我就想如果我在海边的话会做什么?

  我会浪漫的在沙滩上走一走,然后坐下来,拿一张纸,把我的愿望写上去,卷起来放到瓶子里,抛出去——漂流瓶的感觉。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所以现在这几根柱子就像一张张纸,好像聚集了海边所有浪漫的愿望,充满了人们的愿望、人们的希冀。我们把设计的构思和手法运用进来,这几根柱子不再是设计之中的障碍而是不可缺的“主题”,就是一卷充满浪漫的纸,灯光效果也变得比较特别。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这是软装,采用了很多海洋、珊瑚等元素做背景,风景真的很漂亮。尽量利用遮阳板,把一些构思变成主题,可以看到海边有维多利亚港的两栋最高楼。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几年前我们和香港的一个厨师合作,他要我在一个酒店里面做一个餐厅,主题是Gold。哇,金色很难做,效果不好就会有点俗气。金有什么?有金砖,当然这些金也可以是不太实体的元素。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开始的时候,他已经有了平面设计,已经有了logo。他的三个椭圆形就变成了Gold的小写,很聪明的做法。看了标志之后,整个设计就从椭圆形开始,用的材料都是金色的,其实金色有很多不同的材料,有黄金、古铜金,都可以进行不同的组合。

  进去之后有一个很厉害的酒吧,我们做了一个大的“吊灯”,服务员在“吊灯”里面服务。因为是椭圆形的酒吧,也可以做一些椭圆的造型,天花用椭圆的手法做,当然也要配合灯光的效果。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我们想象的是金的动态,用椭圆形表现出来。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用的材料很重要,包括用金的镜子,当然这个是很有趣的,比如通常把镜子放在餐厅的背后,因为可以看到后面的人。

  我用了不同的角度,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空间——女生一定会坐在这里,因为她可以把包包放在旁边;男生肯定就要坐在那边了,而且男生可以从镜子里偷看旁边的女生。这其中的很多灯具都是我们自己设计好以后,让厂家做出来,放到这里的。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有一次,我们要做一个日本餐厅。

  你觉得在什么情况下吃日料是最浪漫的?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樱花是传统的日本元素,我觉得肯定是在漫天樱花的环境中吃日料最有情调,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好像是漫天樱花的感觉,包括利用灯光的效果表现整个氛围,我们用了很多灯光的效果来营造气氛——因为对餐饮空间来讲氛围非常非常重要,不同的灯光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肌理。

  用餐的时候不要旁边太亮,但是放在我们前面的菜要是最漂亮的,可以利用不同的卡座,这些鱼龙也是通过灯光表现出来的。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有时候可以用建筑的东西做一些手段,这个格子的光影是斜的,里面用斜角做,整个光影就比较特别了。

  接下来说另一个比较有趣的日式餐厅,“se sa me”其实这三者是一个字,但是我的客户很聪明,分开了。“se sa me”是芝麻,芝麻是日本菜中很重要的调味料,我们用芝麻作为主题,用芝麻的形状做了很多造型。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这些都是把夹板夹起来,再划一个洞,可以看到整个材料的肌理、纹路都比较漂亮,做功也非常复杂。做屋顶,如果是做一条直线就太普通了,所以我在顶上做了曲线,两边还是平的,整个变化非常大,就像屋头一样的。屋顶不一定是规律的直线。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有时候可以用材料做线条,可以利用光线、光影的效果。比如说下面的木头,用灯光配合整个设计。有些时候可以利用灯光做出很多不同的效果——不单是用颜色、材料,可以用灯光来把材料表现出来,里面还用了很多不同的、天然的木头配合,有趣的是可以用渔网做吊灯。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酒吧,用灯光的效果做出立体感。我很喜欢后面的酒架,因为刚才都是用的板材,而这个酒架是用的这种材料。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有“小”的芝麻就肯定有“大”的芝麻,所以门洞也是很大的芝麻形状,把夹板拼起来再划一个洞,形成的门洞。拉手也是芝麻,寓意“芝麻开门”。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上面天花的肌理也是另外一个凸出来的东西,我们希望用立体的手段,把一些形状做得很过瘾。

  我们的设计很多时候是根据经验、根据零碎的记忆来做的。我小时候经常看古装的日剧,很古老的年度,通常会有武士在武林里练刀;我也经常看国产的武侠片,有武者在树林里练功……这些都很小的记忆和细节都会变成我某些项目灵感的来源。

  Absolut Icebar,起源瑞典,全世界最出名的伏特加冰吧。冰吧是瑞典人自己做的,酒吧所有的沙发、椅子、杯子等都是用冰雕出来的,室内温度零下40°,因为太冷了,一般人都是进去喝一杯就走出来,当然你也可以在里面呆20分钟。我们负责的是外面的环境。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冰吧,很冰。试想,如果你在冰天雪地,会想找什么?火炉。

  所以我在坐的地方用了火炉的感觉,当然不是热的,只是采用了灯光效果,用红色的灯光来做这种感觉。冰吧用蓝色的灯来表现它的冷,红色的灯就可以表现很暖的感觉。灯光的颜色也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觉得他有什么感受在里面。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在冰天雪地的森林,还会看到一些木头做的房子,如果再走远一点就是一些冰洞,所有的东西都是从我的幻想中变成设计的,(可能小时候看很多的节目、电视),包括椅子也好象是鱼的尾巴。

  在冰天雪地的森林里,你最想做什么?最想去洗手间,因为很冷。但是冰天雪地的森林是没有洗手间,你会怎么办?肯定是找棵树,所以这就是我们的洗手间。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有些人投诉,说“用这个洗手间碰到了我的鼻子”。这个盆是石头的,放在男女洗手间的中间有一个镜子在上面隔开,从盆的旁边就可以看到对面有一个女生走过来,男生走过去;女生洗手的时候是可以看到女生的手的,如果这个男生顽皮就可以抓她的手;但是这个男生不知道,原来女生那边有一副单面镜,可以看到男生的。

