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金螳螂成功牵手HBA完成建筑装饰设计行业首次跨国收购之后,2014年,中国设计界波潮涌动。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美国威尔逊室内设计公司两大知名设计公司分别被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收购,成为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到底什么动机促使这个行为的发生,"并购"与"被并购"对设计企业的发展的好处体现在哪里?而这些强强联合,对中国本土设计行业的发展有何影响?为此中装新网特邀13位资深设计师,共同探讨"并购"与"被并购"给设计企业及设计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本期特邀设计师/This period specially invite designers

  • 鲁小川

    鲁小川,

    北京丽贝亚集团第一设计院院长

    鲁小川

  • 杨邦胜

    杨邦胜,

    YANG杨邦胜酒店设计集团总裁兼设计总监

    杨邦胜

  • 向天斌

    向天斌,

    苏州金螳螂第十一设计院八分院院长

    向天斌

  • 王黑龙

    王黑龙,

    黑龙设计品牌创办人、设计总监

    王黑龙

  • 吴文粒

    吴文粒,

    深圳市盘石室内设计有限公司总裁、设计总监

    吴文粒

  • 黄剑才

    黄剑才,

    HSD.佛山黄氏设计师事务所董事、总设计师

    黄剑才

  • 黄治奇(Michael)

    黄治奇(Michael),

    黄治奇(香港)酒店娱乐策划设计有限公司董事兼设计总监,深圳市0755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黄治奇

  • 郑杨辉

    郑杨辉,

    福州宽北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董事

    郑杨辉

  • 张健

    张健,

    张健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

    张健

  • 陈志斌

    陈志斌,

    鸿扬集团陈志斌设计事务所创意总监

    陈志斌

  • 张心遥

    张心遥,

    上海云舞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

    张心遥

  • 臧涛

    臧涛,

    派沃设计副总经理

    臧涛

  • 郭明

    郭明,

    北京悦界堂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设计总监

    郭明

2大品牌并购方兴未艾/Big brand acquisition be just unfolding

  • 关键词:梁志天
  • 关键词:威尔逊
  • 关键词:凯里森

2014年2月13日公告,公司董事会通过《关于收购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70%股权的议案》,拟通过控股子公司江河幕墙香港有限公司等公司,以3.5亿港币的价格收购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70%股权。

梁志天

这次合作是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司以往逾八成的业务皆为国内项目,透过与江河、承达和港源三大产业平台,日后可以涉足更多国家级及国际性大型项目,有助拓展公司业务范畴和项目地域。与此同时,双方可以促进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综合服务,有利项目的推动和发展。日后,我会继续担当公司的经营和发展的主导角色,努力扩阔公司发展空间,同时于不同的项目迸发更多崭新意念,将亚洲的室内设计推至更高水平。

梁志天设计师有限公司

若公司最终完成本次收购事宜,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室内设计的水平,进一步发挥内外装协同效应,加大开拓国内外市场。

3月25日,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高调宣布:全资控股位列全球酒店餐饮室内设计领域前三甲的美国威尔逊室内设计公司(Wilson & Associates Inc)。现代设计集团并购美国威尔逊设计公司的协议是于2014年2月28日在美国纽约签订、并完成交割手续的。现代设计集团总裁张桦兼任威尔逊设计公司董事长。

现代设计集团

现代集团总裁张桦介绍说,上海现代设计集团在高端酒店建筑设计方面具有优势,与威尔逊公司曾有过多个项目的业务合作,最早一个项目是2008年三亚海棠湾的五星级酒店,现代集团做建筑设计,威尔逊做室内设计。因此在业务领域有很强的互补,双方在多年的合作中得以相互了解为此次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代设计集团前期先后赴美和新加坡与Wilson公司高管和员工进行了充分的沟通,获得了一致的认可和支持。威尔逊公司的加盟,将迅速拓宽现代设计集团海外业务拓展的渠道,加快集团的国际化进程。威尔逊公司加盟集团,不仅可以进一步加速优势业务在中国市场扩展,而且,还能依靠集团建筑设计优势,开拓公共建筑的高端室内设计业务。

威尔逊设计公司

威尔逊设计公司对与现代设计集团联手,也十分兴奋。因为它可以在"现代"的全产业链中,获得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如依靠现代设计集团建筑设计优势,开拓公共建筑的高端室内设计业务,提升整体设计品质,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和更广阔的市场等。威尔逊设计公司总裁Olivier Chavy说:"中国设计业今年有46%的增长潜力,与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合作,将为公司旗下全球八个设计事务所带来更多令人兴奋的发展机会。同时,将能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设计服务。我们对合作充满信心。"

2014年8月21日,RTKL母公司ARCADIS(泛欧交易所:ARCAD),一所全球领先的自然和建筑资产设计和顾问公司,宣布计划收购美国著名设计公司——凯里森设计事务的消息。ARCADIS从而拥有了RTKL和凯里森两大国际知名商业设计品牌。

ARCADIS集团

ARCADIS的首席执行官 Neil McArthur介绍:"通过凯里森的加入,ARCADIS将成为在高端设计和建筑行业的一名真正的领导者。我们将会成为在商业零售建筑方面全球的领先地位,商业综合功能和商业建筑方面有力的主导地位,及在中国地区国际设计和建筑行业的领先位置。"

凯里森设计事务所

"我们很高兴能加入ARCADIS公司团队并一同与其它旗下公司共享此团队带来的价值。" 凯里森首席执行官兼总裁John Jastrem表示,"公司合并后在全球范畴的各项能力将有利我们所有员工和客户。我们公司以提供高品质的设计和卓越的服务著称。在ARCADIS的支持下,我们将更大程度上提高已有质量。"

3并购与被并购业界分析与反思/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无论是谁并购了谁,还是谁被谁并购,因为品牌价值、设计能力也好,商业发展需求也罢,抑或是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并购与被并购方必须都能获取各自所需的利益似乎是关键。无疑,并购事件促使产业步入快速生长期。并购是一把双刃剑,或是为设计公司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成为设计行业发展的领头羊,或是在被并购之后连思想也被并购了,得不偿失。

  • 并购缘何发生?
  • 是否愿意被并购?
  • 机遇与挑战——
  

杨邦胜

  

