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跃文:“空间作为日常生活的容器”设计 理想世界的现实版 - 设计作品 - 中装新网-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官方网站
设计 > 设计作品 > 杨跃文:“空间作为日常生活的容器”设计 理想世界的现实版

杨跃文:“空间作为日常生活的容器”设计 理想世界的现实版

来源:中装新网时间:2015-10-19 09:38:38 评论 分享

这里的“云”在公共空间里的具体形式就是一个巨大的连续的可以被不断填充的通透框架,它从立面延续到天花,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

分享到 33.6K
<
  • 最后一页
>

  设计师:杨跃文

  设计公司:纬图建筑设计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某个时刻,我站在场地的中央,静静地感受这个场地本身具备的特质与表情。一直以来,我都坚信,每个场地本身都是自成一体的微观场所,潜藏着无数线索,我们要做的首先是发现,然后给这个场地一点点助力,让其能够承载一些功能,仅此而已。这个四周分布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幕墙且中间无一立柱的空间具备构筑一个心中理想“世界”的物质基础。

  我们知道,一个标准的园林的营建过程大致包括两大部分:首先是较为先验式的功能盒体的规划与建造,通过传统的营造法式结合工匠的精湛手艺来实现林子里房子的建造。而第二阶段(房子之间的间隙)便是一种更具哲学性的“理型化”的建造方式。往往到了第二个阶段起到宏观控制角色的文人和工人是在现场一起工作,文人只负责告知工匠大概的意图,让后让工匠发挥其主动性,进而在堆山叠水的劳作和日后的维护过程中不断地激发自己所有感官最终实现一种更趋自然的创造。对于这个场地的规划,我想把这两种状态移植到这个空间中去。作为具体功能使用的“盒体空间”和作为员工休闲活动“间隙空间”。盒体作为“静”的空间来实现功能的需求,而公共空间作为“动”的角色来实现场所与人互动性,通过一动一静的两极状态来实现一个“微观世界”的营造。

  东方空间的精神并非来自外在的装饰和具体形式,而是空间中“动”与“静”具体状态和互补关系。如何让人在静中感受“动”(气流的运行轨迹,雨水落地的声音等等)以及在动中感受空间的静谧(鸟叫声在空间里的回响或是弥漫在空间里的阴翳部分等等)。换言之,东方空间不只是停留在功用本身,它是一个连接天地人的场所,是一个精神理疗之地。

  这里的“云”在公共空间里的具体形式就是一个巨大的连续的可以被不断填充的通透框架,它从立面延续到天花,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在不同的位置担任不同的角色,可以是书架隔断,或是蔓延到天花上的造型装置,或为半围合功能盒体的屏风。随着时间的推进,当日常的填充(书籍,饰品,灯具,多媒体等等)附着在框架上后会形成层叠生动的空间肌理。整个框架像是一个透明的“容器”,来持续激发着具体生活的“填充”。

  盒子之间的间隙像是一个迷宫,提供给人一种漫游穿梭的体验,继而让人关注空间里每一个角落并且可以适当地改善和开发它们使用的可能性。这样通过人与空间界面的互动来实现互相照顾和互相启发,在这里,人与空间没有明显的主动和被动的角色设定,只有未完结的互相“谈判”及适应并互相作出妥协。

  我一直坚信空间的营造并不是在一个案子完成时的状态,而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适当地抽离自身作为设计者的角色,让缜密的逻辑适当放空,预留一部分“空白”交由使用者日后应对发生的无限可能性,留有余地给他们累积一点一滴记忆的可能性,逐渐“填充”,空间方能真正意义上被“完成”。

[责任编辑:刘娜静]
免责声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别标明中装新网原创稿件的内容,其他均来自于网友投稿或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图片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所发布图片或文字内容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站工作人员予以解决。QQ:2853295616 手机:15801363651。

友情链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