  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把幽默感放到空间里,做空间设计好像是拍电影。作为电影的导演,你知道你的观众什么时候会笑,什么时候会害怕,什么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我们可以在空间里知道你在里面使用的时候会有什么感受,当然我也很喜欢做一些幽默感的东西,让人笑一笑,“笑一笑”也是很好的体验——不一定美不美或者是否很有文化,当然这个空间可以给人以感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Kinsale是一个小餐厅,业主朋友是一位爱尔兰年轻人,他没有很多的预算,只是想做一个小的爱尔兰酒吧。Kinsale位于爱尔兰的一个小渔村,因为预算不高,我们用很简单的方法做,用的东西比较简单,用的材料也很便宜,地台用水泥,天花只是用一个盘架做出的屋顶。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我们公司很喜欢做一些洗手间的标志,比如说这个是用90°的不锈钢,只是画了一个洞,另外一边就是影射,变成了M或者是W。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后面的墙上做了一棵树,直接把这个小渔村的灯塔雕刻在墙上。客户说这个idea非常棒,但是我没有钱,怎么办?我说,那由我来做。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我花了两天时间,在现场用电钻慢慢的一笔笔磨出来。这个肌理很好,因为我第一天在尝试,第二天就知道怎么做了。

  可以看到这种纹路出来的效果,真的好象是一个山的形状,跟原来的图纸也差不多(如果我参与一些东西,也是很好玩的)。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The Salted Pig Ⅰ,这是一系列的餐厅。

  “咸猪”餐厅是吃什么的?吃猪肉的。

  在西方国家,特别是在英国、欧洲,猪肉是很重要的一个食品,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吃猪肉的餐厅。我们找了香港很著名的插画师,画了一幅很特别的画。画的内容像什么?《最后的晚餐》,因为它们吃完就是我们吃了,所以是“它们最后的晚餐”。画了8个小时。一个很小的餐厅也要营造很好的气氛,这幅画就可以把整个餐厅的调性做得很美。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后来我们也做了另外一家The Salted Pig II,位于香港的一个纺织业的传统工业区。我们希望可以有一些东西能够表现出地区性,因为这是传统的工业区,就把餐厅里面就搞得很工厂一样,包括蓝色、灰色的运用。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灯具也是我们自己定制的,仿造之前的纺织业机器做的灯具。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因为纺织业主要关于线的,所以我们自己用线做了一个艺术品——把猪变成了裁缝的布料,我用了十个小时拉线,三天手指头都很痛。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Hongkong Sixties,香港的赛马会,预算很高。业主要我们做一个香港情怀的、60年代的餐厅,所以我们对香港的60年代做了很多研究——它的图案、颜色是怎么做的,包括卡座、窗花。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因为里面有买马的,所以我们做了好像好的银行一样的东西,特别的是这个灯具——很早的时候,原来香港的老婆婆在路上卖彩票,所以我们就把这个彩票做出一个新的设计,变成了一个特别的灯具。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也会找一些古老的家具放到里面,都是古董。

  斤,是我给南京香格里拉酒店做的餐厅。大家都会觉得香格里拉的设计做得很成熟了,为什么他们要找我们做设计?因为他们想出一个新形象的餐厅,一个比较年轻的餐厅。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为什么取名为“斤”?因为“斤”是重量,刻多少斤的轴就吃多少斤的肉。在电梯口做一个非常大的称,称砣是吊灯,再到称盘。原来想每个人过来吃饭之前先称称自己有多重,吃完以后如果你又称了重量,餐厅会给你一个券,下次再来有优惠。这样的互动比较有趣。

  这个餐厅是吃火锅的,打破了传统火锅店的感觉,预算非常非常低,所以我们用的材料都是省钱的,不会太贵。

  Alexander calder,他是一位平衡大师,我们的称和他也差不多,也是平衡的。所以我们做了一个艺术品:一个称的吊饰,非常特别;中间用传统的称,做平衡的吊饰。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不用太贵的材料,也可以变成很大的造型。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这里也有一个酒吧,从另外一个门口进去,用了非常多的喉管做了比较年轻的酒吧。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创作出来的,比如说这些灯具,比如说沙发——也不一定是沙发,可以是沙包,所以我们可以用沙包做沙发,也可以变成年轻人很轻松的、很特别的场所。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用了不同的洗手间的标志。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特别的是室外,所以我们在室外也做了一个餐厅,在香格里拉里面还做了一个篮球的网在,在酒店里面是很少这么做的。这个酒店是HBA洛杉矶做的,大概有3千平是我们做的。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我也做了很多机场,这是台湾桃源机场的贵宾室。如果是其他讲座,单讲贵宾室我们就可以讲很多,因为我在全球做了50、60个贵宾室,每个都不一样。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原来想做一个普通的背景墙,但是我觉得不够特别,所以我们用了特别的形式,用批荡的形式做了台北的风景,我真的是一刀一刀的批出来的。这不厉害,现在最厉害的油漆师傅是中国的女生。我做得不是特别整齐,比较粗糙。

  我们还做了Rio的机场贵宾室,我们去当地看看市场上有什么材料,所以这里的所有材料都是当地材料,包括木头、石头,我跟当地的施工队伍也要配合得比较好。巴西给我的印象是足球,所以这个天花就像足球的形状,也像棕榈树的感觉。希望可以做一些比较开心的感觉,所以我们用了嘉年华的做法。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当时里面也可以做一些艺术品,比如说这些屏风,就是用的巴西地图,巴西国旗颜色是绿色和黄色。这个灯光,因为巴西本身是一个宗教国家,所以这个灯有点像耶稣之光。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这个是我很喜欢的,从小我喜欢听两首歌,那天我到海滩,觉得好开心,就来回跑了8公里。在设计中,我把这个图案用地毯表现,所以我也可以用地毯表现这些肌理的东西、石头的东西——因为巴西讲葡萄牙语,澳门也是用的这种石头。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巴西最出名的是耶稣像,我们就把这个形状放到墙上,用比较大胆的用颜色放进来,也找了当地的一个专家,做一个图案。我觉得很漂亮。