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不能一言蔽之。收购是个复杂的过程,从金融、法律、技术层面都需考虑周全,不仅仅是品牌、价值和资金链。无论是收购还是被收购,相信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一件事。

  

项天斌

  

正如大家说的一样,梁志天设计公司的被收购,确实和资金链没有半毛钱关系。江河创建缺钱么?如果缺,也不缺梁先生的这点效益。必须是看中了梁先生旗帜性的品牌和商业设计崇高的美誉度。

  

梁先生这么多年的努力,在混沌的设计界开辟了一片精致高雅的田地,细腻而且清新,热烈却不市侩……堪称设计娱乐界的大腕,行业号召力爆棚。无论走到神州大地的哪个角落,都会引起轰动效应,就差小女生尖叫了。难怪各种商业活动,必须请到梁先生。

  

江河相中梁先生,想必也是看中了梁先生的巨大商业号召力。在以后的项目谈判接洽中,作为公司的 soft power,多了一把设计杀手锏的支撑。

  

鲁小川

  

我可以这样解释,个人品牌到一定程度上是需要转型的。如果说被收购的话,我更愿意理解为是新的合作模式的开始。按照传统模式发展的话,双方都已有瓶颈,所以互补式合作是双方的需求,特别是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但是结果会否成功,也需要我们给予时间和空间去验证。

  

王黑龙

  

被并购,首先是因为其商业价值,就如艺术品投资,再好的作品,如没有市场价值,投资者是不会轻易收购的,这和单纯的艺术爱好是两回事。投资就是为了逐利,但也不是零和博弈,并购与被并购方必须都能获取各自所需的利益,至少愿望如此。

  

就像自然界大鱼吃了小鱼,或小鱼傍了大鱼,对环境和生态当然会产生影响,但那就是生态圈的一部分,各行其道,各得其所,挺正常。

  

吴文粒

  

这是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现象,顺应了市场需求,是自然而然且积极的现象或趋势。

  

设计公司之间的并购本身是为取长补短,相信并购后在业务范畴和项目所在地域上一定会有突破,在设计与工程方面也会有更高质量的要求。这种现象不仅对并购与被并购公司有积极作用,在将来对其他公司以及对国内整个设计行业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黄剑才

  

首先要祝贺被并购的设计公司,除了被看重品牌和价值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强强联合可以使双方的合作更为密切和深入,一定产生共赢。另外还可以引领设计行业更规范地发展,带领本土设计走向世界。

  

黄治奇(Michael)

  

强强联合是设计企业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设计企业被并购之后,可以取长补短,将自身做得更大更强。多元化合作与发展,对自身未来的发展会有积极的影响。

  

郑杨辉

  

江河创建并购梁志天设计公司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对方在行业中的名牌效益,是有形资产与无形品牌的对接,使设计到施工的产业链更加流畅。梁志天是中国室内设计史上的一个传奇,其领导的设计公司也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今天350人的精英团队,责任之重可想而知,被并购之后,让良性的资金注入,以加强设计执行力和确保设计公司的可持续的发展。应该说,梁志天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有责任感的企业家。这样的并购正如梁志天所说的那样是一场双赢,与资金链无关。

  

大品牌的行业并购是行业发展趋势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提升整个设计行业的质量无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未来的设计行业不再是小作坊式的公司。此类事件,给每个设计公司都带来了挑战,福州宽北设计有限公司也不例外,但"真金不怕火炼",唯有实力与品牌才能让我们走得最远,笑到最后。

  

张健

  

本土设计企业的整体发展一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带动设计行业的兴盛;二是企业自身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与发展,目前我国本土的一些设计企业无论是在设计能力上还是团队管理上,正走在迈向国际化的路上。

  

陈志斌

  

因为有了品牌与价值,才有并购的可能性,资本对优质资产才会感兴趣,才能投资增值。从被并购方来讲,套现保值也是关键目标,和资金链有关系但关系不大,并非资金链紧绷而被并购。

  

张心遥

  

并购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种,品牌价值当然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因素致使并购行为的发生,如双方关键人物的化学反应,双方品牌的互赢互利,当然也有可能是双方资金上的互补。每一例并购都有各自的原因,并购的发生并非一定是资金链出了问题。

  

臧涛

  

"人家能收购你,是别人看中了你的品牌和价值,和资金链没有任何关系。"我同意这种说法。

  

设计公司的品牌和价值重点来自于两个方面:一,设计公司本身拥有的客户资源和客户积累,这是最珍贵的资本;二,通常企业收购设计公司更多的是看中该设计公司的团队和客户资源。排除恶意收购,我想这是大多数收购方的想法。

  

我们派沃设计公司在整个行业内处在一个领先的水平,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设计公司。目前专注于品牌文化和创意方面的革新。大品牌并购事件对我们公司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每个公司适应的客户群体并不相同。

  

对于并购,我不太看好并购设计公司或者设计公司被上下游企业并购,因为每个设计公司的文化都是非常独特的,它的团队从主创到队员都经过了大量的文化创意的融合,包括人员关系、背景、交流方式甚至价值观上的认同,这需要一个磨合期,更需要默契。

  

郭明

  

这么多并购发生,有几个是并购本土设计公司的?很少。我们还在设计制造的路上,离别人看上你(你的设计)还有不小的距离。

  

并购是好事情,千万别把设计思想并购了。

  

杨邦胜

  

我们会做出综合的评估。如果并购是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未尝不可。并购之后的影响是肯定会有的,这种影响可能会是公司的资金、管理机制、人员配置上,至于品牌是否会受到影响,取决于并购后的品牌定位是否发生变化。

  

不过现在对我们来说,我们的设计才刚开始,我们很多梦想还在征途当中,未来的路还很长,所以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我们更需要潜心的学习和努力的进步,踏踏实实做创作。

  

项天斌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这样的需求,都是成长型公司的呼唤。设计公司,属于"轻资产"的类型,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就是设计师本身,拥有了品牌设计师、良好口碑项目的公司这样,两三个人、三五条枪的创业设计公司也是这样,少了设计师本身,公司团队就不复存在。

  

设计公司,由于知识、背景的因素,很多带团人往往对市场的捕捉不敏锐,对运营管理不系统,对公司的前景思考得少,导致公司缺乏活力,创新不足。而往往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设计巨头或者综合集团,这些短处都在成长发展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购的举动,必须以1+1>2的效果,才能成立。如果同质化的相加,就没有并购的价值。

  

如果你是专注于细分市场的独立领域,拥有了核心技术的围墙效应,预见到行业的巨大利润份额,那就拒绝被收购吧。

  

鲁小川

  

我不会选择并购。中国的设计和装饰,到今天还是模糊状态,新中国无自己的文化,所以当今无大师;抄袭时有发生,知识产权无保护,发明创造才需要设计,今天的中国无创意可谈,所以也没有自己的设计。

  

设计是人创造出来的,不是加工出来的,只有创意才能产生效益,产生价值,而设计师没有自己的创意,就不能称之为大师。企业无大师,如何做品牌?