  Mine是南方一个小酒吧,非常窄,用矿洞做的,里面有一些矿石,也有很多工具做成装饰,壁灯都是用工人帽子做的。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非常过瘾的洗手间,我很喜欢“玩”洗手间设计,很吸引人。你们看出来哪边是男,哪边是女?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有时候我们“玩”标志,是可以随便猜的。我们认为到这里的国外人比较多,所以都是用英文表现的。

  这个项目,大家可以猜猜这是在什么地方?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狮头”形象,所以这是在佛山。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大家觉得这是放在哪类空间中?样板房!

  我们做了很多很多样板房,都放了一些不一样的、比较特别的东西。样板间为什么不能加一些艺术品呢?!

  Angsana hotel,这是珠海的一个酒店。用了很多当地文化的东西。岭南文化中很重要的是陶瓷,所以墙上面是用陶瓷做的砖,每一块陶瓷的形状都不一样——这才是特别的。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这是去客房的电梯,用了传统的中国陶瓷枕头,所有的柱子都是用陶瓷做的——因为很喜欢龟裂的纹路。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上面有两个雕塑是凤凰,因为这个酒店所在地区叫做凤凰湾。凤凰是两种鸟,凤是男,凰是女,所以我们用红铜和青铜来做。珠海有青绿路,很多石头都是黄色的。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我们放了一些艺术品,当然我不会简单的拿一个石头放进去。我用陶瓷做石头,重要的是把釉料甩在上面,在上面是完全看不到颜色,最后可以看到用绿色和蓝色做出的颜色,出来的效果非常漂亮,大小也要根据窑的大小有所不同。

  Urban,这是东涌的一个餐厅,这个自行车是餐桌,好处是你可以一边做运动一边用餐。通常去东涌要经过一个高速公路,所以我们把招牌都变成了高速公路的路牌。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东涌有一个最出名的名胜——大佛。做街头艺术——这是用一张张纸挂上去的,就可以变成大佛。自行车主题,连地图、靠背也是自行车的坐垫,用了很多的路标。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每天的生活好像是坐着自行车前行,沿途风光明媚——那些你的生命中走过的路,都给你留下了很好的痕迹,所以我们的生命是一个非常好的过程,每天见过的人、听过的声音,都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痕迹。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希望我今天讲的一些案例,也在你们的生活中留下很好的痕迹,谢谢。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陈德坚:Imagination 

[page]

 艾迪尔创始罗劲:《重生——改造激活存量建筑》  

LEQ_3630.JPG

 北京艾迪尔建筑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罗劲

  罗劲:

  我今天讲的题目叫做重生,改造激活存量建筑。这是城市更新的一个大主题,仅仅靠半个小时真的是讲不完,能让大家看到一个浅显的趁势就好。

  我是艾迪尔公司的创始人罗劲,因为我们公司相当多的人都是建筑师转型做的室内,我们在深圳团队也是秉承着建筑跨界做室内,再转过来。我们认为设计,无论是景观、建筑、室内、软装等等都是一个整体的系列。

  公司运行23年,也许大家对我们的认识都是我们做各种的创意办公或者是公司总部,今天我在这里重点把我们这些年来做城市更新的项目归纳到一起。

  这是我1989年在日本做了一个设计竞赛.1989年到现在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但是我依然觉得,这已经是经过深度考虑的,对城市的思考。

  自打有了城市概念以来,这么多年一直都在不断的更新,调整,整改,重建。但是这些年来,我认为是迎来了真正的城市更新的机遇。

  这是我的一个乌托邦构想,在竞赛中获得了大奖的两个作品。

  我认为,目前很显然是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尤其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未来随着新的城市功能格局的调整,随着城市功能疏解的深化,大量的建筑需要调整、改造。像深圳这样的新兴城市,内部也面临很多调整。广州还成立了一个城市更新局,是很有必要的。

  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功能重新定位,而是整个城市动能的重新调配。所以,我们是把城市更新实践跟整个城市新的激活和打造,以及城市新的动能的调配结合起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整体,一个城市生态的重构。

  我们曾经研究,在法规流程上,如何能够让城市更新不走新建的流程。因为城市更新本身自成体系,应该有很多法规上的通融。很多的技术法规和审批流程上,都应该有新的考量。

  这是2000年,我做的第一个城市更新的项目,是对北京葡萄酒厂的改造。现在已经完全看不出来老的葡萄酒厂是什么样了,里面有很多新的加建,和对过去建筑的大调整。

  北京曾经有一个高层楼的代表,叫京广中心,后面有一个商务楼的锅炉房。过去不到1000平米,被我们做成了6000多平米的小综合体。改造完之后,是相当具有规模的空间。

  下面是北京压缩机厂的改造。前身是北京一个老寺庙。我们改造时,融入了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保护和调整。

  这里面是我们曾经的办公室。一边挨着北京西海的南岸,有非常幽静的水面,另一边是二环路的车水马龙,又有着现代都市的感觉。二者都有流动,流动的东西汇聚到中间。

  后来又做了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改造,这是第三极书城。在中关村地区,随着商业的转型,腾出了很多空间,我们把这里做成了腾讯第三极的办公总部。

  接下来讲一个重点的工业改造项目。前身是新华印刷厂,这家老的印刷厂也是中国整个印刷界的龙头企业。2011年,我们开始做整体的改造。清华做了前期规划,我们又做了落地和调整的内容。

  这是过去老厂房,有比较常规的锅炉房,一栋栋的车间,后来经过从外到内,以及地下空间的利用和改造,这个园区已经作为西城区的文化重点聚集区,成为北京市的一个文化园区亮点。