  

这样盲目的并购只是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或是多了一种广告效益,无实际意义。根本问题没有解决,不过是最后的挣扎。

  

王黑龙

  

没有想过这类问题和假设,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再说也不迟。被并购之后的品牌和运营受到各种影响是必然的,你已完全被引入了另一种轨道。当然,你和你的公司可能会获利,规模肯定也会扩大,但那又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我没有想过。

  

黄剑才

  

并购与被并购,要知己知彼,要对口,若双方合作愉快并能产生更好的效应,可以考虑。良性的合作对品牌会产生好的口碑,能树立同类别企业跟设计公司合作的先锋和榜杆作用,让企业充分体现设计的价值,并能使品牌运作更规范化。

  

郑杨辉

  

是否选择被并购应该站在理性的角度评判。我的依据是:能扩大品牌影响力、给公司各个群体带来利益。在并购后若能提升自身在本行业的实力,我会采取开拓、开放的态度去面对——新的战略合作平台能够带领企业走得更远,何乐而不为。

  

被并购对于企业和品牌都是一次机遇,当然,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做为被并购方依然要要保持创业激情,这样就能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实现品牌与公司的质的飞跃,真正达到双赢。

  

陈志斌

  

作为一个处于上升周期的公司,特别适宜于自我品牌的建设与发展。并购是把双刃剑,并购的条件肯定不低,对成长的要求肯定很高,因此会失去之前的从容,变得功利化、焦虑化,反而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张心遥

  

首先作为一个不是什么大牌的设计团队,如果有前辈欣赏,当然是很荣幸的一件事情,然而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决定。在合适的时机做出"被收购"的选择,当然对自己团队也是很有利的。

  

臧涛

  

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先看收购方是什么类型的企业以及对方的收购意图,如果是上游公司(即级别较高的公司),我会非常乐意;如果是下游公司发出收购意向(如装饰公司或资本方等纯粹的金融机构),我就会拒绝,为了追求利益而降低公司本身的品质是与我们公司发展意愿相违背的。

  

其实有许多公司对我们派沃设计发出过收购邀请,某著名装饰公司就和我们洽谈过很多次,但由于价值观上无法达成统一,我们拒绝了。

  

郭明

  

如果有一天我们被别人并购了,那是我的运气,说明我的品牌值点钱了。其实设计师生存之本是作品,如果没有好的作品,一个大集团把你并了,不到2年,你就死定了。

  

杨邦胜

  

对此,我反而抱有相对乐观的态度,正如我一直认为,中国本土的设计不比国外差,害怕业务量减少,在某程度上看,是对自己设计的作品不够自信,认为国外的作品一定比我们强。现在甲方的观念其实也发生了很大转变,他们甚至更愿意与本土设计公司合作,因为减少了沟通成本,同时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如期地进行。

  

项天斌

  

据江湖流言非正式统计,境外设计公司被国内装饰企业并购,它在国内的设计业务会获得巨大的增长份额。毕竟,境外公司的销售模式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而国内企业的完整销售网络会带来海量商业信息。人家有好产品,又能对接上买家,自然快速增长。

  

这样的状况,肯定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

  

一张大饼众人抢食,上层的奶油、芝士、大虾、肉块被境外设计公司抢了,剩下了仍能果腹的蔬菜和面饼,如果稍不留神,就只剩下案板上留下的面饼渣渣了。

  

鲁小川

  

设计的本质不是做了多少设计,而是有多少设计有价值。大家区域相同或类似,所以只能靠形式和价格来竞争,最终结果就是满足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市场。简单点来说,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

  

王黑龙

  

国外的设计公司可以利用国内的装饰企业熟谙的渠道和资源而如鱼得水,对国内设计市场也肯定会有影响,只是希望不要被本土文化同化或变异了。本土设计企业的业务量因此而减少?我看倒不见得,一方面境外设计公司的专业优势在减少,距离带来的神秘感在降低;另一方面本土设计力量在快速地成长,可不能看低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力。

  

吴文粒

  

这是一场机遇,也是一场挑战。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在其他行业中已经有了不少跨国并购的有益尝试,其中也不乏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说,国内设计行业的此类跨国并购现象对本土设计产业是一种洗牌与整合的开始,通过跨国并购的交流与合作,在设计要求、技术质量、综合服务等方面可将本土设计行业推向更高水平。

  

同时,国外和国内的设计行业在很多方面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与国外相比,甚至与其他行业相比而言,我们设计行业在并购上的经验还比较少,所以存在的障碍是不可避免的。正确认知彼此之间的现状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挑战并非是不好的,反而会更加激励本土设计行业的高水平发展,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是一场值得尝试的挑战。

  

黄剑才

  

大品牌并购事件对本公司没有直接的影响,但不得不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好设计工作,等待合适的机会。

  

国内外相结合对国内设计和装饰企业无疑是一个冲击,因此,设计企业本身更应立足本土,做出特色,同样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黄治奇(Michael)   

首先,中国的设计以前没有什么大公司、大作品,经过并购以后,可以与世界接轨,创作更大更有影响力的作品;其次,说明中国的设计逐步走向世界,国内企业必须借鉴国外设计企业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创建中国的知名品牌;最后,在世界确立自己的设计地位与领导地位。并购国外公司,为中国本土设计产业重新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设计市场往更高水平去发展。

  

郑杨辉

  