  早期我们是作为一个用户,租用里面的一栋厂房。大家看到这栋厂房,就是目前我们在北京的总部。

  我们会把整个西区五栋楼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考虑,甚至是考虑和街区的关联,围墙怎么做,门头怎么做,以及和周边的批发市场的融合,做整体的考虑。

  这是规划和落地的模型,在这里可以看到每一栋楼在建造过程中和建造之前的感觉。

  这是建造过程中老厂房的感觉,这是我们现在还在用的办公室,因为我们租了15年时间,现在正好是一半时间。我们这个办公室原来叫做“4号库”,是一个老的库房。大家都知道库房是不需要光的,也不需要保温。我们通过连廊、桥架以及高低错落,做到上面有树屋。把有很多老厂房卸下来的梯子,放到新房子里面,形成了目前整个公司的设计规划。

  最西边又打造了一个小的咖啡馆和书吧,同时是北京最有意思的快餐厅。这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工业厂房本身遗留的机理。

  这是开心麻花的总部,5号库和6号库,一边做了小剧场,一边作为公司总部。有了这个中间的建筑,才得以形成完整的立面,而不是特别简单的,比较粗糙的工业库房。这是原苏联援建时,留下的组合排架。我们改建时,机电,色彩,模数,构造关系都参考了过去的构造关系。

  这是整个园区,如果留意的话会看到那边有老的锅炉房。当时园区东区面积不大,800多平米,而且是L型,像堵墙一样,堵在了东区的广场里,这是唯一拆掉重建的建筑。

  京广商务中心的改造也是一样的,当时做了一个下沉小广场。整个桥梁相当于一个舞台。有一些活动,都可以在这里进行。顶上是在混凝土的框架基石上做了钢结构的会所建筑。

  当时我们做这个建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功能的。我们临时起名叫做“1949园区的会展中心”,真正使用了以后是这样的,中间一部分是中国企业家协会,底下是锦泰来的餐厅,最顶上是一个做健康投资的投资公司。每一块的空间都有不同的方向进入,还有不同的空间上的联系。只要这个建筑好,它就是吸引人的,它就是有魅力的。我们认可未来一个建筑不断的更新,不断的新陈代谢和自我调整。

  底下是泰餐厅。泰餐厅里面留有一部分的工业风和经典元素的混搭。顶上“小鸟巢”里是小的办公场所,更像一个小小的会所。

  过去这个地方是一个旋转梯,梯子是一直旋转到地下的,但是由于三家使用,就把它封上,做成了一个现代的小亭子,作为办公室里的视觉焦点和交往的核心。

  后来又建了门头,让园区就像一个小镇一样。我们原意是把整个园区打开,根本不要做围墙。后来由于政府的原因,做了比较通透的围墙。之后又做了一些雕塑和小品,整个园区已经成了4万多平米的成功运营的园区。

  这是上海大华印刷机械厂的改造,改造完了以后,我们自己上海分公司的总部就搬到了这边。九宫格式的平面,但是在中间会有特别空间体验的会议区,还有中庭区。这是我们去年搬到上海的分公司地址。

  北京整体都在更新和改造,目前是2300万人口,城六区要每年降2%到3%的人口。人口的密度从1.4万人每平米变到1.2万人,所以有很多要改造。这是海淀区的一个主街,边上有很多街要改造。这是第一条街,这条街的旁边一边是民族大学,过去有很多的餐厅,另外一边是一个商业的住宅。这条街380米的距离,过去做了新中式的一条街。其实北京是政治中心,所以很多地方要跟政治城市规划,要按照这个规划走。

  很多东西要把北京的文化,代表中国的文化元素落实到位。所以最早的整个一条街就是新中式的,一个个门脸都差不多是四合院,是门头连接的展示。

  最后我们提出来,能不能不要哪里都抱着传统的东西?海淀的中关村是全国的科技创新基地,能不能在这条街里面做得更国际化一些?我们能不能打造出不同的关联的街区?让大家在整体380平米内,上上下下,都有一些空间体验,引入一些国际元素来做。非常有幸,这一块得到了海淀区领导的认可,就沿着这种模式来发展。

  这是北方锅炉厂改造的一个园区,也是一个工业项目的改造。我们做了建筑的外部、门头、台阶、平台,包括室内。

  这个工业项目的改造是一个特别典型的案例,把中间过去内部的三个天井,封了两个,完全形成了室内空间。中间这部分和最右边的部分,完全打成了H5的共享厅。左边是移动办公主题,这里面有很多的联合办公,所以,可以看到不同的岛,共享的区域和周边的联合办公。右边是体力恢复主题,这里有很多运动元素:有按摩的、有健身的,有攀岩墙……

  有意思的是整个这个大的平面,只有在工业建筑里面才有可能。我们是一个大的平台,一层就上万平米,这里要怎么改造?这些要怎么利用法规啊,包括怎么把容积率都调整了,建筑高度调整了,和外观景观关系也做了比较大的规划。这里的员工是可以踩着平衡车从那头到那头的。里面还有世界的不同的文化,他们的会议室,还有他们联合办公,每个都有不同的主题,因为他们70%的业务是在海外的,所以他这里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空间,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展开了。

  里面建造了很多东西,做很多的连廊。比较有意思的是有特别大的卡拉OK厅,连墙带地做了一个星空的装修,大家累了以后可以在那里吼两嗓子。

  下面这又是另外一个典型的改造项目,它的前身是金五星商城。金五星商城功能疏解了以后,引入了神州优车的这种新型互联网的科技公司。引入以后,到底应该打造出什么样的办公环境?到底是不是纯类型的办公?还是要融入很多功能?

  城市改造过程中,疏解了人口,修复了生态,做了很多绿化,建筑重新翻修,漂漂亮亮,这个不是我们的目的。目的应该是把城市做得更有意思,更有魅力,更吸引各种各样的人才聚集。所以一个城市有意思的地方,一定是混沌的地方,一定是特别复合的地方。

  一个真正好的能够激发人类思维,激发人类创造的地方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地方,应该是很放松的地方,而不是一个很一本正经的地方。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引入了神州优车,同时这里依然有过去的羊蝎子餐厅,有咖啡馆。原来很单调的厂房改造成了小商品批发,又被我们建造完了之后,中间多了很多夹层。

  这个项目是典型的超级互联的小的城市综合体。这里面首先功能是非常杂的,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办公,这里面应该有很多有意思的元素。

  原来的状态是这样的,这是在他搬之前的几天时间里我们去拍的。

  “光”,一直围绕着这个项目的核心,因为这个项目的宽度一百多米,长度80米,这么大的厂房,里面是没有光的。何况周边还有加建的违章建筑,所以如何把光影引入到每一个角落,让光影恰如其分的进入到办公和共享空间里面去,是我们的重点。

  做完了之后是这样的,里面有很多有意思的景观,什么小进门桥,亚瑟长桌,各种各样的梯子,有水面仓,有各种各样有意思的空间旋梯,还有超级互联的解读。我们把一层和二层在这里,还有二层和楼上的夹层,做成了非常有意思的小城市综合体。

  这里有很多的景观,有员工可以活动,可以涂鸦,有车模可以展示,还有神州之窗,神州印象,也不乏咖啡,神州书院,还有小博物馆。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你钻过去,爬过去,在办公场所里面有一点儿童游乐的记忆。有些地方可能是一个大的共享交流区,大家可以在很开放的大台阶上,做一个很放松的沟通。当然还有一些健身、娱乐的设施。

  有很多可以进行头脑风暴的地方,我自己也有拍照留念。这是空中四合院,一些高层接待就在这里。

  这是我们正在做的工作,还没有对外发表的,但是每个项目都是我们正在做的。

  一个是鼓楼大街的改造,有一些老建筑,改造是不是依然要北京的那种门面呢?我们的原则是,除非是文物保护,或者是整条街为了协调,除此之外,能不能用现代的元素去表达传统?

  还有很有名的商业改造,如崇光百货,红星美凯龙,当时是著名的百货集团,但是现在经营已经完全今不如昔了。

  每个改造里面,我个人认为最大的是情怀,你的梦想,首先要改造成一个小城市综合体,这是非常有意思的欲望。

  同时是技术引领,这里面牵涉到很多方面的技术,包括消防的技术,结构的技术,改造之前要有测评,要有结构的检测,还要有加固,需要建筑、室内,需要各部门的人,包括机电,还要低造价的把这个事情做成。

  这就需要工程人跟我们一起,为城市更新的这个大领域,一个个做到位,细致地去修补城市,把城市的味道真正激活出来,这也是我们未来在做的一块重要内容,谢谢大家。

LEQ_3651.JPG

北京艾迪尔建筑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 罗劲 

  主持人:非常感谢罗劲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因为我们国家也是到了一个转型期,大量的既有建筑,如何改造,未来的方向朝哪儿走?罗劲先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方向,同时也可以看到既有建筑,又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我们怎么迎接这个市场机会?这是在座的各位来宾需要考虑的。

  下面有请深圳洪涛设计院的院长易沙先生分享。 

[page]

  洪涛股份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易 沙

易 沙,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

  在大公装公司深圳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从业近20年,从实习设计师慢慢成为设计院副院长,主持多项大型项目。作为一个成长和成材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人,作为一个体验了中国设计大发展的整个过程的设计师,易沙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大变革,体会了与旧有的价值、旧有的世界、旧有的年代的告别,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到,作为一个设计师,“可能我们没办法改变历史的进程,但幸运地是,我们可以有机会借助作品,凝固这个告别的时刻。”

——————————————————

  以下是演讲全文

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易沙

  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易沙

  我今天的题目叫做《场所与体验》,这是为了配合这一次活动,我之前作为评委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终评的评审工作,从评委的角度出发我发现有这么多好的方案,而且这个大赛反映出的问题和中国设计市场上的现状类似——一些方案在设计手法上比较漂亮,但我总觉得它缺乏能够真正打动人的东西,或者说缺乏多样性。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方案能够打动人心?到底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方案?是我们从形式上出发创作出来的东西,还是其他?

  第一部分

  场所与体验

  今天在论坛现场,我听到了非常好的演讲,Federico Masin老师、陈老师、罗老师都给出了答案。我觉得设计的核心,其实是情感,就是要有情感去打动别人。如果把一个场景看做是一个舞台的布景,那么其最终体现的是在这个布景中表演的人,但人又确实是借助这个布景来传递出情感。所以说,场景的核心是情感,情感因场景而被体验。

  这也是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内容。

  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我当时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做的伦敦Soho区Berwick Street 街改造项目,刚接触到这个项目的时候非常有意思。对这个项目来讲,我是一个没有生活在这个地方的“外来人”。对我这个“外来人”来讲,当我第一次面对Berwick Street 的现状时,感受到这里的文化,很打动我的是这个照片——伦敦那样的拥挤、那样的氛围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开始改造之前,因为SOHO这个地方是非常好的位置,所有的资金涌入很顺利,之后一些很乱、很脏的东西和地方都被资本的力量清走了,这里变成了一个统一的、高档的地区。这也是我们这个项目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开始这个项目之前,我看到了很多承载了很多记忆的soho小店店主在网络上留言,表达出他们对这个地方的不舍。他们怀念soho那种融合了时尚与脏乱、高端与底层、眩目与卑暗的多元文化形态,怀念在那样的一个场所中那种没有约束与分别的生活状态。对我来说,伦敦SOHO这个区域,我最大的感觉是diversity。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因为要改造了,这里将会产生新的面貌。所以,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我们讨论的是:怎么样告别。有人说:“人生其实就是不断告别的过程,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停下来好好的说一句再见”。“怎么样告别”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设计师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不能改变历史,不能拒绝变化,但是我们可以用设计凝固一个瞬间、根植一种记忆,通过这种记忆再重新出发。这会不会是一个比较好的说再见的方式?