国外设计公司被国内装饰企业并购后,因为设计团队自身的优势,应该会增强国内装饰企业的行业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国内设计师需要的是以开拓的心态和更加专业的职业精神去面对,因为行业竞争的趋势是不争的现实,加强自身的行业素养才是最佳的办法,加强行业的交流,并以本土设计企业独特的优势如设计服务、设计执行的便捷、设计价格优势等在竞争中赢得客户的认可,实现业务的最大化。

  

国外的设计公司的加入,会带来新的理念及可借鉴的做法,兼收并蓄会促进本土设计企业的良性发展,有了行业更高的参照物,定会引领本土设计企业的自强自律。

  

张健

  

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带动了设计产业的发展,普通百姓中,对于设计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而只有小部分人认可设计费的存在,并且肯定其合理性。设计是为人而服务,如果大部分人不认可它的价值,那我们的工作就是没有意义的。

  

陈志斌

  

大品牌并购事件对本公司发展并没有什么影响,并购事件只是个案,优质品牌被大平台型公司并购,双赢式的强强联合,说明行业发展形势经过调研分析被看好,并且能在未来市场取得更多优势,而市场需求总是多元的,各个层面的业主都能各取所需。

  

虽然国外设计公司被国内装饰企业并购,但国外设计公司的运营还是相对独立的,并不会由并购方实际运营管理。但有了国外设计公司这张王牌,显然会让国内装饰企业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设计业务显然也会增加,造成国内设计市场竞争加剧。竞争加剧的结果是消费者及投资方得利,但国外设计公司的定位也是很明确的,投资额度到了一定的门槛才会有可能对接,而本土设计企业如果调整定位,向下延伸,那么设计业务也会增多。应该说,国外设计公司激活了市场,国内设计公司调整好心态和定位很关键。

  

张心遥

  

我们作为中建上海院旗下的设计团队,可以说已经是在行业发展中抄了近路,否则以我们尚浅的资历想要在上海做出一番成绩是非常困难的。大品牌并购对我们并不会有太大影响,能够和中建上海院达成合作,当然也是让我们能够避开这些风险的屏障。

  

国外设计公司被国内装饰企业并购,本土设计企业的设计业务量会不会增加或者减少这谁都不好说,但是肯定也是会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压力的,毕竟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大发展,任何行业都不可能局限于国界。我认为对设计行业大环境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是对设计行业的整体水平还是会有促进作用的,毕竟谁都不想输给外来的和尚。

  

臧涛

  

我认为短期内本土设计企业的业务量会增加,因为国内装饰公司的客户群体还是非常丰富的,短期内一定会带来不错的效益,但不会维持很长的时间,之后业务量会出现降低的情况。

  

这样情况的产生并不会使国内设计市场竞争加剧。设计是属于展现个性的行业,每一个设计师,每一个设计团队都有其个性和个性的客户群体,因此客户的往来并不会影响其他的第三方。

  

国外设计公司的加入当然会促进本土设计行业及设计师的良性发展。越竞争的市场,大家的水平越高,越能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欢迎更多的国外设计师进入中国的市场——不仅是设计行业,也包括所有行业。

  

郭明

  

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国内设计师需要思考怎么团结的问题了。

  

最近几年处于发展的亢奋期,现在应该是冷静期。国外设计品牌被国内公司并购,会促进行业的发展,但也容易把本土品牌"弄死"。

4机遇与挑战本土设计企业如何突围/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大品牌并购事件,或是对本土设计企业不会造成几多影响。但无疑这种并购是对本土设计产业的一种洗牌,带来了一个契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激励本土设计行业的高水平发展,设计市场的进一步规范。

  • 发展现状
  • 如何改进
  • 制胜法宝
  • 我们的 企业
  

杨邦胜

我们今年初获了一个国际大奖,在法国领奖,现场除了我是大陆设计师,还有来自香港、台湾非常优秀的设计师,华人设计师几乎占了三分之一,这让我感受到华人设计力量的崛起,也让我们对华人设计力量越来越有自信。现在中国设计已经在国际舞台占有一席之地,而国外设计公司的加入是促使中国设计崛起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还是有那么一批人在坚持做原创,做有文化的设计。

  

项天斌

冯仑说的成功三要素:"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这些年,我想我们的本土设计企业一直是这么干的。努力又积极的在奋力向前,特别是近十年的发展,用一日千里形容不为过。

  

鲁小川

本土设计在进步,不过是小众群体得以发展。大环境还是不足,大家还是为了生计而去妥协,其实是很可怕的现象。没有信誉、没有职业道德、没有创新意思等,更可怕是没有人才。国外的设计机构并不多,好的设计师不会去做管理,所以不会造成太大的竞争。合作是可以解决问题的,不过中国设计的未来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不是形式主义就可以解决的。

  

王黑龙

本土设计企业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加入WTO和国外设计企业大举涌入本土设计市场,以及日渐开放发展的资讯都令本土的设计行业获益匪浅。

  

吴文粒

近几年内,本土设计企业的发展势头是比较迅猛的,这对行业发展是个好的现象,有人曾说,国内设计行业处于一种"洗牌"与"整合"的阶段,这是对国内设计行业的现状相对适合的一个说法,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动,行业的"洗牌"是必然的,"整合"更是必要的。只有不断更新自己,与时俱进,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去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地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

  

黄剑才

佛山当地设计企业高肥矮瘦参差不齐,但在众多设计师、公司和协会的努力推动下呈现更专业化的状态。遇强则强,这定会孕育行业和市场良性的成长。

  

黄治奇(Michael)

1、本土设计企业都以家装别墅为主,规模小项目小。小企业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大企业靠的是品牌影响力,市场就这么大,大企业市场占有率越大,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就会被压缩。

为大企业服务,承接大企业的部分项目,也是小企业生存之道。

3、作为小企业老板,既要做老板,也要做管理,做销售,做设计,缺乏层次。没有更多时间去定大方向大战略,这样会限制企业的发展。

  

郑杨辉

福州是二线城市,但以福州和厦门为主的福建设计力量经过了设计师多年的努力实践,赢得了很多学习和提高的机会,海西设计力量也得到了行业更多的关注。福州的设计群体是开拓和包容的,国外的设计公司的加入,会带来新的理念及可借鉴的做法,兼收并蓄会促进本土设计企业的良性发展,有了行业更高的参照物,定会引领本土设计企业的自强自律。