  我记得有人说过:历史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下一个起点。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左边是现状。这就是项目基地,从西到东,融合了SOHO很多的业态,有很多的东西,也有一些小的店面,有定制、唱片行业等等,但是现在已经破落了;中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水果市场,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之前,这里有最有意思的业态,在这个市场上买东西小商铺很多,来往人多,人们在这里打招呼、交流等,非常繁荣的状态。但是,现在两边的楼都要开发成地产了,所以很多有意思的小店消失了。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在我的想象中,没有想这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或者是什么样的风格。我一直在想人在这个地方如何活动,怎样激活这个地方原来那种有趣的东西。所以我的想法如右图,植入一个在形态上类似漂浮的“桥”来将整个空间激活,让人们对于这个市集的空间体验从仅仅路面的二维进入到空间的三维,通过强化人们在这个空间“逛”的行为模式,进而增强人们“相遇”“交流”的可能性。这种生活状态、行为模式,将整个街区构筑成一个舞台,一个能反映原来Soho精神的场所,一个能体现“共存”的街区。所以我把它的名字叫做MISSING LINI,因为我觉得这种LINI是这里所缺乏的。

  同时这个“桥”就像一条“线”,引导着人们穿行于不同的功能场景,穿行于室内和室外空间,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体验到多元的空间体验。SOHO有很好的中餐吧、书店,我希望人们从在这个空间走到那个空间,就像在时空中穿梭。

  所以我用了非常连续的过道,这是想象中(如上图)。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不应该做一些东西,去规定或者引导、指引人应该怎么做。我接受的思想是建筑师应该通过建筑的形态去诱导人在空间中做一些变化。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如上图,拼接的伦敦SOHO乱糟糟的场景,希望在这个情境的感觉能够再现(把我女儿的照片也放上去了)。

  刚才听到陈老师说设计师就像一个导演,会预期你的设计在空间中会是怎样的表现。我觉得也是,整个场景就像一个舞台,人们最终不会在意这个舞台长得怎么样,而是在意表演者在舞台中会做怎样的表演。这是我概念性的东西,我有意识的用简约的方形,它不是具体的建筑形态,我研究的是:在这个空间中,从二维进入三维以后,这些人在空间中怎样交流。

  我总觉得设计在空间中更像场景,要通过这种布景,传递出一种情感,营造满足大家精神层面上的或审美上的需求和体验。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这个设计最终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叙述性的场景,最那头是一个书店,有几个节点,人在中间就有一些细节,就被混合。因为那个地方有位置,会有一些SHOW,可以做一些时装秀的表演或活动。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经过设计之后,人们可以由此走到非常有名的买布的小商店,走出商店后可以看到顶上有一个露天平台,这个平台下面本身是准备建成比较无聊的商务住宅,但是我觉得这个住宅可以做一个屋顶的SHOW——其实在SOHO这种小型的街边表演是非常有活力的。

  我想象中:在下面的人可以和在上面的人非常方便的交流,同时可以看到一些LifeShow,这种混杂的状态,其实是捕捉到了场景,或者是SOHO多元存在的精神,而不在于它到底用了什么样的形式或者是什么样的设计风格、状态。

  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也是我们现在的设计方向——到现场去感受,找到现场的感觉,通过设计师表达出来。  

2018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创新论坛丨洪涛装饰设计院院长易沙:场所与体验

  因为是室内的专业,后来我们就给他具体的做了。刚才看到几个小的节点,后来我们又把这些小的节点设计做了继续的深化。这是一个书店,当时有个导演的一部比较惊悚的电影里讨论人性的两面: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通过这样的设计,人就仿佛从SOHO的白天,慢慢走到了有点邪恶的昏暗,再走出来回到白天,有了这种双重的交互、穿插的体验。

  我觉得这就是SOHO,它融合了这么多对立的元素,这么多样化的东西,这样才能表现出来,才能抓住它,我们可以跟它的原来说再见,但是新的形态是在它原来的基础上有了重生。

  这就是我需要表现的状态。就像德国哲学家Walter Benjamin所说:When someone walks down a street she produces the street and is, simultaneously, produced by the street……他论述了氛围本身的丰富与复杂性。

  这就是我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交流的,在我设计实践探讨中,对这一个问题的想法和表达。


  第二部分

  洪涛装饰的部分精品项目

  我是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院长,洪涛装饰是从1985年成立的,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也做了非常多的项目。目前我们的设计院主要集中在酒店、剧场和其他几个领域,都有一些好的作品。

宁波文化广场朗豪酒店



宁波文化广场朗豪酒店
宁波文化广场朗豪酒店




  这是宁波文化广场朗豪酒店,2013年已经完成。宁波人是含蓄的,他们温文尔雅的气质是我想重点表现的。所以在做电梯间设计的时候,我是用了很多种白表现:天花是有一点点银白的,再搭配一点点灰,所有设计的出发点是要捕捉在那个场景的感受,包括在卫生间也是,这种气质是宁波的气质。

微信图片_20180529122125.jpg

  朗豪这个品牌是香港的,它的中餐是很好吃的。  


  现在在做朗豪的度假酒店叫“CORDIS” ,(设计同事也在台下,)花了很多时间。建筑的入口和整个建筑规划,是在一个非常得天独厚的环境中,也可以看到这个环境赋予空间的气质。
朗豪的度假酒店
微信图片_20180529122125.jpg
朗豪度假酒店
朗豪度假酒店


朗豪度假酒店

  当时我们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出发点是“重材料”。这张图片就是宁波的手工材料,因为宁波有一些竹、石等,从这些材料出发捕捉到它的特质。这个酒店本来6月份要开始的,但是现在只能再推一推。所以我们在这个酒店的表达中,会对木、石材、瓦、铜都做了研究,到底要怎么表达这些东西?业主给我们的反馈是比较难做,总是说我们做得比较难。我觉得这样的设计,能够融入环境、能够有当地的感觉,这是我们要做设计的基础。

  这是我们做的样板房。

朗豪度假酒店

朗豪度假酒店

  这是宁波柏越酒店(PARK HYATT, Ningbo),我们做深化设计的部分,做了三年半。我喜欢这个设计,喜欢在建筑中所表达的那种与世无争的简洁,那么白,那么干净。其实作为中国的度假酒店,在设计出来之前,做得太过当地了一点,但是它是一种非常清新的状态。

宁波柏越酒店(PARK HYATT, Ningbo)

宁波柏越酒店(PARK HYATT, Ningbo)

宁波柏越酒店(PARK HYATT, Ningbo)

宁波柏越酒店(PARK HYATT, Ningbo)

  这是当地的一个老宅保留下来做的Bar,非常漂亮。


宁波柏越酒店(PARK HYATT, Ningbo)
宁波柏越酒店(PARK HYATT, Ningbo)
宁波柏越酒店(PARK HYATT, Ningbo)


  我觉得场景的核心是情感,情感因为场景而被体验。


洪涛装饰的剧场项目

  洪涛装饰的剧场项目也可以再分享一下。因为洪涛是上市公司,下属的设计院会有不同的设计团队,他们会在不同的领域做一些深入的研究,这是广州的一个项目,我们是跟他们做配合的。

微信图片_20180529122125.jpg


  这是梅溪湖大剧院,所有的这些工艺非常复杂,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挑战性。

梅溪湖大剧院

梅溪湖大剧院

  在90年代,洪涛装饰完成了北京长安街17个重大项目。在那个年代,洪涛装饰还完成了其他省市非常多的重点项目,包括上海东方文化艺术中心、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等。

上海大剧院



上海东方文化艺术中心
上海东方文化艺术中心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


  这是在广州大剧院。


广州大剧院
广州大剧院


  这是无锡灵山梵宫。

无锡灵山梵宫

  这是珠海歌剧院。

珠海歌剧院

  这是新疆大剧场。


新疆大剧场
新疆大剧场


  这是宁波大剧院。我们在宁波还有很多项目,我们在各地也有很多的剧院项目。

宁波大剧院

  这是广州白云国际艺术中心。

  广州白云国际艺术中心

广州白云国际艺术中心


  这是我们的设计团队(部分)。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洪涛设计团队


  今天我和大家做了《场所与体验》的主题分享,然后分享了一下洪涛装饰的部分精品项目。接下来,希望大家有机会相互认识,做一些项目上的分享和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非常感谢易沙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其实易沙先生准备了两个PPT,由于时间原因没有把后面的东西完全展示给各位来宾。我在此向各位来宾和演讲嘉宾表示歉意,因为我们的组织能力还是有限,今天开始的时间往后延长了半个小时,所以给各位嘉宾在演讲的过程中,和时间上都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和压力,很抱歉。

  我们来做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和建筑装饰设计发展论坛,目的是想给广大的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朋友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各位设计师朋友都能有机会看到别人在做什么,我们未来的市场是什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我们的发展。

  我们非常感谢各位来宾对整个设计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也同时感谢各位来宾对我们组织活动的包容。尽管我们有很多不足,大家都还是很包容的。

  2018建筑装饰中国设计创新论坛到此结束。

 


组织机构

指导机构: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特别支持:中共福田区委 福田区人民政府



媒体支持

  • 中央电视台
  • 新华通讯社
  • 中国新闻社
  • 中华建筑报
  • 中国经济日报
  • 凤凰卫视
  • 深圳卫视
  • 新浪网
  • 腾讯网
  • 搜狐网
  • 网易
  • 凤凰网
  • 今日头条
  • 澎湃新闻
  • 中装新网
  • 中国建装网
  • 中洁网
  • 中国建筑装饰杂志

深圳福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圣元致辞

福田将努力打造建装行业发展的集聚区和总部基地。福田也是中国建装产业重镇,拥有规模以上建装企业600余家,占据了全国建筑装饰百强企业半壁江山。2017年,福田经济总量实现3820亿元,在全国县(区)排名前列,其中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5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9.3%,增速9.0%。建装产业是福田区重点扶持的产业,去年以来,我们推出建筑装饰行业“五个一”工程,专门出台《福田区 支持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发展若干政策》,拨发建装行业扶持资金近2亿元,积极为建装行业拓空间、搭平台、揽英才,全力打造福田建筑装饰设计企业总部基地。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执行会长、秘书长刘晓一致辞

今天,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福田区政府将正式签署中国建筑装饰产业论坛暨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永久落户福田的协议。我会将与福田区政府通力合作,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打造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代表行业发展最高水平的国际性赛事;把中国建筑装饰产业发展论坛,打造成为融合行业智慧、激发创新动力的高效平台。

中共福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伟宣读《福田区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奖励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和十佳家装设计师的复函》

经研究,我区同意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设立的年度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奖和年度十佳家装设计师将冠名为福田杯。从2018年起对大赛评出的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年度十佳假装设计师给予奖励: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20万元每名,十佳家装设计师10万元每名。每年所需经费300万元由我区承担,建议每年年度获奖者自动成为福田区的建筑装饰设计顾问,此函。