  

张健

本土设计企业的整体发展一直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一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带动设计行业的兴盛,二是企业自身的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经过多年的摸索、学习与发展,目前我国本土的一些设计企业无论是在设计能力上还是团队管理上,正走在迈向国际化的路上。路会越走越宽,未来一定是越来越好的。

  

陈志斌

在本土设计市场,大致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城市。设计的消费意识在一线城市很好,消费者追求品质,设计是必需品。二、三线城市就出现设计消费意识的逐渐淡化,对设计的需求限于高端层面,国外设计公司的加入一定会促进本土设计市场的良性发展:国外设计公司比较国际化,成本较高,高端客户才有实力消费,无疑形成了设计规范的示范效应,往国际化、规范化方面发展。

  

张心遥

可以说前段时间收到房地产行业的波及,内地的设计业务也会多少受到影响。至于国外设计公司的加入,我认为对设计行业大环境不会有太大改变,但是对设计行业的整体水平还是会有促进作用的,毕竟谁都不想输给外来的和尚。

  

臧涛

应该说,本土设计整体呈现的是参差不齐,却又是百花齐放的状态。参差不齐是因为设计领域本身就是非常个性的行业,很多设计师都拥有自己的粉丝及群体,而设计行业进入的门槛又相对较低,所以设计师们展现出来的作品的好坏就相差甚多;说到百花齐放,如今从设计公司的营业额和市场份额来看,越来越多本土企业正在崛起,比如我们派沃设计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尚。

我们是一个台湾企业,原本做的是一些国内企业的项目,甚至还是二三线城市的项目,随着一些国际公司水准的下降,以及我们公司设计水平的上升,国内外企业水平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国外企业的优势也在下降,创意优势不复存在,可以说,创意设计已经进入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尚。

  

杨邦胜

目前本土设计还是持续良性的在发展,随着甲方的眼光越来越高,设计师们群体的眼界越来越开阔,设计的品质也越来越国际化。以前中国团队没有机会做国际品牌酒店,但现在有了很大改变,很多甲方会坚持使用中国团队,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握机会,不能希望制度和体制一次完全改变,需要时间,需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师要不断提升自己,无论是专业还是文化品位。

  

项天斌

1.学先进。人家有什么比我先进的,我们就学什么。人家用电脑画图,我们现在的效果图比他们好。哪里有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项目,我们就去参观。

2.傍大款。如果你拥有严密的商业运作规范、技术壁垒、市场优势,我没有。收购或者被收购,我都能接受。这就是忍辱负重却又圆融的本土设计师。

3.走正道。本土的优秀设计师不畏风雨坚定地走在这条设计大道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室内设计行业,真是一个抢食的行业。由于起步低端,业主认识误区,从业人员海量,所以竞争激烈也在所难免。我还真见过说"你晚上加个班电脑里调三五个方案给我"的业主。

如果说可以改进的方面,觉得还是要从设计师本身做起。国家的各种制度法规,都只是做出的强制判断,不甚细化,觉得行业协会可以做更多贡献。当下机构重复,各自为营,效益为上。觉得可以尝试参考注册建筑师制度,建立注册室内设计师制度,规范行业自律。

  

鲁小川

设计师不是大众群体,也不是谁都可以成为设计师,加大门槛,不要滥竽充数。设计是高于甲方的,是帮助甲方完成有价值的设计研发服务的。设计师要和甲方成为伙伴关系,是帮助甲方监督各个环节的,如果改变后,会有很大的淘汰出局,最终达到一个良性循环!

  

王黑龙

  

就设计行业来说,行业规范的建立和约束势在必行,对恶性竞争的管控和项目质量的监管同样重要。同时,设计师群体应尽快提升整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设计企业不仅仅是营销,更重要的是提供专业的服务和创意。否则有关"山寨之国""山寨之都"的魔咒永不会消失。单纯逐利和扩张是无法走出这片阴影的。

  

吴文粒

行业快速发展固然是好的,而同时也存在着"泛滥"的隐患。行业门槛越来越低,也及降低了人们对设计行业的认可与尊重度。很多人对设计行业的了解是肤浅的,这也是很大程度上由国内设计行业制度还不够统一和成熟的原因,很多甲方的态度也是取决于设计师整体素质的。好在,业界许多人士也已重视到了这个问题,也在携手力求改善不好的现状。设计行业的发展需要的不仅是快速发展,更是要往好的发展。接下来的课题应该就是如何将国内设计行业推向适合国情并且更好的发展方向。

  

黄剑才

期盼更多的甲方能更多的了解设计,尊重设计,需要设计,只有这样才会知道设计能创造多元的价值,让设计真正为大众服务,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黄治奇(Michael)

中国的设计市场在飞速发展,同时设计企业也是人满为患,怎样突出重围,带来市场份额?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要打破常规设计与管理,创新是一个企业能够立足市场的先决条件。甲方和设计企业的关系不仅仅是帮他设计这么简单,要站在甲方的角色考虑问题,这是一家成功的设计企业需要做到的。拿我们设计酒店为例,我们要从酒店的经营角度出发,进行策划一系列关于酒店的怎样管理,怎样运作,怎样盈利,设计的酒店与周边酒店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色等,这些都关系到甲方的切身利益。

  

郑杨辉

我觉得两个方面需要改善:1.设计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及设计公司运营制度的健全;2.引导客户慢慢走向成熟,只有尊重设计的客户才能为设计师提供一个让设计创造价值的机会和平台。设计师与客户双方的良性沟通才能产生更多优秀的作品,打造本土品牌。

  

张健

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带动了设计产业和的发展,普通百姓中,对于设计的认识也越来越多。而只有小部分人认可设计费的存在,并且肯定其合理性。设计是为人而服务,如果大部分人不认可它的价值,那我们的工作就是没有意义的。

  

陈志斌

本土设计在制度、设计师群体素质、甲方态度都要同步思考,积极改进,尤其是制度方面。在不断的探索中,把设计的制度流程的形式固化下来并保持每季每年的更新,为一个成熟的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也为整个设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出口优良的保证,并且使得国际设计公司的优秀经验能在本土设计公司中借鉴、学习、利用。