CCD郑忠&庄瑞安:设计创造价值

设计与产业的发展关系,是一种内外的关系。设计是无形创新的原动力,产业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把两个词汇放在一起,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如何成为产业是今天探讨的主要内容。设计是不计量的创意过程,是创造价值,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中孚泰董事长谭泽斌:聚焦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主要以声光电集成研发技术为核心,向客户提供声、环境工程规划设计,声学装饰、灯光音响配置和声光电继承为一体的建筑声学工程整体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文化建筑、教育建筑、体育建筑、旅游建筑、娱乐建筑、商业建筑、交通建筑等领域,包括剧院、音乐厅、学校、会议中心、光电中心、电影院、体育馆等等。 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剧院建设可大致分为五个建设年代,共十四个代表性大剧院,这十四座大剧院,中孚泰团队是其中十二座的主要技术贡献者之一。

乐乎城市青年社区创始人罗意:长租公寓崛起带来装饰行业发展新机遇

对于长租公寓,各位应该并不陌生。因为从去年5月份国务院推动整个房地产向城市租赁转型之后,住建部包括其他的各大部委,来自各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政策落地,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变迁。到十九大的时候,党中央更是提出了租售并举的国策,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觉得整个租赁行业的崛起,不止是一个风口,不止是一个商业契机,而是一个会影响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整个房地产发展的国策。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产业化分院副院长宋兵:建筑工业化与全装修

我的汇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建筑工业化的相关问题;第二是全装修部品集成技术的主要概念和内容;第三是核心问题解决方法和理论基础;第四是模数与模数化网格设计,第五是介绍一些应用案例,最后是介绍一下行业发展。

深圳建设科技促进中心主任岑岩:建造-制造-智造

我搞装配式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已经有16年时间,算是行业里面的老同志,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最大的问题是理念不行。刚才宋兵老师讲的工差理论都是技术问题。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技术问题?这根源是管理问题、EPC的问题,宋兵老师讲到施工的工差就那么多,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找总包,总包搞不定找业主,业主搞不定还要找设计单位,要找一连串,因此这是管理问题。解决了管理问题还有制度的问题,要从制度的安排上解决问题。要做出这样的制度安排还有最重要的问题是理念问题,所以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理念创新。

深圳中天精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安:如何同时管理1000个工程?

我们的理想是“同时管理1000个项目”,磨蹭了十几年时间,好不容易能够管理100个了,离理想差得还很远,差了90%,但是我们还在路上。我们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从设计开始,我们就不是标准化的产品,从管理上我们又没有完整地实现自己的标准化,从内部建设的角度来说,我们至少是在信息化上面差距非常遥远。从体系建设的角度来说,我们甚至不知道如果公司继续扩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法。问题很多,但无须担心,我们一直在路上。

智优沃董宇:构建“智能+”创新生态,打造装饰产业升级加速引擎

建筑行业、装饰行业很有意思,4万多亿的行业规模,13万-14万家的企业。当时我看了之后感觉有四方面问题:第一应该全行业不怎么挣钱。第二,应该不会有特别龙头的领军型企业,我所谓的特别龙头的领军型企业可以对照房地产领域的碧桂园、万科。第三个,这个行业应该不会有特别集中的高端人才在,这也一定是这个行业现状的反馈。第四,这个行业一定没有一个统一的,适合这个产业发展的多层次的行业标准。

“福田杯”2018中国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评选活动,作为本届大赛的一项重要活动,获得大赛组委会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深圳市福田区政府的全力支持。“福田杯”2018中国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由大赛学术委员、组委会委员推荐,由设计师申请,以专家、评委评审,公众评议等方式,经过多轮评审,最终确定。

自2018年起,每位获得“福田杯”2018中国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称号的设计师将获得20万人民币现金奖励,并成为福田区的建筑装饰设计顾问。

“大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大国工匠”离不开“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值得“最高礼赞”!


  • 陈德坚

    德坚设计 董事、创办人

  • 高文安

    香港高文安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总裁

  • 季春华

    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 李晖

    上海风语筑展示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 温少安

    温少安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设计总监

  • 罗劲

    北京艾迪尔建筑装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杨邦胜

    杨邦胜室内设计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 叶铮

    HYID泓叶设计创始人

  • 易沙

    深圳市洪涛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主设计师

  • 郑忠

    亚泰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2018年6月14日,第八届中国国际空间设计大赛(中国建筑装饰设计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会展中心召开。“福田杯”2018中国十佳家装设计师作为本届大赛的重要奖项之一,在颁奖典礼现场隆重揭晓。


    发掘有能力、有潜力的家装设计师,打造家装设计界明星设计师。丁健、林玉芳、林志龙(中国台湾)、张明杰、周锋、钱晓宏、姬少红、倪超、谢侑谕(中国台湾)、廖亓10位设计师荣获“福田杯”2018中国十佳家装设计师,且自2018年起,每位获奖者将获得10万(人民币)现金奖励,并成为福田区的建筑装饰设计顾问。【阅读全文

金奖1

    金奖1

金奖2

    金奖2.JPG

金奖3

    金奖3.JPG

金奖4

    金奖4.JPG

银奖1

    银奖1.JPG

银奖2

    银奖2.JPG

银奖3

    铜奖3.JPG

银奖4

    银奖4.JPG

银奖5

    银奖5.JPG

银奖6

    银奖6.JPG

铜奖1

    铜奖1.JPG

铜奖2

    铜奖2.JPG

铜奖3

    铜奖3.JPG

铜奖4

    铜奖4.JPG

铜奖5

    铜奖5.JPG

年度佳作奖1

    年度佳作奖.JPG

年度佳作奖2

    年度佳作奖2.JPG

年度创新作品奖

    年度创新作品奖.JPG

中国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

    十大杰出.JPG

中国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提名奖)

    十大杰出建筑装饰设计师(提名奖)

2018年中国十佳家装设计师

    十佳家装.JPG

杰出酒店空间设计机构

    杰出酒店.JPG

杰出商业空间设计机构

    杰出商业.JPG

杰出住宅空间设计机构

    杰出住宅.JPG

杰出办公空间设计机构

    杰出办公.JPG

优秀组织奖

    优秀组织奖.JPG

推介品牌

    推介品牌.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