  

张心遥

设计行业我觉得还是比较具备市场自主调节能力的,这些年来设计制度,流程,方式等等都在不断改进,虽然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还是需要时间来磨合。个人认为最需要改进的,其实是双方对设计的重视程度。甲方不重视,导致设计师无法直接与关键人物进行交流。乙方不重视,导致设计敷衍了事,千篇一律。

  

臧涛

我觉得,我们不能因为地域的差异对本土设计师和国外设计师进行素质的评判,事实上,现在很多国外设计公司也有很多优秀的中国设计师,而中国设计事务所同样也有非常优秀的外国设计师,不同的背景也许产生地方文化的差异,却不妨碍创意的融合。当然我国设计行业的整体水平还是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针对这种差距,首先就要从教育方面改进,我们应该从文化的基层做起,让专业设计师拥有坚实的原创理念,启发他们在设计态度上的反思,使得越来越多的原创作品进入市场,增强整个市场的氛围。

  

郭明

都要改进。甲方要学会欣赏,乙方要更有敬业精神和坚持的决心。改进后当然大有前途,毕竟我们这么多项目需要做。

  

杨邦胜

  

我们那一辈出来的设计师基本上都是先有了好的作品,才慢慢被大家知道,逐渐形成个人甚至企业的品牌。但现在这个信息时代,品牌传播的重要性慢慢凸显,很多设计师很有品牌策略和头脑,这不是件坏事。但无论是设计师出生抑或是其他行业背景出生的人,在经营企业是时候,都必须有清晰的思路,要明白品牌的建立与作品的呈现同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

  

而且企业要顺利发展,绝不是单个因素在起作用,它需要团队协作,确保各个环节都有序地进行,一如酒店室内设计和其他设计最大的区别在于,酒店设计实质是一个统筹的过程,在设计前,我们就需要考虑机电、照明的线路该怎么铺成等问题。所以企业的管理机制、品牌建设、人员配置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项天斌

  

设计公司不管是设计师单干,设计师老板,或者经营管理企业,都应该注重品牌或设计作品。毕竟设计作品才是设计公司存亡的关键实力。好的设计作品,带动经济效益,形成口碑,提高品牌价值。设计行业丢失了好的项目,抛弃了客户,等于丢失了发展的机遇。

  

这些年,我们面对应接不暇的项目,办公楼到酒店、博物馆到商业餐厅、政府广场到车站码头各种设计,我们太想有所作为了。只关注了设计的广度,却忽略了设计的深度。是设计应该深入到某一领域耕耘积累的阶段了。设计师的职业生涯有限,设计项目服务大众却无限,是时候把有限的职业生命投入到最优质的项目中去了。

  

鲁小川

  

设计师不应该当企业的管理者,设计师当老板了,谁去做设计呢?设计的品牌是人,是人创造了产品,产品最终变成品牌效应。企业发展的关键是人,应该说是那个未来的大师级的人物,因为他能创造未来,社会或是行业需要他们。

  

王黑龙

  

设计师打造出设计品牌或者设计企业都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是否老板并不那么重要,注重设计作品是必须的。我也不觉得设计企业一定要做得"比更大还更大",毕竟这和选择有关。

  

吴文粒

  

企业自身的"自我定位"是很关键的一个因素。很多设计企业"走不远"的一个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前期就模糊了对企业的自我定位,以至于缺乏对企业未来发展定位,影响企业的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等等诸多实践方面的问题。所以领导人的"自我认知"和对自身企业的"自我定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

  

企业文化、战略目标、人才培养。

  

共同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为企业全体成员提供共同的思想意识、精神信仰和日常行为规范,并且能够激发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精神支柱。设计企业的企业文化要基于生态的视角和可持续发展观,根据企业发展方向和现状,结合当代先进管理思想和策略而形成的。

  

战略目标就是企业愿景和宗旨的具体化,是培养起当前的竞争力,又能着手谋划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这需要在对企业的内外环境充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企业一切的策划力和执行力都是由人作为的。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人才,这就需要企业领导人的"爱才"之心,以人为本的高度认知,在具备共同的价值观和目标的基础上,帮助每个成员进行具体职业规划,提高团队的团结力和积极性。

  

黄剑才

  

设计师主持的设计企业当然会更直接地渲染设计带来的意义,设计作品就是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市场效应就是他们的生命。当然,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经营管理团队,当品牌,作品,市场和管理找到最合适的一个点上设计企业就是最好的发展状态。

  

黄治奇(Michael)

  

1、国际国内政策因素,国家的政策将会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跟着政策走,则可以化险为夷。比如东莞的娱乐服务行业,经过政府的严厉打击,意味着东莞规范娱乐服务场所管理从治标要到治本的转变。

  

2、具有长远发展眼光,把每一个项目,都要竭尽全力做好,让你的客户都能成为长期客户。

  

3、注重人才培养与企业文化,人才的培养是每个企业都有面临的人才储备的问题,是内部培养,还是外部招聘,都是企业需要重视的问题。当企业越是困难时期,越是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

  

4、注重社会效益,肩负社会的责任。

  

5、注重企业管理与合理化分权,企业要有管理考核制度,来进行规范。合理化放权,对于企业来说是做大做强的前提。

  

设计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品牌战略,品牌作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在竞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品牌竞争战略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密切之际,必然有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实施品牌本土化战略。在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情况下,国内企业创造自己的知名品牌,不仅关系到国内企业怎样在本国市场迎接跨国公司的挑战,也是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关键。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品牌成功经验,打造自身强势品牌,通过品牌战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将关系到国内企业和中国经济保持快速持续发展。

  

郑杨辉

  

这样的情况和现象是存在的,也是本土设计企业普遍的模式。设计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设计品牌的运营推广、设计公司自身内部的运营管理、设计产品的质量。这三者对企业的发展是缺一不可的,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吸引客户,优秀的产品才能留住客户,而品牌的宣传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健

  

我认为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企业本身的设计原创力。以品牌为先导、坚持原创动力,是大势所趋。这就反映了设计行业的不可复制性与创新性,这应该是一个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企业能够长久发展下去一定不是只有一方面的能力突出,领导的凝聚力、核心设计团队都会为一个公司的长久发展加分。从业务到管理,我们都应该下功夫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陈志斌

  

正好相反,设计师出身当老板的本土设计企业一般会更加注重技术,因为设计师专于技术的身份使得自己总是以为自己是最好的,无法放开手脚赋予团队更多职责,团队也就没有机会去成长,国际设计企业则两方面都均衡,既有严谨的经营管理流程控制,又有放开手脚让设计团队共同设计的机制,所以打造品牌指日可待;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且几位香港设计师的成功经验也是可以借鉴参考的。

  

张心遥

  

当然设计师会比商人更加珍惜自己的作品,但是企业发展不仅仅是靠重视品牌就可以生存先去的,企业需要品牌、管理以及市场等等方面同步发展才可以进入到一个良性发展。

  

臧涛

  

事实上,国外大部分的设计事务所都是设计师当老板的或设计师单干的,但规模上往往还不如国内的许多设计公司大,企业管理水平也没有国内事务所高。但国外很多设计师的教育水平,整个社会的发达水平要远远高于我们,相对而言,国外设计师的"单兵作战能力"强,效率高,综合来说,国内国外两者间不能说有本质的差别。

  

应该说,设计公司不应该是大规模存在的,尤其是单个企业,我们看国际上那些非常优秀的事务所,都是中小型的事务所。这样就能根据他们的个人专业、价值取向甚至兴趣做一些有意思的,好玩的,创意的项目。

  

设计公司企业的发展关键因素是设计团队,我认为这是一个专业服务+创意服务的双重型服务企业,具有双重的标准。专业需要人在行业多年的从业经验及数据积累;创意,需要设计师对作品的充分理解、兴趣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个作品,才能推动企业品牌的积累和发展。

  

郭明

  

第一,我是设计师出身的老板,对这个问题可以发表一下看法。刚出道时财力不足,组织机构不健全,不重视品牌建设。偶尔做了两件不错的作品,做第三件就感到力不从心了,为什么?因为你的团队力量太弱了。当你忙于生计,又忽视了作品。最应该解决的是职业化之路。

  

杨邦胜   

YANG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一直稳步向前,从有机会做第一个国际品牌酒店,到现在近百家酒店落成,我个人觉得有几点是比较重要的,第一,坚持梦想不放弃;第二,对中国文化的坚守和保护;第三,对客户的信守承诺,第四,爱自己的员工和伙伴。不敢说是优势,只能说是我们一直坚守的信念——做文化个性酒店。我一直热衷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希望从中挖掘更多的可能性,融入到我们的作品当中。因为我坚信文化是酒店的魂,是酒店的核心竞争力。

  

YANG五年后的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酒店设计公司,所以近两年,我们将集中精力修炼内功,做出更多更好的酒店设计作品;同时强化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为此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比如今年6月,完成标识系统的变更,由YAC升级成为YANG。其中"Y"是"杨"拼音首个字母,"A"则代表董事黄盛广、赖广绍、陈岸云先生及国际国内合伙人;我们保留这两个品牌基因,将C升级为NG。因为企业成立之初,我们只有几十人,只能用C——Company代表公司,现在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们已经吸纳近300名设计专才,所以N——Network代表我们全球战略网络,G——Group代表集团化发展策略。这次调整,意味着公司更系统规范地运作,无论是从公司定位、核心价值观,还是团队凝聚力上,有了更明确的追求,向国际化又迈进了一步。

  

项天斌

  

如果我们要继续接近国际一流的设计水准而努力。我们应该继续"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

  

我们企业的优势主要是:平台优势,人才优势,目光高远。

  

这两年,我想下手快点,免得是只剩下面饼渣渣。

  

另外,想深入的做一些可控项目,实施完整。

  

鲁小川

  

谈不上优势,一个包容性比较强的企业吧。能让很多不够那么优秀的人可以生存下去。

  

做别人想做而做不了的事吧。跨界做一些事,设计的涵盖力是很大的,过去只有建筑师和艺术家才可以做设计,今天出现了设计这个行业。我是希望我的团队和我一起去为社会需求做些事。所以我们要去做建筑、艺术、产品、策划、平面、影视等领域的开发和研究,还有我们要进入大学还有和产品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有价值的设计产品,让中国老百姓喜欢我们本土的设计产品,这是我的目标!

  

王黑龙

  

团队的专业化和管理的扁平化,所以我们是一个职业性和专业化的创意组合,优质持续一站式全程的服务保障是我们企业最大的特质。

  

寻找更好的项目,做出更多能对自己有所交待的作品。

  

吴文粒

  

近两年里我们一直为开设文化创意公司而做准备,这也是我和我的团队近期的共同目标。

  

设计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可摆脱的就是行业的使命感。为客户解决最实在的问题、做出最实用的设计、并创造出最意想不到的效果,以此增加产品的品牌价值,是我们现阶段所追求的理念。为此,我和我的团队会以携程的态度、实实在在的设计让客户信赖,证明我们自身的价值,打造好自身的品牌形象。

  

黄剑才

  

HSD.佛山黄氏设计师事务所最大的优势是拥有对口的设计团队立足于佛山各类制造企业厂家做联盟式的设计合作和软装配套,保证厂商稳操胜算地实现运营,进而设计业务跟着厂商拓展到全国各省市,以至更扩散丰富的设计需求。

  

HSD.致力服务佛山当地各厂家集团,做专,做强,努力再努力。

  

黄治奇(Michael)

  

立足本土,走多元化道路,覆盖全国,走向世界。

  

郑杨辉

  

最大的优势在于1.明确的公司定位,服务小微企业的商业空间和部分高端私宅。以最好最佳的专业服务精准定位,在设计细分市场中赢得商机;2.诚信的品质服务,坚守设计创造价值,坚持设计品质。3.灵活的运作机制。

  

发展目标:1.公司以积极的态势介入新兴行业如:工业产城的定位销售以及对应的空间设计。2.对接北上广深一线大城市将设计推向前沿,实现更多更高的设计商机和设计价值体现。

  

张健

  

不管两年还是五年,我们的目标一直都是希望能够多出精品项目,因为这是一个设计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另外,团队的磨合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我希望有更多新鲜血液融入我们其中。

  

陈志斌

  

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最大优势是逐渐积淀形成的对于设计文化的独特理解,往往都会把同行之间进行比较所谓差异、优势,其实,真正的优势是不断在与自己PK的过程中上台阶、进一步,优化流程,提炼文化,每天都有所察,每月都有所悟。

  

近两年来,国际化是主要发展目标,因为项目已经在全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势看好,而业主对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有几个意大利业主方的项目又使我们领略不同文化影响下的设计趋势,并且我所就读的米兰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也确保了团队在国际设计研究方面的资讯取得领先。

  

张心遥

  

我认为年轻依然是我们目前最大的优势,当然这个优势肯定不会是长久的,三五年过后我们必定会丧失这个优势,所以我们需要抓住目前的优势,来争取在起跑线上跑远一些。

  

近两年我们还是要在上海争取一部分市场,服务好每一个信任我们的业主,重视我们的作品,铭记自己的匠人本质。

  

臧涛

  

我们公司是一家专业设计事务所,从事购物中心等商业项目的设计。

  

我们的创意设计甲方是否认同存在多方面的因素,首先我们要做到的就是专业,也就是设计的商场生意要好,整个空间人气要旺,至于审美问题,创意问题,我们认为设计是一个服务大众的产业,更多的是希望消费者认同,这些才是我们最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我们派沃设计通过在商业场所设计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行业的理解,将"平衡"作为基本设计理论和核心价值。我说的平衡是从中国古典哲学体系儒家核心学说里的"中庸"衍生而来的,表达的是一种适可而止,恰到好处的逻辑。

  

因为我们知道,设计师不是单单设计一个标新立异、造型古怪的作品就可以,而要从平衡的角度出发,看空间是否能够和商业做有效的结合。一个真正好的商业设计师,必须要把经营定位、科学技术、艺术表达方式全方面的结合考虑,形成合力,最终反映人们的需求。而商业空间价值的完美体现,也需要平衡的设计。

  

很多企业会说我们要达到如何高的目标,我们企业没有。我们派沃设计更多的希望把作品做精,在专业领域做到更加领先的水平。

  

我们的团队将从几个方面来实现这个目标:专业方面,我们加强专业领域的技术培训,甚至和一些专业的商业管理公司,顾问公司等共同研发一些新的作品;创意方面,为了增加我们的创意水准,我们会运用跨界设计的思维吸引更多国家、地区的优秀的设计师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同时也吸引行业以外的设计师。因为任何一个作品,当我们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时,会发现其实它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多姿多彩。

  

郭明

  

我认为自己的企业问题非常多,正在一点点解决。最大的优势是在临死前看得出得了什么病(哈哈),可能还有的企业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并购在将来更长的一段时间里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能明年这个话题就到我们公司了(暂时保密)。

5未来设计公司发展的“五个化”/Five of the Future Ltd's development

设计企业如何在行业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何迎接一次次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应对行业的一轮轮洗牌?首要具备的态度,是从管理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摆脱只关注作品本身的本位主义的定式,其次要有这五项基本指标。
more+

  • 01

    个人(机构)
    品牌化

  • 02

    形象
    国际化

  • 03

    公司
    平台化

  • 04

    创意
    工业化

  • 05

    服务
    私人化

01 个人(机构)品牌化: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市场化程序越高,对品牌的认知度也越高;品牌,首先代表的是品质,呈现的是产品和服务背后的价值;选择任何人来进行设计服务都是有风险的!而首选品牌(有名、口碑相传的),实则是在降低选择背后的风险。设计行业的"品牌化"是必然趋势,但有"个人"与"机构"品牌之别。机构品牌VS个人品牌:从消费心理学角,对于"机构品牌"的用户来说,那是一种信任,信任体现的是靠谱;对于"个人品牌"的用户来说,还是一种信任,但信任的是立场和态度,这两者比靠谱更为高级。所以,个人品牌要机构化,机构品牌要人格化。只有当确定了品牌的调性之后,围绕展开的设计、商务、管理与运营机制才能形成合力,成为市场破局的工具。

02 形象国际化:首先是要让自己有国际化的视野,流程和模式操作方面具有真正的国际范,因为客户的素质在提高,眼界开阔,个性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国外的富人阶层看齐;甲方企业的持续经营离不开国外的公司合作,涉足国际市场,做甲方的合作合伙伴,自然要同步,客户不可能放慢脚步等你的;再是更多强有力的设计竞争对手也来自于国外,所以迫使我们的本土设计师必须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03 公司平台化:平台化的另一种形式是跨界经营与开放合作,其背后抓住的是最最重要的人流、信息流的边际效应,与设计推广自身是大有裨益的,突显窗口效应,口碑效应。"平台化"唯一不变的共性是利他性(合作共赢、先人后己)。所谓"平台",是为别人搭建的,让别人来赚钱的,不是为了一己的"吃独食",更多的是要整合各自的优势资源,互相借力,共同成长;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04 创意工业化:也可以说是产业化,而跨界经营已被不少设计师尝到甜头。我们要让设计师真正成为设计产业链价值的组织者,就必须让设计创意在工业化的产品体系中得到延伸和发挥。而创意产业化后奠定的经济基础,方能使设计师更随性的去做设计和管理公司,更放得开,不会独守设计费的独木桥。

05 服务私人化:设计师是在以空间的语言创造一种生活方式,前提是顾客的体验;大数据时代胜出的品牌,一定是和他的消费者一块创造的,通过与顾客的深度融合来把握价值点;当"私人定制"成为热门词汇之时,我们更多要强调的是服务与承诺,是契约精神和设计师的普世价值,为人处事的底线是不能丢的。

6结语/ Conclusion

设计行业的并购事件,尤其是国外设计公司被国内装饰设计公司并购事件,从以前的鲜有发生,到近两年的时有发生,是设计品牌的价值逐渐被认知、设计"引进来"的思路逐渐受重视,还是设计行业的商业价值愈加浓烈,见仁见智。这种并购是对本土设计产业的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相信拥有"实力"与"品牌"的企业会走得最远,笑到最后。

专题策划/编辑:刘娜静采访:丁艳艳 刘娜静专题设计:任璐专题制作:吉海秋